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于11月10日落下帷幕。
虽然全球范围内新冠肺炎疫情仍未平息,但本届进博会各方合作意愿热度不减,累计意向成交726.2亿美元,比上届增长2.1%。
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毕马威中国政府与公共事务咨询服务合伙人刘明也表示,毕马威本届进博会到访客户数超越了上届。他特别强调,进博会的意义并不止于扩大进口,而是会在多方面促进中国经济的成长。
疫情下的进博会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尚未结束,而中国的防控相当得力,在这种背景下的第三届进博会,与往届有何不同呢?
刘明向第一财经记者坦言,疫情并未对展会产生太大影响。他说,第三届进博会是在疫情之后,中国国内第一场大型的对外线下展会。他透露,从毕马威展位的数据来看,无论是其展示的数量,还是今年到访的客户数,与去年进博会相比都有很大的提高。
他表示,对于本届进博会印象最深的是主办方严谨的流程。他说,无论是对参会人员的核酸检测,还是对于入馆人数的限流,都体现了在抗疫大背景下的灵活性,而企业方也对此表示理解。
他举例表示,在进博会开幕次日(6日),毕马威在会上发布的“毕马威中国第一届‘芯科技’新锐企业50评选”榜单,需要邀请50家芯片企业到场。不过让他感到舒心的是,最终99%的受邀人员都答应去做核酸检测,以办理证件进入进博会场馆参加发布会。
他表示,疫情对于公司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第一季度,从第二季度业务量就开始就明显复苏。他还透露,从毕马威全球的布局发展来看,今年亚太区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
他认为,疫情在全球范围持续时间的不确定性,长时间的封锁状态将给新兴经济体造成更大的压力,为下半年全球经济修复带来进一步冲击。
进博会的意义不仅仅是扩大进口
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刘明表示,进博会的如期召开和圆满闭幕,这继续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开放的姿态。
他认为,中国由于疫情防控得力,及时复工复产,使得中国这个具有14亿人口的超大市场展现出了经济发展的强大韧性,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看好中国市场不断扩大带来的进口机会,期待能在进博会上打开中国市场。
刘明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进博会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扩大进口。”对此他解释道,在保持出口稳定增长的背景下,进博会有利于更加注重优化进口结构,让中国企业接触更多的国际先进技术和理念,通过进口提质增效,更好地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他说,连续几届进博会取得成功,企业报名参加进博会才越来越踊跃,从这个侧面也看出了参展企业确实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和实惠。
“中国经济稳步发展使得市场溢出效应增大,企业看好中国市场不断扩大带来的进口机会。”他说。
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将繁荣群众性赛事活动、深化文体旅融合等纳入相关规划和政策,提升赛事吸引力与综合价值,努力实现“以赛兴文、以赛促旅”。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转型,高质量发展要求的背后,消费金融被推至提振内需的战略高地,尤其是今年,提振消费政策力度持续“升温”,就在央行最新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单独列出了《持续完善金融服务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专栏。
总的来看,4月份,外部冲击影响加大,但宏观政策协同发力,主要指标平稳较快增长,国民经济延续向新向好态势。
关税上调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供应链造成压力,推高生产成本,导致企业投资放缓,波及发达和发展中经济体。
广交会作为联通全球贸易的战略通道,正通过搭建国际交流大舞台,吸引全球广大优质参展商和众多专业采购商,携手推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与投资环境优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