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产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亚专科+AI”:精准施诊打通医疗援疆的“最后一公里”

第一财经 2020-12-31 19:57:40

作者:吴斯旻    责编:王艺

来自于上海市胸科医院的他,是今年抵喀的“第十批第一轮援疆医疗队”成员,也是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所迎来的第一位心外科心衰与房颤亚专科专家。

郑悦回想了一下,从四月份第一台手术开始,在新疆喀什地区的这半年里,他一共完成了53台手术。病人中包括四位年龄65岁以上,甚至最高75岁的高龄病患。

郑悦在做手术

来自于上海市胸科医院的他,是今年抵喀的“第十批第一轮援疆医疗队”成员,也是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简称“喀什二院”)所迎来的第一位心外科心衰与房颤亚专科专家。

通过4台房颤外科消融术、3台冠状动脉搭桥合并二尖瓣成形术——这两类手术的完成,郑悦为喀什二院带来了两次亚专科领域从0到1的突破。放在几个月前,该类病患还只能依靠远程会诊和转院治疗。那个时候,对喀什二院的医生们来说,“心衰与房颤亚专科”还是个很陌生的名词。

有针对性的补足南疆医疗的学科缺口,提高亚专科水平,打造区域高精尖医疗团队正成为第十批上海援疆医疗团队的着力点。在基层医疗方面,上海援疆也正在探索一条“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辅助精准医疗”的路径。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如何筑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防护墙,成为南疆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关键。根据国家卫健委12月最新消息,“十三五”期间,通过组团支援与对口帮扶,现在新疆人均平均期望寿命提高到74.4岁,当地群众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

“行百步而半九十”,郑悦称,打通南疆基础医疗的“最后一公里”,仍需两个“高端硬件”的投入:高精尖医疗人才和高科技。

上海卫生援疆“三降一提高”成效显著

2020年12月17日晚上11点,听见婴儿哭声的须丽清再一次走进病房。此时,距离下班时间已经超过3个小时,而他身上的蓝色入室衣也被汗水浸了一天。自从来到喀什二院担任新生儿科主任后,须丽清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对他来说,“on call”已是家常便饭。

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由于来到市一级接受治疗的新生儿,病情一般都较为严重,常需要留院观察,病房里的床位经常供不应求。目前,喀什二院新生儿科设有一个无陪护监护病房,核定床位10张,实际开放床位20-25张。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援疆工作的统一部署,2010年起,上海市新一轮对口支援新疆地区调整为喀什地区的莎车县、泽普县、叶城县和巴楚县四县。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从2012年起上海正式在对口四县启动以“三降一提高”(即降低孕产妇死亡率、降低婴儿死亡率、降低传染病发病率、提高居民人均期望寿命)项目为主的公共卫生援疆工作。该援建项目经过第三方的绩效评估,不仅使“三降一提高”达到预期目标,还取得显著成效。

须丽清称,在2020年,喀什二院共计抢救237名新生儿,成功率99.58%,其中包括胎龄25周超未成熟儿一例。

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关乎喀什地区所有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为此,上海援疆医疗团队着力于将优秀的技术推广到了基层单位,同时为其带去最新的诊疗规范和理念。

2020年4月,第十批上海援疆医疗团队成员、产科主任周贇和须丽清带领喀什二院科室团队,相继在叶城、泽普和莎车县人民医院开展了“脐带延迟结扎”和“早产儿规范诊治”等适宜技术向基层推广活动;在新生儿科方面,须丽清为各县新生儿科医生讲解了新生儿救治理念和原则。

这一年的走访下来,须丽清发现,基层医院的现状面临医疗卫生条件有限、医疗大数据有待完善。改变这一现状,将能够使高危孕妇、患儿就近获得最适合的医疗援助,避免错失最佳救治时间、加重病情。更进一步来看,医疗大数据有待完善后,院方将能够帮助当地人及时预防常见病的发生,以及监测病人术后恢复情况,并予以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

“亚专科+AI”:打造医学高地 推动医疗普惠

在喀什二院的“十四五”规划中指出,将紧密依靠“8+1”沪喀中心上海后方医疗资源的支持,放大“以院包科”机制优势,推进“帕米尔”学科人才发展计划,打造喀什二院“南疆医学高地”。

对于“帕米尔”学科人才发展计划,前述规划提到,发挥“组团式”援疆的“传帮带”作用;根据学科亚专业特点,采取差异化援疆医疗人才带教模式;力争到2025年在医院重点学科内部形成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

须丽清称,由于一些细分科室、学科亚专业在当地医疗教学中鲜有涉及,需要各学科的援疆骨干进行手把手的带教。以内系科室为例,可以通过操作实践,指导医生提高临床动手能力。

在新生儿科病房,须丽清在“手把手”带教当地医生努艾尼

在须丽清所带教的学生中,有一名年轻的维族小伙儿,名叫努艾尼。已经完成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他,正开启第1年在喀什二院新生儿科的工作生涯。此前,他并没有新生儿科的专业背景。“这一年,我的工作日常就是实践和观察老师实践。迄今,我已经掌握了新生儿听力筛查、新生儿全静脉营养及部分静脉营养、新生儿无创/有创(常频和高频)呼吸支持等技术。”他说。

郑悦称,喀什当地的医疗水平与中、东部地区相比,仍有很大的发展差距,亟需培养一批“带不走”的高精尖医疗人才。而所谓的“高精尖医疗人才”,需要“术业有专攻”,根据学科细分,对他们进行亚专科的知识科普和学术研讨。“起码要让他们知道哪些病是心外科,哪些病是心内科,哪些病是可以通过手术达到临床治愈,哪些病是开完刀之后,还需要继续注意等等。”郑悦说。

当前,喀什地区缺乏完备的分级诊治体系,尤其缺乏基层医疗人才。第十批上海援疆干部人才、巴楚县卫健委副主任、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刘登也深有感触。隶属于喀什地区的巴楚县,是上海对口支援四县之一,拥有38万人口,医疗人才十分匮乏。结合在巴楚的医疗实践,刘登称,推动“医疗、卫生援疆”向基层拓展,科技的作用会更佳凸显。

巴楚医务人员在运用人工智能“诊断医生”

2020年6月,在上海市静安区卫健委和市北医院的支持下,一台国内首批上市的眼底人工智能“诊断医生”被引入巴楚县人民医院。刘登称,这台“智能医生”不仅能给出诊断建议,还有利于眼部疾病的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从拍摄眼底照片到上传云端,2到3分钟即可提交眼底疾病诊断建议,这将检查时间缩短至原先五分之一。”

他认为,医疗人工智能辅助治疗,一方面,将助推医疗普惠,弥补了县域眼科医生的缺口;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医疗精准化程度,通过医疗大数据的收集,对于并发症造成的眼科疾病的预防或比人工更加精准,例如,对于高血压眼底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眼底病的检出率和准确率都将得到提升。

“医疗人才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面对南疆的医疗人才缺口,‘智能医生’的落地,相当于送来一个新的援疆医生,而且这是可复制的。随着继续落地,将惠及更多当地村民。”刘登表示,“十四五”期间,喀什地区的基层医疗建议在三个方面重点发力,一是优化利用上海援疆资金,推动中西医并重,进一步完善医疗硬件;二是务实提高村医的业务能力,培养当地医疗重点学科领头羊;三是加速“人工智能辅助医疗诊断”的落地、使用。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