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是未来最大的确定性,预计数字经济在中国GDP占比从2019年38%将上升到2023年的51%。”9月23日下午,阿里云智能总裁、达摩院院长张建锋在上交会云上海外展发表主旨演讲中,分享了阿里巴巴的数字创新与实践,阐述了数字经济的未来图景。
上交会海外展于2016年创办,目的在于推动中国技术“出海”。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上交会云上海外展首次探索智能交互技术与会展相结合的新模式。本次参展企业74家,设立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智慧创新、跨境电商等4个专区。
数字经济时代,是一切业务数据化,一切数据业务化的时代,是产业、消费和治理的全面数字化。
张建锋认为,在组织及管理层面,数字化驱动内部的流程、决策、组织设计、绩效管理更科学更高效;在业务层面,数字化驱动端到端的业务环节运作效率提升,加速融合与协作;在数字创造新产品及价值层面,数字化提供更多新赛道的可能性,降低试错和更新换代的成本,加速新业务孵化。
当前,数字正重构产业,创造新业态。在贸易领域,涉及全球支付、全球物流、数字化通关等数字化能力,推动跨境业务发展。在金融领域,重构金融服务体系,从“人找钱”转变为“钱找人”,推动智能营销、智能客服、数据隐私和数据安全。在教育领域,数据和智能正构建面向数字时代的新型教育方式,比如远程教育、精准教学、智慧课程、个性化作业等。在工业领域,全域数字融合,重构企业的运营模式,智能场景爆发,催生新产品;指导企业后端链路生产、研发、制造等环节、工业大脑等。
以新型教育为例,在课后环节,钉钉与生态合作伙伴一起推出“在线智能作业”平台,引入海量题库资源,让老师可以三秒自动完成作业批改,并生成学习分析报告,为教学方向的优化提供依据,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练习内容,实现因材施教。
AI技术不但能在药物靶点筛选、适应证预测等环节缩短研发时间、降低研发成本;一些自动化智能设备的投入也能确保药械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北京艺博会将于5月22日至25日在农业展览馆举行,以“凹凸”为主题,汇聚全球12个国家的32个城市121家参展机构,展示艺术多样性,并与北京国际设计周等合作发起“北京艺术季”。
我国已累计建成3万余家基础级智能工厂,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截至今年3月底,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为83.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为66.2%。
百货零售企业2024年业绩出现分化,新世界、百联股份实现业绩翻倍,国芳集团业绩下滑超60%。
坚持向“数字化”借力,当好内容端的“转化器”、需求端的“传感器”、体验感的“倍增器”,加快构建与新的技术环境相适应的公共文化建设体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