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日前表示,预计2021年中国GDP增速将达到8.5%,主要原因在于经济持续恢复,以及低基数因素。屈宏斌说,8.5%里可能有3个多的百分点是受低基数的影响,所以剔除低基数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和正常经济增速也就是5%点多到接近6%的水平。随着低基数因素的减退,可能到明年年底,GDP可能会回到一个正常的范围。屈宏斌同时判断,明年中国的制造业会逐渐地触底回升,并且在未来几年可能出现制造业逐步回升的大周期。一方面,从短期和中期性因素看,企业利润/工业利润第三季度以来出现了明显的回升,且回升的行业从基建、房地产拉动的上游逐渐扩散到下游。利润的反弹将给下一季度产能的回升奠定一个好的基础;另一方面,从整体上看,今年以来工业生产的复工复产其实快于服务业,尤其是三季度,工业领域产能超过了2019年的平均水平。此外,从政策层面看,“十四五”规划强调要稳住制造业在整体经济中的比重,可能意味着未来几年制造业在政策上会有所倾斜。(新华财经)
分析师认为,特朗普对进口铜征收50%关税的决定,无论在时机还是规模上都令人震惊。
越南上半年出口总额同比增长了14.4%。
近年来,跨国并购成为众多国内企业出海的主要策略,但是,出海企业面临并购前期风险、并购后期资源整合和国企资产流失等诸多挑战。
5月13日为过去5年中全球美股第二大净买入日,买入主要由空头回补推动。
一场席卷全球的贸易风暴正在上演,美国挥舞“关税大棒”,对中国商品加征的最高综合税率达145%,光伏电池更是高达3500%。全球化是否正在走向终结?中国制造如何破局?人文财经观察家秦朔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会计学许定波教授,通过一场酣畅淋漓的对话,揭示了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智慧。这不仅是一场关于中美博弈的深度剖析,更是一次对全球化未来的思想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