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14日发布的《2019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评价报告》显示,2010年至2019年,全国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指数由100提升至279.2,综合发展成效显著,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等“全链条”发展水平大幅提升。
报告显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成效获得了社会公众普遍认可。2010年至2019年,我国知识产权创造快速发展,创造质量和效率稳步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效益日益凸显,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2018年,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达到10.7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11.6%,版权产业的行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7.37%。
与此同时,我国知识产权环境建设取得明显进步。2019年,专利代理(含分支机构)和商标代理机构数量增至5.1万个,执业专利代理师数量增至2万余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也已成为实现知识产权价值、服务中小微企业的知识产权金融服务重要模式。
从地区发展状况来看,2019年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指数排在前6位的地区依次为:广东、上海、江苏、北京、浙江和山东。从国际比较来看,2014年至2018年,我国在40个评价样本国家中,知识产权发展总体状况排名从第20位跃升至第8位。
据悉,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自2012年起,开展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评价的研究工作,并按年度公开发布评价结果,旨在反映国家和地区知识产权发展的时空差异,为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及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通过“风险缓释”机制力图破解高校院所专利“不敢转、不愿转、不会转”顽疾。
推动一批知识产权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改革、重大政策在安徽落地,不断健全知识产权法规制度和“全链条”工作机制,不断壮大知识产权强市、县域、园区队伍。
当美国宪政中原有的隐性政治默契被打破,民粹领袖、学术精英、技术寡头和进步州政府将互相角力。在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冲撞愈演愈烈的当下,任何看似牢固的制度和联盟都可能在强烈政治动员下被快速改写。
中国创新药行业的崛起表明,真正的创新是企业围着市场转才能带来的意外之喜。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