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科技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李佳:生物医药产业如何“二次创业”?

第一财经 2020-07-25 18:46:54 听新闻

作者:钱童心    责编:刘佳

生物医药是资本密集型行业,新药研发越来越难,周期越来越长。目前新药早期发现项目仍然存在融资渠道不畅等问题。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李佳7月25日在“创见2020高端产业引领”论坛上表示,上海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他还提出,中国要利用举国体制加速新药研发。

资本密集型行业

李佳说道,生物医药是资本密集型行业,新药研发越来越难,周期越来越长。“这就需要资本和产业之间的深度融合。”他表示,“目前新药早期发现项目仍然存在融资渠道不畅等问题。”

在谈到上海药物所在新冠药物研发方面的工作时,李佳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上海药物所最近发现的三个新冠药物靶标,每个靶标的化合物筛选都花费了上百万元,这是药物所史上空前的大手笔投入。”

他表示,行业需要关注“疫后经济”,提高新药创制能力,使我国从原料药生产为主的医药大国向新药创制的医药强国阶段迈进。

“新药创制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依靠强行仿制药物是行不通的。李佳说道,“疫情暴露了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体系的短板,有效的药物是战胜疫情、消除恐慌、保护人民群众的终极手段。”

李佳认为,上海的新药自主创新研发能力和国际化水平在全国处于首位。在去年全国获批的12个创新药中,上海的创新药占到了三分之一,其中包括上海药物所和绿谷制药共同研发的全球首创阿尔茨海默新药“九期一”。

“尽管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的格局已经发生变化,但大多数跨国医药巨头的研发中心还是在上海,没有任何一个城市比上海能够吸引更多的研发人才。”李佳表示,“上海在前瞻性、集成性部署相关大设施方面具有综合优势,企业自主研发创新能力和国际化能力较强。”

除此之外,上海生物医药产业临床资源丰富,上海拥有近40家三甲医院和6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服务诊疗人数居全国首位,为新药研发提供了良好的临床平台。但是业内普遍认为,临床医疗资源对新药研发的优势尚未完全发挥出来。“未来药企和临床资源的对接需要进一步加强。”李佳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产值不代表竞争力

上海市经信委总工程师刘平介绍称,上海的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占到全国的7.4%。2019年上海生物医药产值3833亿元,同比增长11.6%,今年上半年上海生物医药产值1320亿,同比增长7.3%。

不过李佳强调:“产值不代表竞争力,我国生物医药产值已经达到全球第二,但是在一些关键的核心技术方面,我们仍然受制于人。”他提出,中国生物医药需要从重生产转向重研发、从重基础转向重转化、从重模仿创新向重原始创新转型。

他还表示,虽然生物医药的产值看起来和中国整个经济体的规模还不是很匹配,但是一定要对生物医药领域投资。李佳说道:“我们应该开始考虑,如果没有西方的科技合作交流,我们是不是能够成长为世界生物医药创新的主要驱动力?是否能够解决西方难以解决的问题?”

针对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如何二次创业?李佳表示:“过去一年,中国在CNS三大核心期刊发表的生物科学领域的论文数量达到上百篇,但是目前这些论文中还没有向新药转化的,这说明基础研究与新药发现、研发以及市场转化之间存在严重的缺口。”

他同时指出,上海生物医药行业仍然存在明显不足,比如资本和生物医药产业融合不足,新药早期发现项目融资渠道不畅;创新生态还没有形成合力,与波士顿等全球生物医药创新中心相比仍然落后;生命科学和临床医学科研成果向药物研发的转化能力不足;以及缺乏原创概念、原创技术、原创靶标和原创候选新药的管线突破等。

李佳说道:“过去一个新药从靶标到最终制成药物需要10到20年,要加速这一进程,中国需要利用举国体制来做新药,建设国家实验室和药物靶标大科学设施,还要汇集行业资源,对接资本,成立产业化加速器等。”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