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区域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未来10年中国经济增长极在哪?专家看好都市圈和城市群

第一财经 2020-09-05 18:49:24

作者:孙维维    责编:刘展超

专家认为,以新一轮区域一体化为代表的都市圈和城市群建设会成为未来5~10年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在未来5~10年,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在哪里?中国社科院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张明认为,以新一轮区域一体化为代表的都市圈和城市群建设会成为未来5~10年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9月5日,伦敦政经—牛津中国论坛在上海举行。在“合作与竞争:新时代城市群的协同发展与机遇”分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对中国城市群未来的发展路径进行了热烈探讨。

 

张明非常看好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以郑州、武汉、合肥为中心的中部城市群和以成都、重庆、西安为中心的西三角城市群。他认为,这五个区域各有发展禀赋,相互之间也有梯度优势,未来它们会成为引领中国增长的五大增长极。

具体而言,张明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目前是中国区域一体化中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地区,同时在金融和创新领域有很强的竞争力,并且有香港和澳门两个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城市配合;长三角地区发展比较均衡,也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结合比较好的区域。

“中部城市群是高铁的最大受益者,是连接其他四个区域的中枢,同时也是目前国内先进制造业从长三角往后迁移的一个核心节点。西部三角的科研、教育相对发达,但是人均人力资本成本比其他区域低,它可以更好地承接东部的扩散。”张明表示。

通过研究,张明认为,从一体化的角度来讲,这五个区域中的核心城市之间能够形成很好的互补。

“比如粤港澳大湾区的广州、深圳、佛山,长三角的上海、南京、杭州,每个城市群中都有一个城市金融更发达,一个城市制造业更发达,一个城市科研力量更发达。” 张明表示。

张明认为,如果能够允许要素聚集的话,国内未来可能发展成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为第一梯队,中部三角、西部三角为第二梯队,全国的其他区域为第三梯队的区域空间模式,沿海产业可以通过产业的扩散、经济的扩散往内陆地区转移,再加上政府有目的的转移支付,就能够让先发展的地区带动后劲地区,促进整个区域发展。

如何更好地促进国内要素一体化和区域一体化?张明认为改变考核方式很重要。“如果考核的时候还看GDP总量,新的要素聚集很难发生。如果追求人均GDP的话,可能更好地促成国内要素一体化和区域一体化。”张明表示。

国是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长刘胜军认为,“双循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扩大内需。

如何扩大内需和居民消费?刘胜军认为,城市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因为把农村村民变成城市居民的过程会带来人均消费能力的巨大提高。但是,刘胜军也提到目前中国的城市化还面临着城市发展集约化水平不高、城市管理水平较差、缺乏包容性、行政区域分割等问题。

“户籍制度限制了资源的有效流动,这是城市化提升的一个很大阻力。”刘胜军表示。

刘胜军认为要解决城市化面临的问题、推动城市群发展就要解决农村、农民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相关阅读

伍戈:应将应对价格下行作为更重要政策目标

无论货币政策规则还是财政政策规则,目前对“GDP量”的权重都超过了对“价”的权重,价格的权重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259 04-24 11:00

刘世锦:存量管理思维的重要性

“企业储蓄中大量来自国有企业,而这部分资产收益并未直接用于消费。若能将一部分国有股权划归社保基金,尤其是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并将国有股权资产收益用于支出,便可将“不能消费”的资产转化为“可以消费”的资源。”

210 04-15 15:34

东盟与中日韩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2025年地区经济前景依旧稳健

报告强调,在美国政府宣布大规模关税措施后,该地区展现出强劲的韧性和政策应对能力,能够抵御前所未有的全球贸易冲击。

58 04-15 10:38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出席并主持东盟与中日韩财政和央行副手会

宣昌能重点介绍了面对当前全球不确定性上升的挑战,中国人民银行将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持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巩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势头。

116 04-11 10:12

华尔街到陆家嘴精选丨全球市场等待特朗普4月2日宣布关税政策!金价疯涨 投行看多 真的没有风险?马斯克用xAI收购X 是在下一盘大棋?

特朗普关税新政4月2日落地 全球市场面临冲击;美国通胀仍有压力 消费者信心骤降 经济隐患初现;美国银行股延续跌势 经济忧虑升温。

105 03-31 09:16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