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以下简称广州分行)14日召开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目前,人民币已是广东第二大跨境结算货币,并超越美元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第一大跨境结算货币。
数据显示,2020年,广东全省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4.12万亿元,同比增长26.2%,占本外币的比例达40.1%。
广州分行已将跨境人民币更高水平便利化试点由自贸区拓展到大湾区,让更多企业享受政策红利,截至2020年末已有563家广东(不含深圳)企业纳入名单。
广州分行还指导企业积极开展FT账户业务,利用好境内境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势。截至2020年末,试点银行累计为广东自贸区南沙、横琴片区及境外企业开立FT账户2006个,其中制造业、高新科技行业占比分别达34%和24%;办理资金业务3396笔,金额折人民币2130亿元,高度契合广东实体经济发展需要。
为促进粤港澳三地市场互联互通,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广州分行积极推动大湾区“跨境理财通”试点准备,草拟实施细则,与有关监管部门进行深入研讨,涉及的操作及技术层面的前期工作基本完成,下一步将根据疫情防控情况择机推出。
2020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国资委、银保监会、外汇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跨境人民币政策 支持稳外贸稳外资的通知》,再次释放巨大政策红利,支持广东外资外贸高质量发展。
广州分行表示,自新政发布后,正准确把握政策,全力贯彻抓落实。
深中通道让深圳与中山成为了左邻右里;海陆空铁多维联动,多种交通方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紧密联系、要素流动的纽带。
这些来自1500米深海的清洁能源,通过香港、三亚、珠海等地的陆岸终端,源源不断输送至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港。
人民币跨境贸易融资的便利性和灵活性有望进一步提高,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多措并举支持外贸企业发展、积极推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并在自贸试验区实施一揽子外汇创新政策。
分析人士称,该法案有望为加密资产提供更清晰的合规路径,推动全球大型机构加速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