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回归到科创板比较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品牌效应会有一定的提高,这也是相对于港股估值有所提高的因素之一。”君实生物(600201.SH)首席执行官李宁日前在2020·第一财经科创大会中表示。
成立于2012年12月的君实生物是中国创新型生物制药企业的代表,拥有PD-1、新冠中和抗体等多个热门品种。与此同时也是第一家从新三板转战科创板、并同时在香港上市的公司。7月15日在科创板挂牌当日,其开盘报价较发行定价上涨289.2%,达到216元/股。截至今日,其在科创板的市值仍超千亿。
李宁认为估值提升背后的原因包括疫情让大众对医药行业的关注度空前提高,同时,投资者的投资力度也更大了,使得创新药长周期实现的逻辑有所改变。“有些产品从研发到上市,以前要十年,现在因为制度的改革,药监部门对创新产品的加速审评审批,以及大众的努力,使得产品开发周期相对变短。这种长周期相对缩短的情况体现在估值上就是估值提高。”李宁说。
据了解,目前君实生物正在开发的生物创新药和生物类似药包括单克隆抗体、抗体偶联药物以及小分子药物等共21个品种,其中11项产品已经进入临床研究,其中1个已上市销售品种、1个已提交上市申请;另外有10项产品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研发管线包括首个成功上市的国产抗PD-1单抗、抗TNF-α单克隆抗体(修美乐生物类似药)、治疗高血脂症的抗PCSK9单抗、全球首个治疗肿瘤的抗BTLA单抗等。
李宁指出,这次疫情当中,临床研究受到一定的影响,主要是因为患者到医院进行临床研究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君实生物在供药上能够做到满足患者需求。
“由于这次疫情我们多了一个领域,就是抗病毒疾病。”李宁举例说,以往申报一个IND,至少要90天时间,在抗疫的紧急状态下,极短的时间内就得到了药监部门的批准。疫情当中,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大家都是非常的支持和配合。
李宁表示,疫情虽然说是史无前例且突如其来,但是对于创新药的企业来说,可以充分利用其天然的优势,迅速开展有针对性的创新研究。君实生物从今年2月份开始和中科院微生物所合作,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进入针对健康人临床研究的新冠病毒中和抗体。值得注意的是,这一中和抗体的研发耗时仅4个月即进入了临床阶段,而通常需要18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
助力健全多层次用药保障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用药需求,为创新药发展提供更充足的经济支撑。
中金公司表示,创新药产业投资趋势明确,向上传导或有产业链机会;招银国际认为,需理性看待创新药企股价上升空间。
当前,中国正加速成为全球医药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当前医保支出多以仿药和中药为主,创新药的比例仅为3%,未来创新药商保支付的空间巨大。
机构指出,增加商保创新药目录这一举措标志着商保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作用增强,是商保创新药市场准入的重要一步。预计未来商业保险将在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