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药创制的变革不断提速,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产业发展、支撑服务医改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伴随产业链日趋完善,研发源头创新和临床研究能力不足的问题也更加凸显。
创新药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如何,有哪些重要的研发进展值得密切跟进,行业板块的投资如何更有效?业内顶级研究专家——同济大学附属上海东方医院肿瘤医学部主任李进,在8月7日第一财经《科创未来》节目中重磅开讲,系统介绍中国新药创制的变革历程与最新进展,更与投资者分享投资权威研究者眼中的投资机会。
李进主任2000年时就赴美国耶鲁大学从事肿瘤基因和生物治疗的博士后研究工作,2003年回国任职于上海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2016年7月调任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肿瘤医学部主任。目前的主要研究领域为恶性肿瘤(胃肠肿瘤)的内科治疗,特别擅长分子靶向与免疫治疗。
十几年来,李进主任开展临床研究100余项,牵头几十项国际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在国际和国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八十多篇。他曾带领中国临床肿瘤团队完成了国际上第一个治疗胃癌的小分子靶向药物的I-III期临床研究,还代表中国的团队出席过ASCO大会并做大会主题发言。这项研究被评为国际上50年来第一个中国学者入选的ASCO优秀论文。
目前,李进主任还是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长、亚洲肿瘤联盟(FACO)主席、亚洲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继续教育委员会(MTTC)常委、上海市抗癌协会胃肠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药物安全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科创板促药企向研发转型,加速资本市场和技术创新深度融合,为创新型医药企业带来发展机遇。目前医药类公司申报上市数量相对较少,但不乏质地优秀的创新研发公司。中国进入创新药的黄金时代,行业的长期投入开始初现成效。”科创板的设立与运行,被李进主任认为是创新药行业甚至医药生物行业重要的发展契机。更多专业解读和权威观点,请关注本期第一财经《科创未来》节目。
方案重点布局了数智技术赋能行动、数智转型推广行动、数智服务体系建设行动、数智监管提升行动四大专项行动。
机构指出,中国本土医药创新逐渐进入收获期,国际化进程持续加速,继续重点看好医药创新主线,同时医药板块基本面持续向上复苏。
BioParK在密切对接一系列跨国医药企业。
另外,尽管我国耐药结核筛查率到2024年已超过了95%,但由于现有的耐药筛查只是对病原学阳性患者进行耐药筛查,发现率仍在50%左右。
正在走向开源的大模型,大幅降低了医院应用部署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