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海外市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资金暂停追高选择避险,科技股超高估值让投资者却步

第一财经 2020-07-25 10:32:14 听新闻

作者:黄宇    责编:盛媛

本周美股主要指数在科技股的拖累下频频回调,部分投资者选择暂时离场观望,从股票型基金中的撤资也超过200亿美元,凸显投资者对重新入市持谨慎态度。

本周以来,随着美股连续出现回调,部分投资者选择暂时离场观望,从股票型基金中的撤资也超过200亿美元,凸显投资者对重新入市持谨慎态度。

除了新冠肺炎疫情及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迫使这部分资金离场的一大因素就是股票的高估值,尤其是科技股。

纽约梅隆投资管理公司策略主管扬(Liz Young)表示:“现在很难找到价值被低估的股票来买入,在高位感到害怕的时候卖掉股票换成现金确实很正常,股票估值的大幅增加让投资者难以感到安心,从3月底的低点开始推动大盘涨势的大型科技股现在的估值更是令人担忧。”

科技巨头的头部效应愈发明显

自第一季度的股市大跌以来,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投资者对股票的逻辑出现了变化,受疫情冲击的旅游、交通、餐饮类股票几乎全部遭抛售,而在生产作业中可以保持相对隔离的科技公司股票得到了大肆追捧,以科技巨头FAANG(脸书、苹果、亚马逊、奈飞及谷歌母公司Alphabet)为首的龙头股更是被争相买入。

3月底以来,FAANG的表现超越了大盘,苹果公司股价自3月创下的低点至今已累计上涨了75%,脸书同期涨幅为69%,Alphabet涨幅为50%,亚马逊为83%,奈飞为64%。

股价的激增意味着市值的水涨船高。由于标普500指数及纳指均是以股票市值作为权重编制,所以大市值股票对它们当日的走势影响较为明显。而FAANG在经历了3个多月的市值激增后,对大盘走势的影响力也变得十分明显,对纳指涨势的贡献程度高达40%,对标普500指数走势的贡献程度达到20%,可以说,它们的涨跌几乎左右了当天大盘的走势。

例如在本周二(21日)的美股交易日中,标普500指数成分股中有超过200家公司的股票当天收盘涨幅超过1%,其中有近75%的成分股在当天是收涨的,但由于FAANG五大巨头当日集体收跌逾1%,它们的下跌抵消了大盘本来坚实的涨幅,最终纳指当日收跌,而标普500指数的涨幅也收窄至0.17% ,而在随后的几个交易日里,大型科技股表现的疲弱也持续拖累着大盘的表现。

与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时期相比,这些科技巨头的股价对市场的影响变得更大,仅是微软和苹果两家公司在标普500指数中所占的市值比重就超过11%,这是近四十年来从未出现过的集中度,而这种科技巨头的头部效应也已经开始使投资者感到不安。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认为,投资者对科技巨头集中度的担忧被夸大了。瑞信的美股策略师古鲁布(Jonathan Golub)指出,市值排名前五的公司同时给标普500指数的盈利贡献比例也达到了14%,并有望继续实现强劲的盈利增长。唯一需要担心的可能是包括欧盟在内的各国对科技巨头实施更严格的监管,因为更严格的监管环境将对大型科技企业构成“生存空间”上的威胁。但从目前来说,一面倒地打压科技巨头的情况还不会出现。

追高资金迟疑,转向流入债券市场

在投资者对科技股估值问题存疑时,资金流向的变化又开始指向了被冷落了数个月的债券市场。投资者本周变得谨慎之后,开始增加了对避险资产及固定收益市场中较为安全的部分的需求。除了大量涌入黄金市场外,投资者还开始大肆买入美国投资级企业债券基金。

根据Ice Data Services数据显示,美国投资级企业债券ETF本周流入资金超过16亿美元,今年累计吸纳了超过500亿美元资金。而大量资金流入也在本周首次将投资级债券的收益率降至2%以下。

“公司债券收益率本周创下历史新低,首次跌破2%,投资者对较为安全的债券的需求依旧十分强劲。”巴克莱银行信贷策略主管古塔(Shobhit Gupta)说道,“虽然今年3、4月股市的强力反弹吸引了大量资金,部分谨慎的投资者对债券市场仍是情有独钟,当时债券收益率出现下降,但由于缺乏更具吸引力的替代投资品,谨慎的资金仍选择了较为安全的债券市场。”

不过有分析人士认为,资金近日从股市流向债市及黄金市场的趋势可能是短期的,因为随着美联储不断释放流动性,债券的实际收益率是不断下降的,这也让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收益率及吸引力持续低于股票。

在可预见的未来内,市场普遍认为美联储及美国政府将会继续大力支持金融市场。美国国会新一轮的刺激计划已经在路上了,而美联储也拒绝了在短期内提高利率的想法,美联储官员们最近在公开场合不断暗示需要进一步的刺激措施。一些投资者认为,最新的流动性刺激计划可能最早在下周的美联储议息会议上公布。这些都可能为股市上涨提供动力。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