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是先秦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创作的一则寓言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就可以得心应手,运用自如。高善文博士的这本新作正是从科学方法论入手,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和严密的逻辑分析,以宏观的视野和流畅的文笔向我们展现了很多热点经济问题背后的经济规律,也让读者领略了如何对现实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的科学分析。从分析经济问题的方法论意义上来说,本书正是很多经济问题的庖丁解牛之道。
在本书伊始,作者采取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路径,首先通过非洲蚂蚁回家、光线是可以弯曲的等多个故事来阐释宏观研究的方法论,这足以看出作者对于研究基础方法的重视。作者所提出的科学研究步骤与胡适所提出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不谋而合。首先根据现象提出问题;然后提出假设与猜想;接着从假设与出发,运用理论的内在逻辑做出分析与推断;最后根据经验和证据与推断相对照,从而求证自己推断正确与否。如果理论的假设都能够与经验事实一致,那么我们就接受这个理论;如果理论的预测和经验事实不一致,那么我们就拒绝接受这个理论,而去寻求一个新的理论。有了这样的科学方法论,再进行具体问题的分析就有了得力的工具箱,这就具备了“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的重要基础。
这本书总体上是围绕着我国经济进入深度转型期大背景下的经济热点问题分析,作者分别从宏观经济、物价、产能过剩、房地产与城市化、影子银行与宏观杠杆和国际贸易摩擦这六大方面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与分析。这几篇文章可以说是抓住了近些年来经济发展中的重点问题,研究这些问题对于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分析其他经济现象具有提纲挈领之意。虽然相当一部分章节是过往几年之前就完成的文章,但今天我们运用作者所提供的分析方法再回头分析当时的情况,可以对这些问题有了更为深层次的领悟,这对于理解当前以及今后的经济发展趋势具有积极意义。
从现实情况看来,对于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经济增长降速的趋势各界已经基本达成一致,而作者在2010年首次提出了经济增长减缓的观点,他认为造成我国经济增长降速的结构性因素主要包括劳动力供应、资本积累、技术进步、资本系数等四个方面。
以劳动力供应为例,中国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劳动力的供给,在经济尚未达到中等富裕程度时,就出现了适龄劳动力供给急剧减少和老龄化趋势逐渐加重的双重效应,这就是所谓的“未富先老”现象,此种情形也成为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潜在障碍之一。针对劳动力供应问题,作者进行了数据估算分析,在扣除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之后,低端劳动力供应在2005年就已经进入了零增长区间。而且由于40岁以上的低端劳动力进入城市工作的概率较低,考察20-40岁的新增人口数据,同样也是在2005年就进入了零增长区间。
人口因素是决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绝大部分的经济行为都是因为人而产生,所以劳动力供应减少会带来一连串的经济社会问题,这将对未来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将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劳动力供应的减少将导致劳动力成本提高、投资比重降低、消费比重提高,资本边际产出下降等,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未来一个相当时期内涉及到国家层面的重大课题。此外,再加上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所形成的后发优势所带来的制度性红利逐渐减少,经济发展的优势与动力明显不足,需要进行发展动能的转换,这也就是目前一些地方所实施的“腾龙换鸟”式经济转型升级,通过产业升级与技术进步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与速度,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
书中另外一个类似的案例就是对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研究,这篇文章作于2015年10月,也就是“8·11”汇改两个月后。作者认为,人民币汇率在当时仍面临贬值压力,要维持当时的人民币汇率水平的成本是较高的,可能会出现外汇储备下降的趋势性变化。这是由于中国处于经济景气周期的下行阶段,从而带来各方面利率的趋势性走低,而美元自2010年以来一直处于快速上升的态势之中,这样最后就会造成人民币汇率走低。尽管很多人当时对于这个观点并不认同,但是从事后来看这个观点是比较客观的,也是正确的。
作者还认为如果决策者将这种经济增长降低的趋势理解为周期性因素所导致,从而采取逆周期政策应对结构性变化,这就会出现较高的通货膨胀或资产泡沫,而相应的政策紧缩会导致经济进一步降速或资产价格下跌,这有可能形成经济危机。作者在谈到危机预警的时候指出虽然未来是不可预测的,但是按照现代金融理论,资产价格是对未来现金流的预期和折现,两者之间存在着比较对立的矛盾。一旦未来现金流预期发生明显变化,资产价格将会发生较大幅度的调整。所以资产价格进行调整是市场的自我行为,如果不是真正的发生系统性危机,就应该让市场通过价格机制来进行自我调整,而不是进行外部人为干预。在2010年提出这个观点还是受到了一些质疑,但后续的实际情况表明作者的观点是立得住脚的。但是现实中所遇到的问题却是很多人为的防范性干预使得很多风险定价工具不能发挥其特有的自我调整功能,这反而会带来很多道德风险。对于这类非系统性市场危机不需要过多干预,要让市场能够更好地发挥其自我调节功能。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举的几个例子并不是对作者所具有的超前性预判能力进行有意恭维,而是在强调研究方法的重要性,这几个对于经济发展极具前瞻性的观点也印证了分析方法的重要性,有了科学的分析方法才能拨开迷雾见真相,从而提升对于各类经济现象的理解层次与深度,当然方法的掌握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反复的磨练,正如庖丁的技术也是不断打磨的结果。这正是阅读本书的读者所最需要学习的地方,我想这也是作者对于读者的期待之处。此外还需要记住的一点就是实事求是,作者在国内经济学界之所以有知名度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能够提出较为客观的观点,俗话说就是比较真实,高博士的演讲很多时候都是一票难求,市场非常认可他的研究成果,这就是实事求是的研究工作所带来的正向效应,同时这也是从事任何工作都所需要的。
当前全球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严峻复杂,如今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感染者已经超1200万人,且这一人数还在增长中。此次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冲击超过了1929年大萧条以来美国经济所经历过的任何一次经济危机或者金融危机。尽管一些国家通过积极努力控制住了疫情,但世界经济发展将由疫情控制最弱的国家所决定,所以世界性的经济复苏还需要一个过程的累积,未来1-2年内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较大。
中国在此次疫情过程中所面临的经济挑战前所未有,经济下行的压力持续加大,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和风险也增多,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中国一季度GDP同比降低6.8%,为有统计记录以来所罕见。但从阶段性视角来看,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态势仍处于合理区间,我国经济稳中向好的长期基本趋势没有变,依然处于由增长型转向质量型发展的阶段,也处于优化经济结构、增长动力转换的关键期。一个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互促的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形成以内循环为主的经济运行的新态势,目的还是要保住就业,保住市场主体,全面增加有效内需。
很多研究机构对疫情下的中国经济做了政策解读与趋势预判,一些人认为二季度的压力或将更大。但作者并不这么认为,他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所做的直播节目中指出中国经济虽然一季度经受了巨大的压力,但中国经济正在缓慢恢复中。作者认为,中国的经济复苏态势可能会是一个W型态势,目前已经走出了第一个底,二季度的数据会由于出口活动的萎缩而继续走差,但降幅不会高于一季度。此后经济会继续逐步复苏。但后续新的平衡状态会比疫情之前低1-2个百分点。作者之所以得出这些结论还是源于他对宏观经济数据的细致观察与分析。
从上所述可以看出中国经济何时能够实现复苏,我们所采取的经济复苏策略后续效果如何,如何通过提振内需与保持外贸稳定来推动经济稳定增长等热点问题都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也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高善文博士的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分析工具箱,可以让我们透过当前的经济现象看到背后的基本原理,这就具有成为经济庖丁的可能性,当然这还要依靠读者自身的不断磨练,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但从另外一个视角来看,仅仅拥有工具箱也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抱有清醒的认识。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只有当未来代表了对过去的重复时,预测才有可能。但这样的假设许多时候并不成立,因此,对于商业研究及其预测能力的局限,我们必须抱有必要的认识;对市场和未来抱有必要的敬畏,并祈祷神灵,希望运气总是站在我们这一边。”这种谦卑的态度正是经济研究工作者们所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
在本书的尾声,作者加入了一些童年记忆以及求学工作往事,让读者领略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乡村生活与大学氛围,也为本书在理性基调上增加了一些感性的色彩。可以看出北京大学所特有的精神特质对于作者有着深深的影响,作者在文字间充满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所具有的家国情怀与人文关怀,作者写道:“证券公司研究人员从事的是商业工作,以赚钱为己任,处江湖之远;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没有超越个人利益的高尚追求,没有维护公众利益的庙堂之忧。”我想这也许正是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所特有的精神力量所在。
调查发现,44%的受访者认可特朗普的处理方式,51%的受访者表示反对。在经济问题方面,特朗普的支持率为43%,反对率为55%。
涉及并购重组、股票回购增持、投资者回报、激励约束机制、信息披露、投资者关系管理等六方面。
尽管面临一些风险和挑战,但是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力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宏观政策“组合拳”继续发力显效,一季度经济有望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强化统计监测分析,加强经济运行跟踪监测和预判预警,加强统计数据发布解读。要深化统计重点领域改革,逐步推广经营主体活动发生地统计,完善全口径消费统计制度,持续推进碳排放统计核算。
3月8日是女性的节日,第一财经·阅读周刊精选7本关于女性的新书,涵盖怎样看待家务、如何养育男孩、更年期、女性史等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