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区域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扮靓上海最美海滩:网红景点背后,志愿者海边捡垃圾十余年

第一财经 2020-09-28 23:07:31 听新闻

作者:孙维维    责编:杨小刚

大量的一次性塑料和包装塑料,是海滩垃圾的主要来源。

清晨,上海临港南汇嘴充溢着静谧之美,海滩上几乎看不到什么人,只有几只白鹭在悠闲地踱步,跳跳鱼在滩涂上弹跳,是城市中难得一见的和谐景色。

9月12日一大早,索尼中国的莫懿娉开车到达临港新片区南汇嘴,参加海滩垃圾清扫活动。逃离城市、回归自然,她为眼前这一片美景感动。但令她感到可惜的是,就在这些生物愉快嬉戏时,旁边散落着不少垃圾,尤其是塑料瓶、泡沫、渔网等塑料垃圾。

“就像美人脸上的一条疤痕,破坏了这种美好和谐。塑料是几百年都不能降解的,如果没有人去捡垃圾,那条疤就会一直在。”莫懿娉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她参与清扫垃圾活动的初衷。

长江和钱塘江在上海临港新片区南汇嘴汇聚,冲击成三角洲地形,也形成了上海的淤泥质海岸。泥滩具有极强的生产力,也是大量生物赖以生存的家园,有极大的生态价值。就整个上海的滩涂来讲,南汇嘴的滩涂是最宽的,也是最漂亮的。

随着临港大开发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领略到这片海滩的美。临港的一处滩头甚至被称作上海的“天空之境”,成了网红景点。

但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海上捕鱼作业,以及部分居民和游客的随手丢弃,海滩上的垃圾堆积,企业、民间组织、高校、地方团委、社区纷纷成立志愿者队伍,定期到海滩捡垃圾,筑起这片海滩的保卫堤坝。

坚持:海边捡垃圾十余年

莫懿娉是索尼中国的一名普通员工,她和100多位同事及家属一起,跟随着OneBlueOcean活动到临港海边捡垃圾。

上海的9月还暑气未消,莫懿娉和她的小伙伴们赶早来到南汇海滩开始清理工作。垃圾被海水冲上岸,留在沟壑里、石阶的缝隙里、泥泞的湿地里、一米高的芦苇丛中,100多名志愿者使出浑身解数与垃圾作战。

有的垃圾需要俯身、跪下,甚至趴下才能捡到,小孩子们利用自己身形小的优势,趴在石头上捡缝隙里的垃圾。天气逐渐热起来,刚过了1个多小时,大家都大汗淋漓,有小朋友的衣服都湿透了。

“我大概捡了2~3公斤吧,还蛮沉的。很多塑料垃圾都是混合在泥潭里,非常难捡拾,那天我们参加者都是各显神通,一个人就是一支军队,从董事长到普通员工,再到孩子们都很认真地在捡,甚至跪地捡拾。”莫懿娉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在所有员工及家属的共同努力下,本次活动总计回收了141.78公斤的垃圾,然后将垃圾分类、记录、称重,最后由环卫车进行清运。

“所有的垃圾拼在一起,体积和这100多人差不多,我们也感觉自己为环保出了一份力,虽然累但是超级有成就感。不过海滩很长,我们捡的只是海滩的一小段。海洋清扫活动还要呼吁更多企业、更多市民共同参与。”莫懿娉说。

这次活动得到了上海仁渡海洋公益发展中心(下称“仁渡海洋”)的协作。仁渡海洋聚焦海洋垃圾。13年前,仁渡海洋创始人刘永龙就带领团队来到了临港捡垃圾,是最早去临港捡垃圾的团队之一。

刘永龙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到临港海滩捡垃圾最早时候是企业员工多一些,基本模式是作为企业活动日组织员工参与,索尼、福特汽车、英特尔、强生等六七十家公司都积极参加,其中英特尔、强生已经连续推进了十年。

慢慢地,捡垃圾的队伍壮大了起来,各级工会、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党委、高校等也纷纷加入,也组织各类活动,比如把“净滩”和相亲结合起来,增加参与度。周末的海滩上,总是可以看到一队队身穿红色、蓝色、绿色服装的志愿者,他们穿上统一的工作服,身影在岸边穿梭,交织于游人之间。

更有一群专业潜水队员组成“海底小分队”出动,常年活跃在海下,清理沉积在水下的塑料垃圾,解去缠绕在珊瑚礁上的渔线渔网,还大海轻松的呼吸。

“一个人能做的事情是很有限的,在组织化之后,才能够有更多的力量、更多资源,能够更持续地去完成这种事情。当初我们做这个,想从一个更专业的角度去做。”刘永龙说。

监测:垃圾从何而来

百川奔流赴海,裹挟着滚滚泥沙,也携带着来自陆地上的垃圾。海洋垃圾呈现出什么样的结构?又从哪里而来?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仁渡海洋联合57个伙伴,在45座城市设立的81个监测点进行垃圾监测;在临港也设立了两个监测点,一年6次做定点监测。

根据今年最新发布的守护海岸线第四次科研监测报告,全国海洋垃圾数量排名前五的垃圾分别是泡沫碎块、硬塑料、塑料包装、膜状塑料、玻璃和陶瓷制品,其中泡沫碎块占比高达32%。从垃圾材料数量占比来看,塑料垃圾比例达到82.2%,牢牢占据垃圾材料占比的榜首;而从品牌垃圾的各类占比来看,酒水饮料类以45.5%的比例位于榜首,其次是零食食品类垃圾,占比25.8%。

从监测数据上看,泡沫和塑料垃圾是海洋垃圾的重头。

对于上海南汇东港,垃圾来源数量占比与全国情况基本一致——塑料类垃圾占到所有垃圾材料数量的95.4%,前五名分别是泡沫碎块、膜状塑料、塑料袋、塑料包装、缆绳。品牌垃圾各类占比中,零食食品类、酒水饮料类、生活日用品类占据品牌垃圾的前三。

刘永龙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海边垃圾的影响因素是非常多的,不是像街头的垃圾都是人扔的。从海边主要的垃圾是海水冲上来,长江口、钱塘江口,顺着江和海来的就很多,另一方面通过洋流还可以把别的省区的垃圾,甚至国外的垃圾给冲过来。垃圾分布受地形、水流、水草等多种原因影响并不是均匀分布的,会在某些地方特别密集。

刘永龙分析,垃圾的主要来源还是海水冲上来的泡沫塑料,这就是来自渔业生产,沿海沿江的做渔业生产的泡沫。

“从我们现在的研究来看,实际上80%来自于陆地、20%来自于海洋,而且大多数的垃圾,它会来自一些快消品如饮料,不少人到海边到山上去旅游的时候就一定会带着瓶装水,喝完了顺手就扔了。”刘永龙说。

当然随着临港的大开发,南汇嘴游客大量增加,也为海滩环境带来压力。

“海滩的游客垃圾中烟头牢牢占据C位,”刘永龙表示,“我们可以看到海滩上有各种一次性饭盒,有些饭盒里还剩着饭,还有去烧烤留下的垃圾……这对于环卫和公共管理都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但他也认为,游客留下的垃圾在短时间内出现一些增加,但比例是有限的,约增加5%~6%。

减塑:保护那一片湿地

如何减少垃圾?刘永龙认为,海洋垃圾首先是乱丢垃圾产生的,是个人的行为习惯和文明程度的问题。文明程度不是一天两天能造就的,需要从小养成,并形成社会氛围。

为了把保护环境的理念传递下去,仁渡海洋每个月还会组织两三场“蓝色小侦探”活动,针对亲子做环境教育,通过言传与身教,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下一代的环保意识。

“环卫设置了越来越多的垃圾桶,但我们还是能看到随意的丢弃。我们一边在捡,游客一直在扔,这对捡的人来说也是有一定的挫败感的。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么多人在玩,导致捡垃圾的人都不能方便地去捡垃圾也蛮黑色幽默的。希望自己今后可以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从而带动更多的人还大海以洁净!”刘永龙说。

分析目前海洋垃圾的情况,大量的一次性塑料和包装塑料是海滩垃圾的主要来源,针对这部分垃圾有什么好办法?

实际上,减少一次性塑料的使用,政府一直在政策引导和产业源头上想办法解决。

今年7月,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规定,自2021年1月1日开始,餐饮打包外卖服务以及各类展会活动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同时明年起全国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塑料棉签、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全国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但是牛奶、饮料等食品外包装自带的吸管暂不禁止。

刘永龙认为,这是监管的一次进步,但是可降解塑料是否能真正做到生物降解,是否能降解成碳和水还存疑。“如果只是物理性破碎,把一个大塑料变成无数塑料粉末,我认为这是更可怕的事情,能够看得见不可降解的塑料我们还有机会通过捡垃圾把它捡起来,破碎后可能捡都没办法捡。而海洋垃圾分裂后产生的微塑料,或可以通过食物链重新回到人体。”

刘永龙认为要真正做到生物降解才能实现减塑,而更重要的是从源头上减少塑料的使用。

“如何回收塑料是很重要的方面,现在很多食用级的塑料都没有人回收,这是整个产业链的问题。能否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降低一次性塑料的消费?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自去年实施的垃圾分类政策也将对减塑产生积极影响。”刘永龙说。

刘永龙回忆说,他13年前开始在南汇海边捡垃圾,那时站在海边大堤上向临港新城放眼望去,远远地就可以看见滴水湖,人和滴水湖之间是一片绿油油的湿地,如今,临港开发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滴水湖周围蓬勃发展,完全是一座新的城市。

“临港新城的发展是人类文明的发展。我建议在城市开发的同时,不要人为地改变当地的生态结构、植被结构,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当地的生态干扰。”刘永龙表示。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