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海外市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疫情加速欧洲银行业重组:收缩业务、腾挪资金投资新技术

第一财经 2020-09-03 10:58:13 听新闻

作者:后歆桐    责编:盛媛

Stoxx欧洲600银行指数今年以来已下跌了约36%,而同期,Stoxx欧洲600指数仅下跌了12%。

对于连续多年经营业绩不佳的欧洲各大银行而言,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凸显其重组计划的迫切性。

早在疫情前,由于欧央行(ECB)为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而长期维持负利率政策,欧洲银行业的利润就已遭压缩。疫情的暴发进一步加剧了欧洲银行业的脆弱性,本来就面临挑战的欧洲经济越发陷入困境,并将欧洲银行的坏账拨备率推至十年来的最高水平。

花旗银行的银行业分析师戈斯(Ronit Ghose)称:“欧洲银行业面临盈利危机。为应对持续了十年的低回报,(多家)欧洲银行一直在忙于重组。”

投资者对欧洲银行业的低期望也反映在了股价上。欧洲各大银行的市值不到账面价值的一半。Stoxx欧洲600银行指数今年以来已下跌了约36%,而同期,Stoxx欧洲600指数仅下跌了12%。

收缩业务、裁员以削减成本

目前,许多欧洲知名银行正在试图打破旧的商业模式,或收缩业务范围或增大在欧洲区域内市场的投资。

汇丰银行今年稍早表示正计划回归亚洲,并准备在回报疲软的欧洲和美国地区裁员15%。

汇丰新任CEO奎因(Noel Quinn)在疫情刚刚暴发时即表示,必须加快行动以削减成本。具体而言,作为全球收缩策略的一部分,汇丰将关闭欧洲大部分地区以及所有美国的分支机构,届时将有约3.5万名员工被裁员,而该银行目前共有员工23.5万人。如此一来,汇丰就可以重新专注于给其带来更高利润的亚洲区业务。

无独有偶,曾经是全球银行业排名前15的荷兰银行(ABN Amro Bank NV)也于8月宣布,该行将逐步退出美国、亚洲、澳大利亚和巴西的企业银行业务。完成退出后,荷兰银行的企业银行业务将收缩至西北欧地区,并将完全退出贸易和大宗商品融资业务。荷兰银行新任CEO斯瓦克(Robert Swaak)称,想通过帮助荷兰银行重新“找到根”而成为“荷兰最好的银行”。

瑞银集团同样计划重组。该集团于8月宣布,将改组其国际财富管理部门的法律结构,把大量的客户存款从其瑞士实体转移到主要的瑞银集团法律实体之下。通过这项结构变更,瑞银将裁减500个岗位,精简管理架构,从而加快决策速度、降低费用,释放数以十亿美元计的资金,用于向增速较快的市场提供贷款。

法国巴黎银行和法国兴业银行也在缩减其全球野心,更专注于其本国市场。在英国,有小型摩根大通之称的巴克莱银行同样正遭遇来自激进投资者的施压,要求其削减其贸易相关业务。

科文顿·柏灵律师事务所(Covington & Burling)合伙人阿亨(John Ahern)表示,过去,人们认为地理多样性是弥补某一个市场降温带来疲软的方法,然而,“在疫情下,全球经济几乎全部处于停摆状态。地理多样性不仅无法帮助企业利用各地区的优势,反而可能令企业面临来自更多区域市场的挑战”。

重组潮还可能是欧洲银行业已讨论良久的合并计划的前兆。欧央行已表示,支持意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Intesa Sanpaolo SpA)收购其意大利本地竞争对手意联银行(UBI Banca SpA),并将为欧洲银行们未来的兼并收购铺平道路。

投资新技术

在收缩业务范围的同时,疫情也促使欧洲银行意识到投资新技术的迫切性。

奎因在接受采访时称,汇丰计划将更多资金投资于新技术上以降低成本。去年底,他就聘请了Verizon Wireless的前首席信息官John Hinshaw来帮助提高汇丰的数字化水平,认为疫情带来的封锁措施或引导更多客户使用在线银行和手机应用程序,且这种趋势可能会在后疫情时代进一步加速。

“银行业务仍然是银行业务,但技术将在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奎因称。

瑞士信贷集团也计划削减成本,以腾出钱来用于新技术或新业务的投资。作为其4亿瑞郎节支计划的一部分,瑞信集团在8月时宣布可能在瑞士削减至多500个工作岗位,并可能砍掉数个分支机构及一家全资子公司。瑞信表示,节约下来的大部分开支将重新投资于瑞士业务,特别是客户关系和数字化部门。

精进管理方式也是其考虑用来释放更多资金的方式。今年2月新任瑞信CEO的戈特斯坦(Thomas Gottstein)表示,在其前任蒂亚姆(Tidjane Thiam)已完成此前的重组后,疫情触发其做出进一步改革以降低成本,释放出更多可用于投资的资金。由于历史贷款损失较少且专注于为全球富人提供银行业务,瑞信到目前为止在疫情中的表现要优于其他大多数欧洲银行。

戈特斯坦透露,瑞信目前正着手合并多项市场交易方面的业务,并准备整合风险和合规职能。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