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此刻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归来仍是少年:中概股的出走与回归

第一财经 2021-01-05 16:34:13

作者:张峥辉 ▪ 章朋 ▪ 陈东达 ▪ 周瑾    责编:赵伟

有人说,如果把拼多多、蚂蚁金服看成“中国第三代互联网企业”,把BTA(百度、腾讯、阿里巴巴)视为“第二代”,那新浪这种“第一代”的老古董,早已不是话题的中心。
归来仍是少年:中概股的出走与回归

爷青结:爷的青春结束了。

爷青回:爷的青春回来了。

有人说,如果把拼多多、蚂蚁金服看成“中国第三代互联网企业”,把BTA(百度、腾讯、阿里巴巴)视为“第二代”,那新浪这种“第一代”的老古董,早已不是话题的中心。相比于蚂蚁金服“滔天巨浪”般的关注,“新浪私有化”就好像一个小石子被丢进大海,没引起多大的水花。9月28日,有消息称新浪将在明年年初完成私有化,进而退市。新浪的这一举动,仍然会让许多中国网民喊上一句“爷青结”。

中企美国淘金史

从1992年,华晨汽车在纽交所IPO,开创了中国公司海外上市这一模式的先河,到1999年,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公司中华网在纳斯达克上市,再到三大门户(新浪、搜狐、网易)在千禧年赴美IPO,中国公司在2000年前后,形成了海外中概股发行的第一波高潮。

但2000年后,随着互联网泡沫的破灭,中概股上市经历了一个较长的低迷期。但是三年后,随着搜索引擎崛起,网购,网上银行、网上教育等火热起来。2003年年底,随着携程的上市,标志着电子商务成为海外中概股的下一个风口。在2003年至2007年期间,除了携程以外,艺龙、51job、新东方、盛大等在美纷纷上市。

此后的2007-2010年可以说是中概股的高光时刻,除2008 年因全球金融危机放缓外,三年中分别有31、20和46 家中国公司在美上市,融资规模分别达62.7、20.8和 38.9亿美元。这三年也恰好是中概股牛市,纳斯达克金龙指数在这期间分别上涨了 64%、62%和 11%。

不久之后,中国进入智能手机和3G时代,移动互联网来了。垂直门户和生活服务平台发展火热,电商的爆发,社交媒体的全面崛起,使得国际投资者增加了对中概股的刚性需求,使得中概股很快迎来了新的一波增长浪潮,开启新一轮上市潮。汽车之家、58同城、微博、陌陌、聚美优品、京东陆续在美IPO,阿里巴巴也从港股退市转战美股市场,表现大放异彩。2017年,包括趣店、搜狗、瑞思学科在内,先后共有25家中国公司赴美IPO。热潮延续到2018年,B站、爱奇艺、拼多多等38家中概股登陆美股,新股数量创2010年以来历史新高,总募资金额达到82.15亿美元。

阿里巴巴的回归

彼时中国A股只认高富帅,而美股相信屌丝逆袭。新浪上市,讲的中国版“雅虎”的故事;阿里上市,讲的中国版“亚马逊”的故事.........这里讲的就是阿里巴巴从香港到美国,再回归香港一波三折的故事。

阿里巴巴创立于1999年。90年代,国内科技创业如火如荼,但阿里如果当时想要在A股上市首先需要盈利,因为 A股对于上市公司的前提要求之一就是账面上必须盈利,而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特别是阿里这种前期极度烧钱、需要大规模融资的互联网公司来说,那无疑是难如登天。

2007年11月,阿里分拆B2B业务登陆港交所,上市次日,市值超过了200亿美元,成为当时国内互联网公司市值最高公司。但是后因金融危机等影响,阿里股价出现大跌。2012年,淘宝天猫的崛起,阿里在港股的市值被严重低估,因此在同年的6月20日,阿里以和当年IPO同样的价格实行了私有化。

2013年阿里集团重整旗鼓,考虑整体上市时,首选的上市地点还是是香港。但是,由于当时阿里施行的合伙人制度属于“同股不同权”,而港交所的实行的是“同股同权”制,因此港交所拒绝了阿里巴巴的回归申请,双方就此错过。

港交所的“同股同权”制度从表面上看,它保证了投资机构的权益,显得更加公平。但实际上,它倾向了投资人,就必定会对创业者不公平,尤其是对风口上的创业公司不合理。互联网巨头公司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经过多轮的融资发展,创始团队的股权已经稀释到最低水平。按照这种情况,使用港交所的“同股同权”制度的话,用不了几年,创始团队就会被踢出公司。而失去创始团队的公司,多半经营不下去,最后全部成为输家。但美股不一样,美股实行的是“同股不同权”制度,创始人1张投票等于投资机构10张,这就保证了创始团队对公司的掌控。因此最终阿里选择了纽交所上市。

2018年4月,可能是防止再度出现错失阿里这样高市值企业的情况,港交所上市机制改革成果落地,“同股不同权”的障碍被扫除。这一障碍的扫除后的效果也是立竿见影,同年5月3日,雷军带着小米赴港上市,创造了港股最大IPO记录。终于,在2019年11月26日,阿里巴巴集团重新登陆港交所,回归首日市值超过四万亿港元,超越腾讯成为了港股的市值之王。阿里在港交所的开市交易,意味着在2014年赴美上市后,阿里巴巴集团实现了二次上市,成为中国互联网巨头中首家同时在香港和纽约同时上市的企业。

而对于阿里自己而言,回到港股上市带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离中国市场更近,也更容易吸引中国投资者的青睐;更为关键的是,阿里在香港上市,也是阿里全球化战略的需要,为阿里寻找到了第二个安全落脚点。

2020年的回归潮

2010-2013年期间,存量的中概股遭遇空前信任危机。2010年6月开始,浑水、香橼等做空机构频繁发布对中概股的质疑报告并大举做空。同时,财务造假丑闻引发美国证监会展开对上百家中概股的调查。这一系列事件的持续发酵使中概股遭遇近三年的信任危机。这三年中,尽管有优酷、土豆、世纪佳缘、搜房、当当、人人网、奇虎360等公司登陆美股,但主动私有化、被并购和被迫退市的中概股多达36家。2020年年初,瑞幸咖啡曝出财务作假丑闻后,中概股陷入新一轮的信任危机。资本市场的动荡以及信任危机的蔓延,让中概股举步维艰。同年5月21日,美国参议院全票通过了一份《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该《法案》对在美国上市的外国公司提出了更为严格的监管要求,虽然此《法案》针对所有外国企业,而美方参议员则直接对媒体表示:该法案主要针对来自中国的上市公司。

反观中国国内,资本市场的火爆加上国家政策的扶持,回归中国市场成为中概企业趋利避害的选择。

港交所不断为独角兽企业的回归扫除各种障碍,为同股不同权结构公司、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类公司以及将港交所作为第二上市地的公司打开了港股的大门。而此次阿里以两地上市的方式回归,也在不断验证上述改革对于广大中概股的吸引力。前有阿里带路,中概股回归的大门,已经敞开。

2020年6月5日,京东披露了招股书,将在港上市发行价上限定为236港元,发行1.33亿股发售股份。以此计算,京东最多募资313.88亿港元,于6月8日公开发售,6月11日确定定价,6月18日正式交易。

6月8日,网易宣布:将香港二次上市发行价定为每股123港元,将公开发行1.7148亿股新普通股,最多募资210.9亿港元,并于6月11日上市交易。

而百度、携程、新东方、好未来等公司,也已经被传排入了回归港股市场的队伍中。

5月21日,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对媒体表示:“我们确实很关注美国从政府层面在不断收紧对中概股公司的管制,我们内部在不断地研讨有哪些可以做的事情,包括在香港等地的二次上市。”

据统计,根据联交所对二次上市的规则来看,符合要求的中概股有19家,除了已确定二次上市的京东、网易,还有百度、好未来、新东方、携程网、中通快递、百胜中国、微博、华住、汽车之家、唯品会、万国数据、58同城、陌陌、前程无忧、欢聚时代、泰邦生物和新浪。可以说,这些公司以后都很有可能陆续传出二次上市的消息。

回归大势已成

国家一方面推动中概股回香港上市,一方面A股也一直为中概股们回归铺路。中国证监会前段时间发布公告,对红筹企业(中资持股比例超过35%的港股上市企业)回归A股的条件作出调整,按照新要求:市值超过2000亿人民币的企业,可直接回归;而那些市值在200亿到2000亿之间的企业,如果拥有自主研发、国际领先技术、科技创新力较强、且同行业竞争处于相对优势地位,也可回归A股。相较于360花费将近3年的时间才重回A股的经历。回归A股的门槛,在不断降低。

回看这些年,中概股的发展见证了新中国经济的腾飞,也见证了中国企业在全球扩大影响力的过程。随着国内的资本市场日益成熟,以及国内政策包容性的进一步增强,这些原本就是中国本土的明星产业公司能在自家国土上生根发芽,他们的回归让国人也能分享到他们的成长红利,对于中国投资者而言,这将不再是一个遗憾。

当有一天,年轻一代更为熟悉的拼多多、B站回到A股,大家又可以喊出一句“爷青回”。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