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半年医疗器械进口负增长,高端领域进口替代迎机遇

第一财经 2020-09-24 20:44:53

作者:邹臻杰    责编:胥会云

进口医疗器械103.28亿美元,同比下降17.7%

上半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口出现了负增长,进口医疗器械总额为103.28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7.7%。而这也为国产医疗器械的进口替代提供了巨大机会。

“近几年,中国医疗体系的变化大方向是积极是、正面的,这其中包括注册条件逐渐放宽、审批程序陆续加快、价格水平日趋合理、医保报销范围扩大以及产品进院机会增加等。”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党委书记孟冬平在24日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医疗器械合作高峰会上表示,现阶段,我国中低端医疗器械产品早已获得国际市场认可,高端领域的医疗器械也实现了不小突破。“在医学监护、医学影像设备、临床实验室设备和微创介入治疗、外科植入物等领域已取得显著成果。”

出口保持高速增长

《2020年上半年医疗器械贸易发展综述》(下称《发展综述》)显示,2020年上半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贸易额为266.41亿美元,同比增长2.98%。其中出口额163.13亿美元,同比增长22.46%;进口额103.28亿美元,同比下降20.79%。

其中,美国、中国香港、日本、德国是主要出口市场,出口额超过75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46.08%。

而在上述163.13亿美元的出口额中,医院诊断与治疗、一次性耗材、医用敷料是排名前三的商品,出口额分别为74.52美元、36.42美元和10.98美元。

由于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我国医疗器械细分领域产品的海外覆盖率在上半年得到大幅度提升。比如,红外线人体测温产品的出口金额达到了10.59亿美元,同比增长2358.59%;其它产品分别为按摩器具、聚氯乙烯制手套以及矫正视力用途的眼镜等。

根据彼德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研究分析,2018年中国提供了全球43%的口罩、防护服、呼吸器等,2019年数据与2018年数据基本一致。“中国是全球医疗器械最主要的生产国和进出口基地之一,也是全球防疫物资供应‘大后方’,仅生产厂家已达16000家。”孟冬平说。

目前,医疗器械的价值链条在不断延伸,我国医疗创新也正进入新赛道。

孟冬平认为,过去中国的很多医疗企业长期依靠仿制代工生产,有相当数量的企业靠原料类产品出口立足,长期处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低端。但是,“这几年新药、高端医疗创制环境大幅改善,很多临床前沿医疗技术的研究和发展项目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包括国内市场的医疗消费不断升级、海外科学家的归国创业,资本的大力助推等都在促使医疗器械行业由仿制向创新转型,其在全球产业链布局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2015-2019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亿元)

如何实现进口替代

近日,一系列顶层政策强调,我国要加快补齐我国高端医疗装备短板,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技术装备瓶颈,实现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可控。

“国产医疗器械要实现进口替代,主要在于关键技术的突破。”中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亚芝认为,“一方面,我国医疗器械注册持有人制度使得研发、制造分离,这可以加快国产器械的创新步伐;另一方面,在新基建背景下,高端医疗器械中关键核心技术公关也是重要方向,而在近期国资委开展的《中央企业医疗器械核心关键技术公关调研》中,一些央企已经开始发力。”

当下,国家政策在大力扶持国产器械,在近期各地医用高值耗材带量采购的中标目录中,国产器械也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我们发现,一些知名三甲医院的招标公告中明确了不接受进口产品投标,或者非特别注明的产品品类不接受进口产品。”刘亚芝补充。

此前陆续在各地开展的医用高值耗材带量采购中,骨科耗材在14省发文并执行,眼科耗材在8省发文但并未执行,介入性的冠脉支架则是首批在全国层面进行集中采购的品种。

公开数据显示,在我国高值医用耗材1046亿元的市场规模中,血管介入、骨科植入分别为389亿元和262亿元。

奥咨达医疗器械服务集团东区市场总经理詹金城告诉记者,“冠脉支架本身国产和进口的价格就有非常大的落差,国产支架其出厂价格和最终进到医院的价格相差9倍,进口支架出厂价格到进入国内医院相差6.5倍。”

“目前,冠脉支架领域国产与进口产品其实技术差异不大,可以实现进口替代。” 詹金城说。

纳通医疗集团总裁赵毅武对记者表示,“目前,大部分骨科领域的医疗器械与耗材,其质量、性能已经在像进口产品看齐,但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还未能完全实现进口替代,而这对于医疗器械的技术研发、迭代升级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而目前,由于各地规则与政策不同,带量采购下的骨科耗材价格也不同。“是否可以考虑进行简单操作,同类同价。“赵毅武表示。也就是说,对同一品类产品实行全国统一定价,这或可以对医保资金节省起到更好效果。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相关阅读

医疗器械行业迎来利好 境外业务收入高增长名单出炉

医疗器械行业迎来利好 境外业务收入高增长名单出炉

20 7小时前

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发展十大举措将发布,2030年市场规模预计达2.8万亿

第一财经记者获悉,国家药监局日前审议通过的《关于优化全生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的举措》将于近期发布。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副秘书长杨建龙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上述《举措》的发布,对高端医疗器械相关企业是很大的利好,“建立起更快、更新的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的审评审批机制,正是这一文件的价值所在。”

5 320 06-29 21:30

盘前必读丨美国准备23日与伊朗对话;高端医疗器械新政将出台

机构认为,2025年下半年,A股整体将呈现震荡向上的行情特征,但需关注海外不确定性因素与国内经济修复节奏的扰动。

333 06-23 07:28

欧委会限制中企参与医疗器械招标,外交部:典型的双重标准

中方始终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维护市场经济原则和世贸规则,主张通过对话磋商解决贸易争端。

54 06-20 15:29

欧盟拟限制中企参与医疗器械公共采购 商务部回应

中方注意到有关情况。欧方有关决定和歧视性的措施不仅损害中方企业利益,而且利用单边工具破坏公平竞争,构筑新的贸易壁垒,对这一保护主义做法,中方坚决反对。

149 06-03 19:38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