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本期的第一财经·中国经济论坛节目中,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AI研究院副院长竺博、上海明珠美术馆馆长 策展人李丹丹、留法青年艺术家陈俊恺、意大利艺术家夸尤拉、加拿大华裔艺术家钟愫君和第一财经主持人李婷共同探讨“AI+艺术:颠覆感知的新能力”。
人类的艺术创作为什么需要人工智能来参与?
当艺术与AI融合,会产生怎样的神奇效应?
AI艺术作品的市场反响如何?
AI艺术作品和人类艺术作品哪个更好?
通过人工智能,我们如何获得探索和感知现实的新方法?
从工具到伙伴,AI是怎样实现对艺术家的赋能?
人工智能的参与带给艺术家怎样的创作体验?
未来在艺术领域,人和AI将会如何分工?
艺术将如何影响人工智能的发展?
本期嘉宾主要观点:
竺博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AI研究院副院长
1、在竞技类游戏中AI发挥了超强的计算能力
2、AI与艺术结合,需要AI技术拟人化
3、技术帮助人类拓宽视野,AI技术能够扩展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AI技术不存在二义性,融入艺术领域后的不确定性反而会碰撞出更多的火花
5、AI创作和人类艺术可有机结合、各取所长
李丹丹 上海明珠美术馆馆长、策展人
1、AI改变了艺术创作的方式,开创了全新的跨学科艺术门类
2、技术的发展会触发新的艺术语言,影响艺术发展进程
3、技术融入艺术作品,延伸和扩展了人类的审美经验
4、艺术机构应搭建好跨学科平台,把艺术和技术进行连接
5、AI+艺术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创造性、未知性、包容性和思辨性上
陈俊恺 留法青年艺术家
1、通过AI赋能的艺术创作已被市场认可,正在更多艺术领域实践
2、人工智能对肢体语言识别形成图形符号,通过编程后可产生更有魅力的音乐
3、人工智能赋予艺术家新的思考和创作方式
4、对AI艺术家而言,99%的时间都用于技术和未知的摸索
5、期待未来更多的艺术作品由懂得人类思维和行为方式的AI完成
夸尤拉 意大利艺术家
1、技术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探索和感知现实的新方法
2、通过技术捕捉、收集和分析景观数据,创造出新的艺术表现方式
3、人与机器的合作交互,实现了结果的升华
钟愫君 加拿大华裔艺术家
1、绘画机器人在计算机视觉系统、记忆特性、群体智慧协作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
2、新一代绘画机器人将生物识别数据和认知数据结合
3、AI技术与人类创作相结合可形成集体想象力,用新型混合的感知创造未来
制作人:
傅 娆
制片编导:
吴 磊
许姗姗
臧 哲
周宝平
女性藏家通过自己的感受、理解和阐释,参与构建着艺术的价值系统。
通过AI真正产生增量价值的企业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马斯克曾邀扎克伯格助其收购OpenAI。
Meta宣布对人工智能部门进行重组,把Meta超级智能实验室拆分为四个部门。
阿里通义千问:多个产品升级,Qwen-Image图片编辑模型即将上线;腾讯混元3D世界模型1.0推出Lite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