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晚间,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升破6.61 续刷2018年7月以来新高。截至发稿,报6.6068,最低至6.6056,距离突破6.6关口仅一步之遥。
今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6895,较昨日调贬124个基点。
Wind数据显示,11月累计有6000亿元MLF到期,其中,11月5日有4000亿元MLF到期,11月15日有2000亿元MLF到期。
关于11月资金面,天风固收称,11月央行仍会通过超额公开市场(OMO+MLF)投放进行配合,整体流动性处于紧平衡状态。预计DR仍然会贴近政策利率波动,重点需要关注CD利率的走势,央行精准引导之下,预计CD不会进一步显著走高,但是也同时制约了短端。
平安证券最新研报认为,当前从对市场情绪的反映程度来看,人民币升值已经接近充分,升值的上限或在6.5左右。中长期看,尚不能断言美元进入了长期走弱周期,但倘若如此,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中枢将出现抬升(升值)。政策上看,中国仍将面临资本持续流入的可能,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支持因素仍多。因此,需要对人民币汇率走强做好政策预备,增加波动弹性而非加重单边预期应是政策的重中之重。
2020年,全国各省份都已经宣布实现了省级统筹,从省级统筹到全国统筹既没有政策障碍,也没有技术障碍,只差临门一脚了。
背景:人民币7个月内升值近10%,开年首个工作日升破6.5,两日一度上涨超千点。徐奇渊预计,2021年人民币汇率可能在前半段升值预期较强,后半段升值压力减退或者出现一定的震荡。
在今天的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建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崔历表示,未来几年美元大概率走弱,人民币市场化国际化加速,人民币资产吸引力增强。
其次,从2020年6月初以来人民币震荡升值,已经持续了六个多月时间,并累积了近10%的升幅,同期人民币汇率指数也累积了一定的升幅。而即便是疫苗上市后,全球经济如期重启,对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影响也不确定,一方面市场避险情绪消退利多人民币,另一方面中国疫情控制的领先优势消失又可能利空人民币。但在疫情得到控制、全球经济重启的基准情形下,中国经济复苏的领先优势将会趋于收敛。年初以来人民币汇率升值6%以上,与同期美元指数下跌将近6%互为镜像。即便在基准情况下,受益于世界经济重启,避险情绪减弱,美元指数回落,美指回落持续的时间和幅度取决于主要经济体经济修复的速度。
自1月6日开始到17日,武汉新冠肺炎12天未报告一例新增病例,并在较长时间内一直强调“未发现明确的人传人的证据”,在相当程度上导致社会各界缺乏警惕、疏于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