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第一财经从广东银保监局获悉,近期,在中国银保监会的政策支持下,广东银保监局已将自贸区简政放权政策复制推广至粤港澳大湾区内地8市(不含深圳,下同),并配套印发《关于简化粤港澳大湾区银行保险相关机构和高管准入方式的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自此,粤港澳大湾区内地8市银行支行和保险支公司及以下机构及其高管的主要准入事项全面取消事前审批,实行事后报告或备案制。
据了解,这是全国首个将省内自贸区银行业保险业简政放权政策全面复制推广到省内主要区域的案例,是粤港澳大湾区在重要改革中先行先试的有益尝试,将大幅简化大湾区银行业保险业机构和高管准入方式,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对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近年来,广东银保监局按照“放权项目由少至多”、“辐射范围由点及面”的路径,逐步推广简政放权政策。
2015年,广东自贸区南沙、横琴片区银行支行及以下分支机构的新设、变更、终止和高管准入由审批制改为报告制;保险支公司及以下分支机构的高管准入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航运保险运营中心和再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的设立、迁址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自贸区内其他保险机构和高管行政审批事项适用快速通道。
2019年12月,自贸区保险支公司及以下机构的设立、迁址和撤销事项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
2020年10月,大湾区内地8市银行支行及以下机构的新设、更名、升格和终止,保险支公司及以下机构的设立、迁址和撤销,再保险公司分公司分支机构的设立、迁址等准入事项,以及相关高管准入事项均实行事后报告或备案制。自此,大湾区银行保险基层主要机构及其高管的准入事项,已全面取消事前审批,实行事后报告或备案制。
广东银保监局相关负责人认为,本次将自贸区政策复制推广至大湾区内地8市,将实现三大转变。
一是政策惠及面明显扩大。政策适用地域范围比原来扩大500多倍,政策惠及的银行和保险机构占广东银保监局辖内机构数量的比重,由原先自贸区内的不足1%扩大至超过50%;涵盖机构类型由6类扩大至12类,基本覆盖辖内主要银行保险机构类型。
二是银行保险机构运营灵活度增加。随着新政策的实施,大湾区内银行保险机构只需报告或备案相关事项,即可按自主计划开展机构设立、高管任免等工作,便于银行保险机构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经营策略,提升金融服务效率。
三是政策执行便利度进一步提升。本次出台的《实施细则》明示了相关事项的适用范围和时限,明确了机构提交备案或报告材料的目录和格式,确保政策要求公开透明,有助于吸引银行保险机构根据自身战略发展规划在大湾区展业,不断丰富金融供给,支持大湾区建设和发展。
夯实新型数据基础设施底座,支持搭建国际数据专用通道、专用科研网络,争取扩大国际互联网出口带宽,探索建设算力服务平台,提升全球数源中心服务能力,进一步巩固广州国际信息枢纽地位。
我这次上会提交了三份提案,聚焦如何提升广东省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为大湾区的未来发展注入更多动能建言献策,具体包括:促进和鼓励国际组织在广东省设立办事处、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国际创科中心、促进大湾区数字人民币应用。
如何进一步促进区域平衡发展?如何实现发展动能转换?如何更好地加强粤港澳合作?
深澳一卡通的发行,标志着深澳两地在交通互联互通领域迈出重要一步,深化两地融合发展。
项目的建成搭建起大湾区深度融合发展的新动脉,将有力改变粤西沿海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通道单一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