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A股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A股已沉醉,五粮液成深市首只万亿市值股

第一财经 2020-11-05 18:41:54

作者:安卓    责编:钟强

截至目前,A股白酒行业整体市值已达到4.3万亿,年初以来市值涨幅超过60%。作为申万二级子行业,其市值已经超越了80%的申万一级行业。

11月5日,白酒板块再度走强,截至收盘,酒鬼酒(000799.SZ)、老白干酒(600559.SH)涨停,伊力特(600197.SH)涨超9%,迎驾贡酒(603198.SH)、金种子酒(600199.SH)、古井贡酒(000596.SZ)涨幅超5%。

贵州茅台(600519.SH)涨1.31%,股价1721.90元,最新市值2163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五粮液(000858.SZ)全天涨幅2.53%,收盘价259.41元/股,市值成功突破万亿关口,这也是深市首个破万亿的上市公司。

今年以来,白酒行业曾受疫情短暂影响,不过,随着疫情因素缓解,板块估值报复性反弹,并不断创出新高。

截至目前,A股白酒行业整体市值已达到4.3万亿,年初以来市值涨幅超过60%。作为申万二级子行业,其市值已经超越了80%的申万一级行业。

A股已沉醉

“喝酒吃药”,成为A股市场近几年以来的行情风景线。按照申万行业分类,年初至今,医药生物、食品饮料总市值分别增长72%和61%,在28个一级行业中名列前茅。

食品饮料行业中可谓明星荟萃,尤其是白酒板块,贵州茅台总市值一骑绝尘,酒鬼酒年初至今涨幅超过2倍,金徽酒年初至今涨幅也接近2倍,泸州老窖的涨幅超过1倍,贵州茅台年初至今涨了47%。

白酒板块中市值排名第二的五粮液,在近几个交易日股价连创新高之后,终于站上了万亿市值的平台。三季报显示,今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424.93亿元,同比增长14.5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45.45亿元,同比增长15.96%。

川财证券分析师欧阳宇剑认为,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高端酒批价持续上行为酒企打开提价空间,价格成为当前酒企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酒企渠道库存整体较为健康,预计白酒行业消费量趋于稳定,未来价格整体随着消费能力的提升具备较大提升空间。在高端消费力旺盛以及行业竞争格局优化的背景下,拥有高端产品的酒企将更具竞争力,业绩确定性更高。

从行业整体来看,包括*ST皇台(000995.SZ)在内,白酒板块总市值增长逾60%,推动整个食品饮料行业市值增长超6成,使其增速在28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4。

事实上,作为申万二级子行业,白酒板块总市值已超越了23个申万一级行业。

博时新兴消费基金经理、博时消费创新混合基金经理王诗瑶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以食品饮料为代表的消费板块涨幅靠前,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驱动,一个是与疫情相关和疫情后经济恢复的受益板块,另一个是受流动性因素影响,以白酒为代表的核心资产走出了一波行情。

不过,在“喝酒吃药”行情内部也出现了分化。公募基金三季报显示,三季度,偏股型基金在行业配置上,大幅加仓了消费板块,相比之下,TMT、医药生物等板块的基金仓位有所调减。从行业持股比例来看,2020年三季度食品饮料占比达15.7%。

在2020年三季度基金重仓的前20只股票中,食品饮料行业占了4只,除伊利股份(600887.SH)之外,其余3只均为白酒股:贵州茅台、五粮液和泸州老窖,其中,贵州茅台仍为基金持股总市值最高的股票。

而就在公募基金加仓的同时,北向资金则在撤离,截至11月4日,北向资金在五粮液的持股规模为2.4亿股,今年4月份最高达到3.6亿股,自下半年开始,减仓明显。在贵州茅台上也呈现出同样的趋势,目前北向资金持有贵州茅台1.01亿股,今年2月份这一数字曾达到1.07亿股。

还要醉多久?

从估值来看,目前白酒板块估值都处于历史高位。

申万行业指数来看,目前食品饮料板块整体市盈率为45.2倍,位于申万一级行业中上游位置。其中,白酒行业市盈率为49倍,处于十年来最高值,未来是否还具有持续上涨的空间?

山西证券分析师和芳芳认为,目前食品饮料估值位于历史高位水平,主要在于其业绩确定性较高,受到资金追捧,白酒板块内龙头股以及食品股股价连创新高。虽短期估值较高,但应重视行业的长期价值。坚守确定性阵地,寻找低估值品种。

“放到当下这个时间点,食品饮料行业的估值已经到了历史相对比较高的水平。市场对很多个股包括核心行业龙头的估值都采取了远期估值的方法,空间可能也不是很大了,目前时间窗口下配置消费股的投资收益比并不是太理想。”王诗瑶说。

王诗瑶认为,从远期估值角度来看,还是会看好整个消费板块,特别是以食品饮料为代表、契合消费新趋势的一些个股机会。具体而言,投资机会将主要来自一些有创新属性的消费类个股,包括涉及新市场、新行业的一些公司。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