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5G逐渐进入各垂直行业,通信运营商、设备商、行业组织等正走进各大垂直领域,在全国各地开展5G应用测试,探索商业模式。
“肯定会有5G专网为一些行业提供专门的5G服务,这一方面需要懂5G网络,另一方面需要懂这些业务的应用场景。”8月18日,亚信科技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高念书接受第一财经等媒体采访时表示。
他以能源为例,“能源行业对网络安全要求很高,尤其是核电这样的场景需要5G提供专门的、专有的核心网和无线网。怎么把无线网和核心网部署到核电站?在役的机组怎么部署到风电厂?这些都需要建设5G的专网,而专网建设并不是简单建一个网络设备,要用到核电就要懂核电的业务,用到风电就要懂风电的业务。”
5G时代,合作大于竞争。今年4月,中国移动与亚信科技达成战略投资协议,出资13.85亿港元认购新股,成为后者的第二大股东。公告称,双方将在5G网络智能化、数字化运营、垂直行业及企业上云等各方面深化合作。
高念书表示,亚信科技和业界的各个产业合作伙伴结成了战略联盟。除了传统的运营商,也包括腾讯、华为、阿里、百度等云服务厂商以及5G通信设备厂商。“因为我们要推5G的行业专网,需要和设备制造商深度合作,把业务和网络融合在一起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所以5G的设备厂商以及一些垂直行业的企业也是我们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
此前,亚信科技董事长田溯宁指出,疫情对5G的应用和5G网络的建设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整个亚信的运营支撑系统,我们的计费、CRM等也不断走向了行业应用,和运营商一起做行业的切片计费,做AI、数据驱动网络优化,所有这些都给5G的应用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机会和要求,所以疫情之后,5G在中国的发展会加速,行业的数字化、云化、在线化会更有利的发展。”
与此同时,为了迎接新变化,不少厂商内部也正经历转型,例如中国移动在去年7月重构了政企市场经营体系。作为通信业老兵,亚信科技的战略也调整为“一巩固、三发展”,在巩固传统的电信BSS(业务支撑系统),全力支撑5G业务商用之外,向5G OSS(运营支撑系统)、垂直行业上云和数字化运营发展。
8月18日,亚信科技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到约人民币25.041亿元,同比上升1.0%;净利润约为2.326亿元,同比增加228.8%。
3G、4G网络为大众消费者设计,用户使用的网络无差异;5G连接万物,为产业界提供有差异性的联接,即网络为不同应用提供有差异的(带宽、时延、安全等级)服务,需要多场景、多量纲的收费。高念书指出,目前5G多量纲计费已经开发完毕,积极推进5G独立组网(SA)计费系统上线,同时公司也积极参与5G的技术中台、数据中台项目落地建设。
此外,在被问到与中国广电的合作进度时,高念书告诉第一财经,一直在密切关注广电5G的进展,“三大运营商在5G产品方面已经相对比较成熟,一旦广电投入到运营之后,我们也会积极跟进。”
大手笔分红的上市公司,是否具有业绩支撑?
随着DeepSeek免费开源崛起,数据问题成为阻碍大模型落地进程新的拦路虎。很多央企国等大型企业业务数据分散且格式多样,需解决非结构化数据的清洗、标注和知识化问题。
金山区首批100套(户)用电信息采集终端已成功转用5G轻量化通信技术作为数据传输通道。
行动方案提出,巩固“双千兆”城市建设成果,积极推动上海市通信基础设施向“双万兆”演进发展。
湖北高标准启动武汉新城建设以来,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产业项目接连落地,综合实力持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