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商业人文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英文版《三体》剧集启动,跨文化改编如何避免不伦不类?

第一财经 2020-09-09 09:33:30

作者:陈汉辞    责编:李刚

上周,《三体》三部曲版权方三体宇宙、游族集团与Netflix共同宣布,将联合开发制作《三体》英文系列剧集。

“好莱坞最核心的规则,一是主题黑白分明,不能复杂;二是电影要符合主流价值观。”曾坦言不会将《三体》交付好莱坞拍摄的刘慈欣,最终把这个拍摄重任交给了“好莱坞的死对头”Netflix。

上周,《三体》三部曲版权方三体宇宙、游族集团与Netflix共同宣布,将联合开发制作《三体》英文系列剧集。加上之前企鹅影业参投国产《三体》剧版拍摄,两大影视巨头的加盟,赋予《三体》在新版权期崛起的信心。

《三体》剧版海报

事实上,《三体》不仅在中国俘获万千科技迷的心,在海外也掀起一阵“三体热”。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就是《三体》的粉丝,他曾表示非常期待《三体》的影视化改编,尽管将它拍摄成电影的难度很大。

在亚马逊网站上,《三体》英文版在全部畅销书中曾排名1345,在亚洲文学分类中排名第二,在科技小说类别中排名43,读者评分达到四星半(五分满分)。一篇海外学者撰写的书评《你为什么应该读刘慈欣——中国最热门的科幻作家》中写道,在《三体》里,看到了刘慈欣“对人性中的荒谬和卓越具有敏锐的洞察”。

这个“中国科幻第一IP”自然也成为国际传媒巨头所觊觎的对象。

2018年,曾传出《三体》将由好莱坞影视公司拍摄改编剧集的消息,其中包括亚马逊影业和HBO,但被刘慈欣否认。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当时《三体》的确与一些海外平台有过接触,但因导演无法确定等因素,合作并未达成。

两年之后,全球最大付费流媒体平台Netflix成为版权方更理想的伙伴。

不过,当主创团队公布后,对《三体》英文剧的疑问也随之而来,尤其负责编剧的大卫·贝尼奥夫、D.B.威斯,曾是大热美剧《冰与火之歌:权力的游戏》主创,却因为最后一季剧情褒贬不一,导致《权力的游戏》被批“烂尾”。“即便有刘慈欣以及《三体》翻译刘宇昆作为顾问,但这样混搭的团队组合下,《三体》中中国特色的思考和价值观,能否被精准把握还是有很大问题。”

对于《三体》的再次起航,第一财经专访了世界科幻作家协会(SFWA)成员、世界华人科幻作家协会(CSFA)会长、著名科幻作家陈楸帆。

第一财经:在国内科幻论坛里,有着“大小刘”之说,也就是刘慈欣与华裔科幻翻译家刘宇昆的相互成就。作为两人的朋友,你如何看待《三体》重新出发?

陈楸帆:《三体》此次开发中,不仅有针对全球影视剧市场的Netflix,也有针对国内市场的企鹅影业,另外还有《三体》电影,是由《大圣归来》的田晓鹏团队制作开发的,这是新的版权期内,针对不同市场需求做的不同开发,自然也要分别去看待。

不可否认,从讲故事的水准以及视效而言,有着多年经验的国外公司要比国内企业强一些,所以从目前公布的团队看,Netflix英文版剧集不大会出现太烂的情况,但可能会与国内粉丝预期有不一致的地方。毕竟他们要考虑美国观众的审美与语言体系,太中国化的内容多多少少会有所变化。这种文化的输出最终很难逃脱主流价值观的落地。

这在中国很多文化项目输出中多有体现,最近迪士尼的一部电影远远低于预期,豆瓣只有4.8分,观众感觉就是不伦不类。这一点,也是英文版《三体》面临的最大难题。

第一财经:刘宇昆是《三体》英文版小说出海的功臣,在Netflix英文剧集拍摄中,他会起到润滑剂的作用吗?

陈楸帆:单纯从刘宇昆个人而言,他应该会起到很特殊的作用。他在美国生活,熟悉他们的语言体系以及思维模式。与此同时,他对《三体》的内容与精髓也是最了解的,他是一句句翻译过来的。而《三体》中的文化符号、文化背景都需要一些解释,这些处理不好的话,舆论上与公众形象上可能会出现问题。所以需要这样一个人,他既懂作品又熟悉美国逻辑思维体系。

如果刘宇昆的润滑作用能够发挥到最大,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Netflix《三体》版本给人们的惊喜程度。当然,这要看谁是主控方,谁具有话语权。现在这个团队是最初的搭建,让资本与粉丝看到了希望,未来团队的职责应该会一步步更为细致。

第一财经:包括好莱坞的影视项目中,科幻产品一直是很重要的类别,从英文版《三体》开始,中国的科幻原创小说会成为好莱坞搜寻的新目标吗?

陈楸帆:国外很多平台尤其是好莱坞,都是搜罗全球知名IP,然后改编成符合它们价值观的作品。中国的超级IP同样是他们的资源之一,包括《西游记》《花木兰》《功夫熊猫》等中国故事或者中国元素在内的项目改编并不少,它们一直在寻找,比较适合做成全球化产品的IP,这些我们也会与好莱坞制片人交流。

当然,一个基本的考量是投入与产出比。我们曾做过这方面的调研,看过一些数据,虽然科幻片是重要类型之一,但并不是收益最高的类别。投入高、周期长,产出又有许多不确定因素,而国内像刘慈欣一样的作家并不多。这种境遇下,也许会选择成本不太高的类别,比如玄幻、悬疑、甜宠类别。

第一财经:一个刘慈欣不够,但下一个刘慈欣会什么时候出现?

陈楸帆:这不好判断。中国的科幻作家基本是兼职作家出身,包括刘慈欣在内的一批科幻作家都是如此,有在国企上班的,也有在媒体供职的。我们缺少专业的、职业的科幻作家。

国际上,一些国家有非常庞大的职业作家,每人每年出一本,都是持续影响市场,增加读者数量,但这样的机制在科幻领域比较难。无论是文化自信的树立,还是文化输出,追根溯源,还是要有一个好的创作环境。之前“科幻十条”(《关于促进科幻电影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发布,是给行业增加了一些信心,但核心还是踏踏实实在每一个环节做好。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