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榆林窟闭馆109天,于5月11日恢复开放。在这109天里,榆林窟文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李立新带领同事,在2018年榆林窟25窟的“保护展示设施”取得敦煌研究院领导的初步认可之下,继续尝试和国强公益基金会合作落实榆林窟17窟的保护展示设施。
2020年7月4日,敦煌研究院在榆林窟召开了全院基础建设现场会。“这么重量级的团队来榆林窟,不仅说明院里对我们创新尝试的认可,也是榆林窟人对莫高精神的真实传承。”李立新感慨道。
由榆林窟人开始的敦煌石窟“保护展示设施”,25窟和17窟的故事最值得一说。
2015年,李立新与来自上海的企业家徐建新相识,作为敦煌石窟的“粉丝”,徐建新在看到榆林窟25窟之后,升起保护之心,想要做点什么。当时洞窟之中仍采用老式屏风进行保护,虽然壁画非常精美,但是观众无缘靠近墙体,讲解员讲解的很多内容无法看清,窟内空间浪费了大半,能容纳的人数也很有限。
李立新说:“在任何时候,文物的保护都是第一位的。早期的玻璃屏风是在当时的条件下,保护和弘扬所达到的一种平衡。现在,公众受到榆林窟等敦煌石窟艺术魅力的感召,希望能更近距离观赏壁画,作为文保一分子,我们就要去思考这个可能性。”
李立新和徐建新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初步确定合作方式:一个出方案,一个出资金。在“恢复洞窟原生效果、玻璃安全以及人身安全”等几个标准之下,以保护为前提,用“策展式思路”设计保护展示设施。经过反复调研、实地勘察,2018年,榆林窟25窟的玻璃屏风改建完成。
李立新说:“榆林窟处于峡谷之中,空间有限;在改建的过程中,我们都不允许施工队有任何敲打或者震动。文物是极其珍贵和脆弱的,新的保护设施安装实在是慎之又慎。25窟的改建方案和专家组认真汇报,得到各方确认后再开始动工:量好尺寸,在上海的工厂进行玻璃切割和安装测试,在工厂组装无误后运过来进行窟内组装。不在文物现场做任何大的施工,不改变文物本体,不改变窟内环境,设计简洁、大方、典雅。越简单就越大方,越大方才可长久,而长久之美就是典雅。典雅的东西容易被公众认可,也不用常常更换。”
李立新提到的保护陈列设施,包括架设玻璃围栏,照射朦胧灯光,铺设仿古地砖等一系列措施,并且通过这些设计把历史的久远感和文物的沧桑感表达出来。他说:“石窟是一个文化载体,承载了很多的信息,所以你做的东西也必须有文化的内涵。为做而做,就会很形式化,很生硬。这是一个要对得起良心的工作,越思考得细致,越能把文物保护得长久。文物保护永远都是进行时。”
以榆林窟17窟为例,洞窟本体并不是四方周正的,在铺设保护展示设施的同时,榆林窟文物保护研究所的团队经常和施工队一起现场讨论,如何达到性价比最大化,如何达到保护和弘扬的最平衡,时刻都在取舍。事必躬亲的李立新对洞窟的每个细节都能娓娓道来。
“新的玻璃屏风高度一米七,太高影响视觉感受,太低起不到保护作用,我们参考了中国人的平均身高作为参考。比如这一幅壁画,如果是用一整块玻璃安装,效果肯定很好。但是考虑到未来考古、临摹、照相、采集数据等需要,大块玻璃拆卸不方便,于是我们还是恢复统一的玻璃尺寸。”李立新在现场解说道。
这几年,越来越多的社会机构会捐赠资金给敦煌研究院用于石窟保护,大众的公益意识逐渐增强,石窟守护者们也在做好文保工作的同时尽量节约费用。榆林窟的新玻璃屏风采用的都是高透明、无双影、无折射、加胶的双面镀膜钢化玻璃,它的透光度只比德国的肖特玻璃低0.02%,但价格只有后者的1/3,视觉上差别并不大。镀膜之后形成了凹凸镜的效果,会起到放大的效果,游客观看壁画会更加清晰。从安全性来说,这种玻璃和汽车的挡风玻璃一样,撞碎了不会跌落,在极端情况下也不会损坏壁画。李所长自豪地说,“这里面我们可下了不少功夫啊!”
在李立新的介绍之下,我们看见了很多用心之处:在靠近地面的部分有一些戈壁小石头,是为了尽快散发潮气;支撑玻璃的槽钢,能预防地震等地质灾害导致变形;玻璃四周的栏杆是在镀锌的钢板上,用水性漆加澄板土打磨做旧,一方面和洞窟的视觉效果保持一致,另一方面栏杆上有土,一般游客都不会摸,间接起到保护作用。
每个洞窟大小不同,也需要因地制宜设计灯光。以榆林窟17窟为例,因为洞窟较大,围绕着佛龛、主室和前室甬道布设了三组灯具。不同的情况下,开启不同的灯光。人近灯渐亮,人走灯渐暗。李立新说:“我本来想设计成人走后五秒灭灯,但这样开关次数多了会影响灯具的寿命,所以还是维持原状。文物也要讲究留白之美,我们想追求有若无,实若虚,没有办法达到完美,就尽力去融入洞窟,彰显灿烂的文化艺术。”
古代做砖没有机器,那么当代保护也少不了手工的参与。榆林窟文物保护研究所的团队邀请敦煌当地拥有40多年雕塑经历的雕塑家翻模。黏土、黄土和沙的比例不断研究,唐代的洞窟就配唐代的地砖:八瓣莲花和连珠纹用阳刻的方式让图案立体,并做成红砖一般的硬度,目的就是让游客去踏磨,经过一段时间后变得残破不全,与千年之久的斑驳壁画保持一致。
在李立新的介绍中,我们收获了参观榆林窟洞窟的“正确姿势”:“甬道的地砖铺设我们预留了0~8度的坡度,加上地砖有不平感,人从光亮中进入暗处洞窟,自然会安静下来。出于对陌生环境的试探,会慢慢低头,沉浸到洞窟的氛围中。我们用心设计,就会让更多人可以专心地参观洞窟,对古人的艺术杰作怀着敬畏之心。”
榆林窟17窟自2020年改建之后受到好评,游客们来到这个洞窟参观就像来到了博物馆。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考察了25窟之后连声赞叹,“这是具有莫高精神的保护性展示设施”。在文物一线40多年的李立新,提到此事总是无比骄傲。
榆林之灵,是守护者的虔诚,也是这种谦虚又高级的文化态度。
(作者系上海第一财经公益基金会秘书长)
项目建成通车后,对提升104国道天台境内路段整体服务水平、实现天台县城至台州市区的快速通达、促进区域经济及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如是莫高”敦煌艺术大展开幕,试图用科技完成对敦煌艺术的的全景式展示。
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将于2025年4月13日至10月13日在日本大阪举办,会期184天。世博会博物馆作为国际展览局授权的全球唯一官方博物馆和文献研究中心,将作为参展方全程参展2025年大阪•关西世博会。
学者孙萍在《过渡劳动:平台经济下的外卖骑手》中描绘了外卖骑手这一职业群体的流动性和不确定性,展示了他们在城市中如候鸟般来去匆匆的生活。
锦江国际集团与华纳兄弟探索集团全球体验事业部签署合资协议,计划在上海锦江乐园开发哈利波特制片厂之旅(上海)项目,预计2027年开放,总投资约2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