首页 > 新闻 > 科创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产业驱动路径更明晰,制度完善提供科创板改革活力

第一财经 2020-07-22 21:34:27 听新闻

作者:张苑柯    责编:石尚惠

科创板的增量供给在哪里?如何正确看待科创企业的成长性?科创板上市公司合理的估值“锚”在哪里?

以注册制试点推动资本市场制度改革、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并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是科创板肩负的两大使命。7月22日,科创板开市一周年之际,第一财经召开科创板开市周年高峰论坛。多家上市公司代表与投资机构高管齐聚,共话制度改革影响与产业驱动实效。

科创板的增量供给在哪里?如何正确看待科创企业的成长性?科创板上市公司合理的估值“锚”在哪里?这些都成为现场嘉宾热议的话题。

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王涵表示,科创板运行一年来,定价效率有明显提高;这一环节的变化,对一、二级市场的估值定价,进而对科创企业发展链条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科创板推动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提升。二级市场的市场化定价机制,会影响一级市场的金融资源配置,进而也会影响社会的人才资源、金融资源,向更契合经济转型方向的领域和企业流去。”

“经常会被投资者问到,科创板上市门槛标准是否太低?这些公司估值是否太高?科创板市场热度还能维系多久?市场要解答这些问题,需要遵循一个原则,即市场的归市场、监管的归监管。”深创投华东总部总经理伊恩江称。

伊恩江强调,科创板改革应坚持市场化原则,未来的增量供给不仅要有大而强的行业龙头,也需要重视更垂直、更细分领域的成长性企业。同时,科创板要继续完善制度建设,发挥好定价优势,与其他板块形成差异化发展。

从左到右依次为桂水发、盛泽林、陈文源、王涵、伊恩江、施卫

制度完善护航转型升级

科创板作为二级交易市场,如何切实推动科创企业发展?对此,王涵有着自己的理解。

在他看来,科创企业的发展,需要有效的金融资源配置,而不同阶段、不同领域的企业发展,更需要得到金融市场的合理定价。从科创板运行一周年的情况来看,制度创新有效提升了科创板的定价效率,这推动着市场从很多年前资金的逻辑、筹码的逻辑,转向基本面的投资逻辑。

农银汇理基金总经理施卫也表示,在科创板运行一年里,科技核心资产溢价表现明显,并带来一系列积极的变化。“近几年来,伴随市场上机构投资者占比的提升,核心资产会获得比较明确的溢价。有的科创企业也出现了盈利改善、估值改善的‘双升’局面,投资者的收益也增厚,进而可能会延长投资周期。”

“特别明显的变化是,这几年出现很多立足基本面研究的基金经理,并且取得很好的回报。这类基金也备受投资者欢迎,更多投资者愿意去申购。这样让很多没有研究和投资能力的个人投资者以及背后大量的资金,经过专业的研究和投资机构,进入了市场,并投向了有真正科创价值的企业。这是一种良性的循环。”王涵强调。

企业代表的体会则更为直接。泽璟制药董事长、总经理盛泽林表示,医药生物行业处在非常好的政策环境中,市场需求不断提升,同时也焕发着强劲的技术创新生命力。科创板的设立,为生物医药增加了更大的动力。“对更多未上市的生物医药企业来说,科创板的设立是市场对它们有了新的定位。”

优刻得首席财务官、董秘桂水发称,科创板制度的包容性、创新性得到有效验证,接下来希望科创板询价机制能更有效地运行,推动资本市场价值发现机制真正建立起来。

华兴源创董事长、总经理陈文源也称,希望能看到更多的行业龙头在科创板成长起来,这会带动产业链各环节上的科创企业发展,让制度创新真正驱动产业升级。

技术创新提供增量供给

科创板未来仍然需要通过持续的制度优化和完善,来保持活力,这是市场各方在一周年之际达成的共识。而在这一改革路径下,未来科创板的增量供给在哪里,也是各方关注的话题。

斩获多家科创板上市公司的伊恩江直言,科创企业的成长依靠很多综合因素,不仅仅取决于企业的技术创新,还要看所处赛道的竞争环境是否良好、产业链上下游是否成熟、创业资金是否充裕,甚至企业人才团队完备性、创始人认知边界等。从当前经济发展趋势来看,科创板的推出运行,给具有颠覆性技术、具有突破性技术的科创企业的做大做强,提供了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新机遇。

“科技公司自我革命的决心是不够的,颠覆者一定会是那些中小企业。科创企业一定要从市场上吸收更多的营养,把自己做得更加强大。”桂水发也强调道。

伊恩江还表示,就资本市场发展来看,除了要支持大而强的行业龙头与技术冠军上市,更要在关键技术和关键领域里挖掘成长型企业。

“比如,在基础计算芯片或者技术软件领域,新的国产生态正在建立的过程中。在一些细分垂直的应用场景,更容易跑出能够成功的企业。从这个角度来看,科创板的增量供给是非常广泛的。我们现在看到的科技创新只是很小一部分,未来会有更多的科技创新涌现出来。”伊恩江称。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