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科技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朱同玉:上海公卫中心首创“新冠科”加强临床与科研结合

第一财经 2020-12-26 19:12:58

作者:钱童心    责编:宁佳彦

上海公卫中心主任朱同玉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新冠科成立后,将进一步提升新冠患者的救治水平,加强新冠科技攻关,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救治。”

12月26日,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下称“上海公卫中心”)正式成立了“新冠科”和“新冠检验科”,开创了全国首个先例。上海公卫中心是上海新冠肺炎病例唯一定点收治医院,也是上海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海公卫中心主任朱同玉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新冠科成立后,将进一步提升新冠患者的救治水平,加强新冠科技攻关,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救治。”

境外输入性病例增长仍是趋势

全球人口的高度流动性,给新发突发传染病的防控带来新的挑战,亟需未雨绸缪、补齐短板,规划布局公共卫生救治基础设施。

朱同玉对第一财经记者说道,上海公卫中心目前收治了上海所有新冠病人救治的任务。“自11月以来,我们看到新冠境外输入的人数不断增长。上海也承担了全国大多数境外输入新冠病例的救治工作,我们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同时也在不断加强基础科技研发的力量。”他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针对新冠肺炎患者收治的最新情况,朱同玉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截至目前,上海公卫中心累计收治患者数1400多例,其中超过1100例为境外输入性病例,来自50多个国家,有200多例外籍人士。他补充道,目前只有一例境外输入的危重症病例,死亡病例相较于今年8月没有增加,仍维持7例,救治率可以说“非常理想”。

朱同玉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新冠病例的增长仍将成为趋势,因此成立“新冠科”是非常有必要的。“当前全球疫情依然严峻,输入型病例难以完全避免。新冠科将针对输入性病例具体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临床救治策略,确保每一位患者都得到切实有效的治疗。”朱同玉说道,“这对疫情的整体防控,控制院内感染,以及包括疫苗研发在内的基础研究都至关重要。”

他还表示,上海公卫中心拥有新冠治疗最成熟的专家救治团队以及最先进齐全的救治设备,可以为中国以及全球的患者提供救治服务。据介绍,新成立的科室将由上海公卫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李锋领导,并以上海公卫中心应急医护梯队人员为班底,依托上海市级专家组和本市优质重症医学团队等医疗资源,涵盖本市顶级的急诊ICU、重症医学、感染科、呼吸科等与新冠肺炎救治相关的多学科救治团队。

随着上海公卫中心“新冠科”的成立,也将实现专病专收,并形成新冠确诊病例从随访门诊、应急病区、影像检查、检验检测全流程闭环管理,为坚守新冠疫情救治主战场提供制度保障。

经过将近一年的医疗救治,上海公卫中心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救治经验,对新冠肺炎的发病机理、疾病转归、预后康复等作了充分的临床研究,不仅发表了一篇篇重磅学术论文,还参与发表了《上海市2019冠状病毒病综合救治专家共识》。

上海公卫中心推崇的“四素一肽”集束化治疗方案,即激素、维生素C、肝素、干扰素和胸腺肽的联合使用,可有效阻断重症化进展;此外,通过应用高流量吸氧、俯卧位通气等技术,避免了重症患者向危重症转变。

打造安全的公卫体系仍需战略储备

上海已经将2025年成为全球公共卫生最安全城市之一作为努力的目标。上海的公共卫生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在控制此次新冠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上海的经验也值得全国总结和推广。

今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上海的响应敏感而迅捷,上海公卫中心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收治所有成人确诊患者,汇集各路顶尖专家,夜以继日救治确诊病例,发挥公共卫生安全堡垒的作用。

高级专家组内,“六员虎将”张文宏、卢洪洲、胡必杰、毛恩强、朱蕾及王胜分别来自感染、呼吸、重症、感控等学科,高级专家制定并调整救治方案,每名痊愈病例出院均需反复推敲,直至最后认可通过,方能宣布出院。

同玉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新冠疫情让人类面临着一场百年未遇的公共卫生危机。在这场空前的危机中,如何打造一个安全的公共卫生体系,应对新的突发传染病,成为摆在全人类和全球政府面前的问题。”

朱同玉还表示,高质量人才组建的公共卫生队伍,是应对此类威胁的关键。“我国需要建立引人、育人和留人良好机制,打造一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公共卫生队伍。”他对第一财经记者说道。

他认为,我国在此次疫情防控中暴露出的短板主要表现在缺少大体量的区域性应急医学中心和战略储备中心;传染病医院生存艰难、综合性医院应对乏力以及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应急技术储备不足等方面。

为此,他建议规划建设集生物与公共卫生安全保障、创新与知识创造、助推生物医药产业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应急医学与战略储备中心”,包括布局建设数量、运行方式和建设能力,满足区域范围内病例应急救治,快速确认、鉴定病原体等需求,为新发病原体可能导致的疫情提供早期预警,尤其是研究和储备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方面的技术。

同玉还表示,中国疫情防控进入到目前阶段,最主要任务是防止疫情的反弹,抗新冠疫苗的研发在“科技抗疫”中的作用是最为关键的,可以帮助新发传染病的防控从“被动防控”向“主动防控”模式转变。他建议应完善新发突发传染病应急疫苗研发的绿色通道;在新发突发传染病应急情况下,允许开展疫苗0期临床研究。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