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起,信达生物(01801.HK)旗下的达伯舒开始进入国家医保目录,这是医保中的首个PD-1抗癌药,其进入后,给行业带来了哪些微妙的变化?
截至目前,有3家国产PD-1企业公布了具体的销售数据,分别是信达生物、百济神州(06160.HK、BGNE.O)、君实生物(01877.HK、688180.SH)。其中,信达生物PD-1的销售额最高,今年上半年收入9.21亿元, 另外,君实生物的PD-1拓益、百济神州的PD-1百泽安分别实现收入4.26 亿元、4994.3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43亿元)。
目前在中国上市的国产PD-1共有4款,除了上述企业的产品外,还有恒瑞医药的艾瑞卡。除了君实生物外,其他企业的PD-1获批的适应症已达到两个。
回顾去年下半年国家医保目录调整时,恒瑞医药和百济神州的PD-1产品由于上市时间较晚,错过了进入的机会,最终信达生物通过降价近64%,拿到了2020年国家医保目录入场券。在慈善赠药(PAP)的基础上,信达生物的达伯舒第一年费用是10.23万元(按照医保价算)。
虽然君实生物落选,但在市场销售中采取低价策略,其PAP后第一年费用是10.08万元,还略低于信达生物。
百济神州的百泽安今年上半年才开始在市场中销售,其PAP后第一年费用最低达到10.69万元,价格是紧挨信达生物和君实生物。
从上述看,国产PD-1进入医保后,对销售额的提升较为明显。中康CMH数据也显示,今年一季度,在医院渠道中,信达生物的达伯舒占据的PD-1市场份额达到57.1%。
各家PD-1企业都在试图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比如开发更多的适应症。今年7月1日,百济神州宣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药品审评中心已受理百泽安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治疗的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的新适应症上市申请。
君实生物也在半年报中表示,公司的PD-1正在开展的临床试验覆盖多样化的适应症,既包括肺癌、肝癌等病人群体较大的适应症,也包括鼻咽癌、食管癌等亚洲人群高发的特色癌种;治疗方案上既包括传统的单药使用,也包括多种联合用药或与化疗联合、辅助治疗等的积极探索。
再比如拓展海外市场。今年8月份,信达生物宣布向礼来制药授权达伯舒在中国以外地区的独家权利,礼来计划在美国及其他市场注册达伯舒。这则授权协议下,信达生物有望获得双位数比例的净销售额分成。
如今,新一轮的国家医保目录调整又要启动了。
按照近期国家医保局发布的《2020 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可以纳入2020年药品目录拟新增药品范围的条件之一是,2015年1月1日至 2020年8月17日期间,经国家药监部门批准上市的新通用名药品。因此,对PD-1药企来说,又迎来新一轮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机会。
单国洪将出任百济神州大中华区、中亚和南亚区域总经理。
信达生物方面表示,对比GLP-1单靶点药物,玛仕度肽可以带来更强的减重效果,因此,在定价过程中,会体现产品的价值,同时也会参考同类已上市产品的价格。
随着更多减重药走向市场,未来将会加剧竞争,但有竞争是好事,这意味着GLP-1药物的价格会降低,从而改善全球药物的可及性。
尽管截至发稿该药物尚未获批,但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已经有私立医院通过线上平台接受玛仕度肽注射液的预约。
独家 | 单国洪将加盟百济神州接下这一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