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路透社17日报道,牛津大学与英国药企阿斯利康共同研发的新冠疫苗在三期临床试验中,曾有一名英国志愿者出现不良反应,导致试验一度暂停。根据牛津大学在线发布的一份概述志愿者信息的文件,志愿者出现不良反应,或与疫苗本身无关。
9月8日,该款名为AZD1222的疫苗在第三期人体测试中,因一位英国志愿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暂时停止接种测试,以便由一个独立委员会对安全性数据进行审查。据称,该志愿者出现了与罕见的脊髓炎有关的神经系统症状。
根据牛津大学披露的文件,“经过独立审查,这些疾病被认为不太可能与疫苗有关,或没有足够的证据确定这些疾病与疫苗有关。”
阿斯利康和牛津大学尚未就上述消息置评。
阿斯利康12日曾宣布,这款疫苗已获得英国安全监管机构的批准,重新恢复临床试验。目前,这款疫苗在英国、巴西和南非的临床试验已经恢复,但在美国的试验仍暂停。
伴随着跨国医疗器械厂商过去几十年在中国的发展,中国医疗器械供应链体系也逐步成熟完善。
尽管目前已经有包括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高血压治疗药物,但仍然有一半的患者无法实现较好的血压控制效果。
自体生成CAR-T疗法可显著降低成本,但技术壁垒极高。
在全球健康融资艰难的背景下,全球疫苗免疫联盟日前成功筹集到超90亿美元的资金。
这是近期市场出现的又一笔重磅授权交易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