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全球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美国新一轮刺激计划迟迟未出,都怪市场太淡定?

第一财经 2020-08-20 18:26:17 听新闻

作者:高雅    责编:盛媛

古特金表示:“越来越可能的情形是,我们首先需要一些短期的市场阵痛的出现,以驱动政策制定者高效行动。”

今年3月签署生效的美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经济刺激计划已在7月底到期。近三周过去了,国会两党就新方案的商讨陷入僵局,但市场似乎对此无动于衷。当地时间18日,美股标普500指数甚至打破了今年2月创下的收盘纪录。

美国财长姆努钦(Steven Mnuchin )当日表示,共和党和民主党就关于新一轮刺激计划的谈判仍然僵持不下。姆努钦曾多次与民主党籍的众议院议长佩洛西(Nancy Pelosi)和参议院少数党领袖舒默(Chuck Schumer)就方案的规模和具体内容交锋,双方都指责对方不愿意进行认真谈判。

19日,美联储会议纪要显示,在各州难以遏制疫情的情况下,美国政府需要更多支出才能避免经济滑入更长久或更深的衰退。同日,美股收盘全线走低。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尽管美国两党对救助计划的构思理念不同,但美国很多决策实际上会受到市场非常大的影响。“两党和政府行政部门都高度关注股市的表现,这是毫无疑问的。”王勇说,“如果股市走势发生较大的逆转,或者说因对前景的判断而暴涨或者暴跌,那么都会给决策者带来很大的压力,他们可能就会倾向于赶快行动以达成协议。”

市场太淡定?

王勇分析,当前美国金融市场总体来说表现良好,原因不仅仅是美国经济仍处于恢复性增长中,也是自疫情暴发以来美联储不断“注水”的结果。自3月美国疫情加剧以来,美联储将利率降至接近零后,将其持有的资产增加了近3万亿美元,达到7万亿美元,还推出了一系列紧急贷款计划来支持市场。

有分析师认为,一般而言,如果市场在美国总统选举即将到来之际大幅下跌,可能会推动经济刺激计划的达成,在2008年经济衰退期间便是如此。换言之,市场的急剧下跌可能会让两党尽快重新回到谈判桌上,但市场若持续保持平静,可能导致更长时间的僵局。

市场咨询公司BCA研究地缘政治部副主管古特金(Matt Gertken)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金融市场目前仍处于自满的情绪中,但随着谈判僵持的时间拉长,投资者越来越可能注意到这一点。事实上,美国经济需要更多的刺激措施支撑。在这4个月的经济衰退期间,美国家庭收入得到了CARES法案的充分支持,但现在这种措施已经过去了。如果没有政府的进一步支持,对收入的打击将是巨大的。”

根据美联储7月会议纪要,美联储官员担心,美国各州难以控制疫情将导致企业破产情况恶化,失业率下降速度放缓。但在利率已经降至接近零的情况下,也有一些地方联储主席表示,在疫情下降到允许更多商业活动恢复的时候,美联储再提供额外支持将更有意义。

僵持下最先受影响的是中低收入群体

7月底,美国参议院共和党人提出了“HEALS”法案,该法案规模约为1万亿美元,具体措施包括直接向美国家庭支付1200美元、在9月之前每周发放200美元的失业金、给受打击最大的小企业发放第二轮薪资保障计划(PPP)贷款。随后,由于担心该法案无法通关,共和党人又拿出了一个预计支出5000亿美元左右的“瘦身版”方案。

然而,民主党主张的却是规模达3.5万亿美元的“HEROES”法案。上周,民主党领导人表示,只有共和党同意政府最终支出远多于1万亿美元时,才会重返谈判桌。但直至目前,双方在弥合分歧上仍进展不大。

王勇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两党迟迟未就新一轮的经济救助计划达成协议,主要是受到当前选举政治的影响。“这(协议内容)里涉及到两党的基本支持者,因此利益是有差别的。民主党提出的救助计划规模比较大,而且主要是偏重于中低收入群体,同时也偏向于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共和党则嫌救助规模较大,且大大压缩了失业救济金,因为担心丰厚的失业金会影响复工复产的积极性。”王勇说。

他认为,若迟迟无法达成协议,会对美国的中低收入群体造成影响,特别是在城市从事低端服务业的劳动者。王勇称:“美国的失业率仍维持较高的水平,根据美国劳工部8月公布的数据,7月美国失业率为10.2%,虽有好转,但没有得到完全的控制。在这种情况下,若救助计划无法达成,首先影响的是中低收入群体,尤其是没有自有住房的租房客。”

“(麻烦之处在于)美国联邦政府只有440亿美元的资金用于扩大失业救济,其余的资金预计由各州出资。但许多州根本没有钱来做这件事。国会最终应该会通过新一轮的经济刺激法案,规模也应该足以让家庭收入得到很好的支持。”古特金表示,“但越来越可能的情形是,我们首先需要一些短期的市场阵痛的出现,以驱动政策制定者高效行动。”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