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产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工业互联网转型下的“海尔实践”:以“数字底座”打造生命健康生态圈

第一财经 2020-09-20 18:32:29

作者:邹臻杰    责编:黄鑫

从一针疫苗,一袋血液,一盒药品试剂,一个生物样本,到一个实验室和一家医院,这些都跟人的生命和健康密切相关。

疫情之下,这些传统人工实施操作和管理的场景,暴露出诸多痛点。例如,在疫苗接种方面,传统接种模式存在智能化水平不高、疫苗全流程监管力度不够、疫苗接种环境亟需改善等问题,难以保证接种规范和安全。

在用血安全方面,由于传统手术配血、取血、用血流程耗时太长,血液无法实时供应延误病情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在实验室管理方面,由于人工管理和人员的频繁进出,无法保证环境的无菌标准,管理人员有时也会面临病毒样本的侵蚀和感染。

在数字经济和智能化席卷而来的今天,如何利用5G网络、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网络基础,数据中心等数字基础,人工智能等运算基础,赋能这些传统的医疗健康领域。利用“新基建”为人民生命健康打牢“数字底座”,构建综合解决方案,成为大健康产业突破发展的时代之选。

承袭工业互联网的基因,海尔搭建了盈康一生这样一个大健康领域的生态平台。盈康一生用工业互联网的逻辑和技术打通数据流通的任督二脉,通过搭建各攸关方共赢进化的生态体系,布局以肿瘤、康复等为代表的个人盈康,生殖、护理等为代表的家庭盈康,以智慧血液、智慧疫苗等为代表的社会盈康,成为大健康领域的探索者和引领者。

疫苗接种革命性升级:更安全更高效

一直以来,疫苗接种被看作阻断病毒传播、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屏障”。但是在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的乡村地区,疫苗安全的“最后一公里”无法保障,疫苗接种难以覆盖;同样,在面对自然灾害引起的突发疫情时,临时搭建接种点也很难保证规范和安全接种。

针对于此,国家积极完善疫苗法律法规并通过政企合作形式,推动疫苗接种升级改革。在国家政策指导下,盈康一生旗下海尔生物与多方共创移动智慧接种平台,通过搭载物联网技术,实现疫苗信息全流程追溯,保障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时性,真正打通了国家疫苗接种体系建设“最后一公里”。

目前,移动智慧接种平台,已经在一些省市悄然开始了落地应用。

9月9日,一辆由海尔生物联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金卫信公司、宇通客车等各方资源共同打造的“移动智慧接种车”驶入河南省焦作市山阳区,以国内先进的“移动接种”模式为该辖区内居民提供疫苗接种服务;接种期持续5天共200余人次。新模式何以承载生物安全体系,并满足大众的公共卫生需求?这背后,不仅仅是一辆车,而是一系列工业互联网的升级、转型与应用。

与以往社区接种点内医护人员的忙碌景象所不同的是,“移动智慧接种车”内的接种步骤环环相扣、一气呵成。

该接种车究竟由哪些版块组成?第一财经记者从海尔生物了解到,疫苗存储箱和接种箱、接种管理系统、新能源电力保障、医疗车、5G网络等是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些无一例外都加载了“智慧”的概念。

“搭载了物联网技术的‘移动智慧接种平台’起到了很大作用。”该接种车上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我们的接种者接种不回头、不交叉、不接触。”

这也意味着,接种者的社交距离从接种最初就被有效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而在接种过程中,接种者所接种疫苗的编码、厂家、批次等基础信息不仅能全流程记录、追溯,相关数据还能通过5G网络上传平台,并与疾控系统实时交互,保障了信息的准确性、实时性。

由此,移动智慧接种平台让当地的公共卫生预防工作变得“聪明”起来:不但能精准触及偏远地区接种者,解决河南焦作、济源等地留守儿童疫苗接种的问题;还能为公共卫生应急提供充分后勤保障。

在焦作、济源等地疾控中心的规划下,未来,接种点可以根据接种计划调度“移动智慧接种车”,而接种车在接到指令的同时将疫苗转入疫苗存储箱和接种箱;一旦平台启用,整个接种计划的所有流程均可联网、记载。

数字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院胡麒牧分析认为,“目前中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大量优质资源集中在一线大城市,要让线下医疗资源实现均衡分布是非常困难的。”

胡麒牧也表示,“只有通过物联网模式才能突破时空限制,让偏远地区的群众能及时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当然,这就要求医疗设备的终端具备万物互联的能力,而这会对医疗设备供给侧产生深远影响,未来,可能大量不具备接入物联网能力的设备将被排除出采购目录。”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应用在移动智慧接种平台上的智慧接种方案并非第一次受到大众关注。早在2018年,海尔生物的这一智慧接种方案便在天津、内蒙古等地的多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落地,并于2019年覆盖深圳市全部500多个疫苗接种点。

工业互联网时代,如果将某一区域居民疫苗接种看作“一张网”,那么每一台智慧疫苗冰箱就是该网络上的“网器”;通过智能大屏上的真实数据反馈,该区域疾控中心能同步掌握接种人群画像、疫苗覆盖程度、缺苗情况等并迅速做出应对。

在疫苗网这个生态中,对取号、登记、接种、留观四个环节全部进行信息化和数据化处理,并且上传到云服务器;与此同时,攸关方的数据也会同步接入,疫苗网让每一针、每一苗都有迹可循。这就产生了两大优势:首先就是有效解决了疫苗安全接种的问题,其次是提高了效率。这也是物联网解决方案能够击中用户痛点的关键。

“在上述场景中,我们还能了解到每一台‘网器’是否在合理运行状态上。一旦发生断电,或者温度异常等,即‘网器’的参数发生变化,我们都能实时收到信号。”海尔生物疫苗网相关负责人说。

该负责人也提醒,由于疫情影响,我们通过“智慧盘点”功能发现某些智慧疫苗存储箱中的疫苗由于长期封存已经过期,需要及时处理,而这些信息也将通过“预警”方式传递给接种点。

目前,具备各项智慧功能的“移动智慧接种车”已经做好准备,即将服务于新冠疫苗正式上市后的群体性预防接种,这将极大提升我国生物安全水平。

据悉,海尔生物“面向智慧医疗的疫苗大数据管理平台建设与应用示范项目”(疫苗网)进入工信部“2020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名单”,成为工信部疫苗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

智慧实验室:保护科研人员安全是重中之重

新冠疫情以来,我国对构建生物安全体系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

随着国家卫健委6月、7月陆续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提高医疗机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的通知》《关于加快推进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实施意见》表明,县区级以上疾控机构、综合医院的实验室改造、升级迫在眉睫。

如何迅速实现改造?这一次,海尔生物再度瞄准了工业互联网转型在生物安全领域的重要契机。

根据山东市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细菌所所长刘辉的描述,新冠疫情对当前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带来了很大挑战,“新冠病毒是通过气溶胶传播的,我们防护的屏障只要发生一点缝隙,都会导致这种病源的外泄,对人员和环境都会带来潜在的风险。”

科研人员长期在实验室与病毒“对战”,生物安全防护工作是重中之重。

同时,刘辉还认为,实验室使用完成后的消毒以及高压灭菌器灭活经处理后的医疗垃圾,目前的监测手段都不能实现随时在线、实时全程监测。

围绕上述痛点,海尔生物的对接团队决定:与济南市疾控部门共创智能互联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场景方案。该方案结合当前生物安全实验室在管理和运行中的难点和痛点,进一步从软件、硬件、程序进行全方位升级优化,从而实现生物安全实验室及时化、可视化、智能化、远程化的安全管理。令人惊喜的是,该方案也融入了不少有价值的细节元素,“其包含其包括6大模块,分别具备智慧终端人脸识别功能、环境实时监测、设备实时监控、智能环境消毒、无纸化信息记录以及合规化管理等功能,从而在确保人员安全、样本安全、环境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了生物安全实验室及时化、可视化、智能化、远程化的安全管理。。”

9月初,随着超低温冰箱、试剂冰箱、生物安全柜、二氧化碳培养箱等一系列“网器”的精心部署,“海尔云眼实验室”管理系统顺利通过实战验收,并有待为全国3200个PCR实验室提供升级改造场景方案。

通过物联网“高科技”,海尔云眼智慧实验室就像安了一双“雷达眼”,能远程查看实验室内的监测数据,一旦发现异常,提前预警,防患未然;实验室内的各种设备信息也能实时上传,保障样本、环境、人员安全。

在改造后的实验室中,工作人员通过手机或大屏就能够远程监测实验室内数据,省去了频繁跑实验室查看的时间;各“网器”的运行状态实时体现、提前预警;而在一键灭菌和预约消毒的操作下,样本、环境、人员安全性大大提升。

完善生态圈:一切以用户需求为中心

除了智慧疫苗接种场景、智慧生物实验室场景,更多海尔与合作方共创的“样板”:如智慧血液网场景、智慧药品试剂网场景等,也正在全国范围内逐一落地。

其中,智慧血液网场景便是工业互联网和生物安全结合的一个缩影。智慧血液网场景方案通过搭载RFID无线射频、智慧芯片等技术,将过去相对闭塞、机械的血液管理模式进行打通,让每一袋血液有自己的“标签”,血液安全实时追溯有保障,解决了用血时间长、用血安全无法保障、血液无法调配等民生问题,创造更多生命价值。

应用场景无疑是用户需求的核心体现。当下,抓住大众在健康领域的庞大需求是一种战略选择,但如何提供高度匹配的产品,并实现快速、可持续地迭代则是一战术考量。

记者注意到,在海尔盈康一生大健康生态圈中,用户共创、算法迭代这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即,通过数据画像更快发现用户深层次需求,并在与用户沟通反馈中将需求固化。而开放、共创的环境也使得产品迭代进一步提速、提质。

“因为未来数据作为生产要素,本身就能创造价值,而且数据共享、大数据处理能力的估值可能要高于医疗设备本身。”胡麒牧表示,“从目前中国的情况来看,产能不稀缺,稀缺的是大数据的共享、处理和应用能力。”

迄今为止,海尔“盈康一生”大健康品牌,除了有上述介绍到的提供生物安全物联网场景解决方案的海尔生物(SH.688139),还将服务场景扩展到了医疗服务领域,在全国布局了16家医院,此外还有聚焦肿瘤综合治疗领域的盈康生命(SZ.300143);另有一批医疗领域项目持续孵化中。

何以预测肿瘤治疗服务与相关设备的未来发展?根据2015年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我国现存肿瘤患者约750万人,按人均每年治疗花费7万元、肿瘤治疗渗透率60%测算,国内肿瘤医疗服务市场规模约为3200亿元,行业空间巨大。

“目前,全球领先的肿瘤治疗设备有瑞典的医科达、美国瓦里安,国内具有自主研发竞争力的器械企业仍然很少。”一位医疗器械研究专家对记者表示,“但随着医用高值耗材带量采购的启动,医疗器械与设备的进口替代势在必行。”

目前,盈康生命拥有三代自主知识产权的伽玛刀,且产品入选中国医学装备协会2016年优秀国产医疗设备产品名录;拥有6项国内专利,3项美国专利和37项软件著作权;2019年,美国著名医院——孟菲斯卫理公会大学医院便将头部伽玛刀设备由医科达生产的伽玛刀更换为玛西普的产品。

肿瘤治疗设备在物联网场景下如何服务医院、患者?记者从盈康生命了解到,“现阶段,以肿瘤患者治疗为核心,设备可以作为医患交互的触点;之后,基于肿瘤放疗数据中心,设备还能在机器学习下产生智慧化成果,包括智能筛查、智能诊断、智能勾画、智能计划等。”

根据沙利文发布的《中国医疗物联网行业研究报告》(下称《报告》),中国市场是全球最具潜力并且发展迅速的医疗物联网市场之一。2014年至 2018 年,中国医疗物联网行业市场规模已由 1306.1 亿元人民币增长至 2364.2 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16%。2019年至2024年,我国医疗物联网行业市场规模将保持 23.3%的年复合增长率,并在 2023 年达到 6737亿元人民币。

《报告》还分析,医疗机构的强需求促进医疗物联网行业发展。未来,医疗物联网有望打破现有技术限制,发展如体征监测、血液监测、远程会诊及诊断、精细化 设备物资管理及药品防伪等创新技术,以满足多样化医疗需求。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