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总能成为市场的焦点!
不过这次并非亮瞎眼的业绩,而是成绩单不如人意!
三季报不及预期,茅台大跌
10月25日晚间,贵州茅台交出了今年三季度的成绩单。
贵州茅台发布业绩报告,前三季实现营业收入672.15亿元,同比增长10.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8.27亿元,同比增长11.07%。
前三季报,营收和业绩增幅皆能达到双位数,但也只是勉强达到双位数。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差强人意。
从7月至9月的单季度来看,贵州茅台单季总营收为239.41亿元,同比增长7.18%;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112.25亿元,同比增长6.87%。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第三季度,贵州茅台的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增速都在10%以上,而今年的增速降至个位数。
从近三年茅台的三季报来看,增速也在明显下滑。
2017、2018、2019年的三季度财报,贵州茅台公司营收增速分别为59.4%、23.07%、16.64%,净利润增速分别为60.31%、23.77%、23.13%。也就是说,贵州茅台的增速在放缓,而放缓的速度超出了市场预期。
不仅如此,贵州省国资减持了茅台1675万股,套现了280多亿,这应该是A股单次减持纪录了。三季报不及市场预期加上减持行为,贵州茅台的股价今天也上演了罕见的大跌行情。
26日早盘,贵州茅台开盘下跌超过5%,盘中最大跌幅一度接近7%,最终收盘已下跌超过4%。
酒王的大幅下跌,直接导致整个酿酒板块遭遇重挫,连啤酒股都未能幸免。
作为A股市场股价最高的个股,业绩不及预期,加上股价走低,也拖累了整个上证指数的走势。贵州茅台三季报业绩低于市场预期,股价大跌超4%。是否意味着茅台的好日子到头了,抑或是说白酒的全盛时代结束了?
不要过早下结论。
先来看贵州茅台。茅台之所以能成为股王,除了业绩,品牌知名度和稀缺性,都是支撑茅台多年来走牛的重要因素。
当前来看,这两个要素不仅没有消失,还有愈加强化的趋势。
市场上,飞天茅台依然紧俏,无论价格怎样,似乎永远供不应求,需要限购,这对白酒来说可谓是至上荣耀。再来看业绩,茅台的第三季度业绩虽然没有达到两位数,低于去年的业绩增速。这并不是说,贵州茅台的业绩下滑了,只是增长不如前期那么快,但依然是处于正增长状态。实际上,去年的三季报,业绩也普遍被认为不及市场预期,最后经过调整之后,股价都创下了历史新高。
白酒绝对龙头贵州茅台不能令市场满意的三季报,是否意味着白酒板块的全盛时代已经结束,接下来,白酒行业将会步入下行通道?
我们用看看以往的市场情况。要说近年来,表现最具持续性的板块,白酒板块无疑是其中之一。
除了贵州茅台,很多白酒股都在不断刷新历史新高。
白酒股为何会表现如此强劲?一方面整个板块绝大多数的公司业绩持续稳定增长。另一方面当然要归功于中国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
中国消费占GDP比重连续8年上升,成经济平稳增长压舱石。2019年,消费作为经济增长主动力作用进一步巩固,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7.8%。消费对经济的贡献在不断增强,经济发展了,国民的收入提高了,消费水平也自然上升了,这样又会反过来促进消费领域和经济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2019年我国人均GDP达70,892元,较2018年增加7.40%。国民收入的不断提升使得白酒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向高品质消费转变,消费升级促使中高端及以上白酒产品的消费比重提升。具有丰富的中高端及以上产品体系和持续开发能力的白酒企业享受了消费升级的发展红利。
以中高端及以上产品为主的酱香型白酒龙头贵州茅台和浓香型白酒代表泸州老窖为例:贵州茅台酒的市场占有率自2016年的5.99%提升至2019年的12.86%,泸州老窖中档酒类和高档酒类的市场占有率自2016年的0.93%提升至2019年的2.09%,体现了中高端及以上白酒的销售占比正在进一步提升。
其中,作为消费领域的重要一极,特别是高端白酒就是最大受益者。
现在,内循环成为人们话题,消费依然是未来很长时间的亮点。无论从哪方面看,白酒,至少是高端白酒的增长逻辑依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假茅台”闪崩,价值投资销声匿迹?
实际上,在真茅台,贵州茅台下跌之前,很多细分领域的假“茅台”最近频频出现闪崩。号称“榨菜茅”的涪陵榨菜,继上周五跌停之后,今天一度再次逼近跌停,收盘跌幅有所收窄。
药中茅台片仔癀,10月26日早盘曾经达到跌停价。
白马股,细分领域的龙头纷纷闪崩,很多投资者大呼不解。是不是价值投资消失了,市场又要重归绩差垃圾股的炒作?
事实上,无论是真茅台,还是细分领域的假“茅台”,近两年累计涨幅都已很多倍,有的甚至是几十倍,几百倍。这些股票无一例外地都是高价股。业绩再好,也不可能一直上涨,每个交易日都上涨,短期调整实属正常,完全不必惊慌。
注册制时代,上市准入门槛变低,监管则更严格,以后,依然是绩优股的天下。有业绩,有成长性的板块龙头股,会诞生更多“茅台”。
近期闪崩的白马股,经过短期调整,业绩增长的逻辑如果依然存在,就依然有重拾升势的机会。
在券商的研报中,这项政策的影响被概括为引导行业从“成本优先”到“价值创造”转变,是众多储能厂商挣脱亏损的转折点。当然,现实情况更为复杂。
因此减产而涨,因关税事件而跌
加拿大总理卡尼在渥太华表示,美国“不再是一个可靠的贸易伙伴”,加拿大与美国“关系密切的时代已经结束”。
AI硬件概念股跌幅居前,高速铜连接、光通信方向领跌,英伟达、算力、光刻工厂、AI穿戴、AI应用题材纷纷走低;石油、小米汽车板块走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