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基因检测公司泛生子(GTH.US)在8月6日晚间公布2020年二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这是其6月登陆纳斯达克后的首份财报。
数据显示,二季度泛生子营收为1.017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40.3%;二季度毛利为6420万元,同比增长85.3%;研发费用为2980万元,同比增长55.7%,研发费用率从去年同期26.4%增加到29.3%。
据了解,泛生子营收主要来自诊断与监测(服务已确证癌症的患者)、癌症早筛和药企服务(药物研发服务)三大板块。报告期内,诊断和监测业务收入9390万元,同比增长52.1%。泛生子表示,公司正在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尤其是在癌症早筛领域加大投入,将着重在这一领域的研发和商业化落地。
8月7日下午,泛生子CEO王思振在接受包括第一财经在内的媒体专访时表示,目前癌症早筛领域,国内外都有相当多的公司在布局,但无论是研发阶段的技术开发和数据积累所需的资金投入,还是其市场教育和产业化发展过程所需的时间投入,都是巨大的。
王思振认为,除了如肝癌等极少数癌种的早筛产品相对成熟外,目前布局通过血液检测实现癌症早筛的公司都处于探索阶段,尚未有公司能够实现大规模的商业化。
王思振提到泛生子开发的肝癌早筛产品。他指出,之所以肝癌早筛产品能够进入商业化阶段,其背后包括三方面原因:一是高危人群非常明确,乙肝病毒携带者是肝癌的高危人群,对高危人群开展癌症早筛才是符合卫生经济学意义的;二是有巨大的市场需求,肝癌是极具中国特色的癌种,全球肝癌患者超过一半在中国,而中国同时拥有一亿左右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这些都是潜在的刚需用户;三是早期肝癌可通过血液检出,这样的技术方法使得大规模筛查的可及性更高。泛生子希望通过产品成本的控制、产品操作的简化,让肝癌早筛能够在中国大规模应用。
兴业证券研报表示,2019年,中国仅有6.4%的晚期癌症患者被建议进行癌症基因分型检测,而美国这一比例达到23.5%,未来随着药物可及性上升以及渗透率的不断提高,中国二代基因测序癌症伴随诊断市场预计从2019年的3亿美元增加到2030年的45亿美元。
王思振强调,未来癌症早筛的商业化落地未必是在医院,因为癌症早筛除了具有医疗的属性,也有健康管理的属性。不过本质上,癌症早筛仍是严肃的医疗级别的产品。它是严谨的癌症全周期管理闭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这部分是缺失的,早筛的出现填补了这个重要空白,当然后面还需要筛查后的治疗和预后等。早筛要在这个闭环中才能创造真正的价值,而不仅仅是让消费者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