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一财号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德企如何看待中国投资前景和本土化

2021-03-01 16:31:13

作者:康勇    责编:张健

近日,中国德国商会和毕马威联合发布了《2020/2021在华德国企业商业信心调查》。德企加大对华投资,最看重三个方面的发展机遇:中国快速增长的国内消费市场、参与中国创新、数字科技。有意思的是,除了消费市场之外,德国企业也表示参与中国的创新,特别是和数字科技相关的创新,也是吸引他们的重要原因。对比中国、美国、欧盟的企业研发投入,不难发现欧盟在汽车产业上研发投入比例最高,在医疗行业上研发占比也表现不错。

近日,中国德国商会和毕马威联合发布了《2020/2021在华德国企业商业信心调查》 。德国是中国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2020年中德贸易总额达1923亿美元,占中国与欧盟贸易总额的30%。德国也是对华直接投资最多的欧盟国家,根据商务部数据,截至2019年累计对华直接投资超过350亿美元 。德国在华投资企业众多,而且很多集中在高端制造业、汽车、电子、商业服务等技术密集型行业。这份报告从德国企业的视角,提供了外资企业对中国经济前景和公司发展战略等重要问题的看法,有很多有意思的发现。其中,德企对中国投资前景、市场准入、本土化这三个方面的看法尤其值得关注。

看好中国消费市场和创新能力

尽管2020年新冠疫情造成巨大冲击,但 39%的受访企业表示2020全年销售额实现增长,42%受访企业表示利润获得提升。同时,展望2021年,在华德企对于中国市场前景也普遍持乐观态度,77%的受访企业预计其所处行业在中国的表现将优于其他市场,72%的受访企业预计其在华销售额将继续上升。

德国企业的反馈与中国宏观经济的趋势是一致的。2020年我国GDP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全年累计同比增长2.3%,成为全球唯一一个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取得较好成果,生产、投资和外贸反弹,消费市场也在逐渐回暖,带动企业收入回升。毕马威预期中国经济将继续复苏,2021年GDP增速有望达到8.8%。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将增长5.5%,中国将再次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动力。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不难理解72%(高于去年67%的比例)的受访德企表示将加大在华投资。

图1:德企未来两年在华投资计划

数据来源:《2020/2021在华德国企业商业信心调查》,毕马威分析

德企加大对华投资,最看重三个方面的发展机遇:中国快速增长的国内消费市场、参与中国创新、数字科技。德国企业看重中国消费市场这点不难理解:中国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的消费市场,并且增长迅速,有望在近期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中国消费者对高品质、个性化产品迅速增长的需求,自然给包括外企在内的各种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有意思的是,除了消费市场之外,德国企业也表示参与中国的创新,特别是和数字科技相关的创新,也是吸引他们的重要原因。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数据显示,中国全球创新指数在2020年保持高位,为世界第14名,是最具创新力的中等收入经济体 。不久前欧盟发布了最新的全球工业企业研发投资报告,通过分析全球研发投入最多的2500家企业,对各个国家的研发支出、关注重点做了有意思的分析。对比中国、美国、欧盟的企业研发投入,不难发现欧盟在汽车产业上研发投入比例最高,在医疗行业上研发占比也表现不错。但是,欧盟在信息与通信技术(ICT)产品和服务上的研发比例上落后于美国和中国 。疫情期间,我国数字经济获得了进一步快速发展,成为抗疫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加强和中国企业在创新上,尤其在数字经济上的合作,无疑对德国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图2:欧盟、中国、美国研发投入分行业占比

数据来源:The 2020 EU Industrial R&D Investment Scoreboard, European Commission,毕马威分析

市场准入限制大幅减少

调查另外一个有意思的发现是,德国企业对近年来中国不断扩大开放的努力给予了积极的评价。70%的受访企业表示在中国没有面临市场准入限制,而该比例在2019年的调查中仅为37%。这意味着,面临市场准入限制的企业比例从63%下降到了30%,降幅超过一半。

图3:表示没有面临任何市场准入限制的企业比例

数据来源:《2020/2021在华德国企业商业信心调查》,毕马威分析

外资市场准入限制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大的改善,和我国不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密不可分。202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外商投资法》正式确立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2020年全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由40条缩减至33条,自贸试验区版负面清单由37条减至30条。《外商投资法》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长期积累的外资实践和政策上升至法律层面,对外商在华享受公平待遇提供法律保障,将会产生深远影响。

受访德企对已经完成谈判的中欧投资协定也寄予厚望。在中欧投资协定中,中国首次在包括服务业和非服务业在内的所有行业以负面清单形式作出承诺,将进一步大幅降低市场准入限制。德国企业期望在中国市场获得更多的法律保障和更公平的竞争环境,并继续扩大投资领域,包括汽车、新能源等制造业领域,以及金融、计算机、通讯等服务业领域。

加强本土化以应对脱钩风险

地缘政治风险也是企业关注的话题,潜在的科技脱钩风险是企业在制定战略时需要思考的重要因素。德国企业对此也表示了关心,他们担心如果出现科技脱钩,将会使得企业成本上升,业务增长放慢,并且投资信心下降。

值得关注的是,为了应对脱钩风险,在华德企的首要策略是加强本土化,特别是加强研发和供应链的本土化。同时,德国企业也表示要加大技术的灵活性,开发适应不同市场标准的核心技术。

图4:企业为应对经济和科技脱钩趋势所采取的措施

数据来源:《2020/2021在华德国企业商业信心调查》,毕马威分析

研发本土化。外资企业的核心技术和研发团队之前通常放在国外,在中国的研发通常以应用型技术为主。但随着中国创新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强,外企也在加大在华研发投入,提升研发格局。2019年全球市值250强的外商投资企业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多达108家,其中至少15家企业在中国开设了全球研发中心 。外资研发的本地化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很强的技术外溢效应,比如,培育本土创新型人才、推动本土企业创新竞争、通过产学研合作提高国内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科研能力等等。

供应链本土化。2020年新冠疫情的全球爆发,对很多国家、很多行业的供应链带来冲击,尤其是对汽车、半导体、电子产品、高端设备等对全球供应链依赖高的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毕马威2020年进行的一个全球CEO调查显示,疫情后供应链风险的排名从2020年初的第九位飙升至第二位,已然成为最主要的战略风险之一,67%的CEO表示将重新思考全球供应链布局 。得益于果断而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中国率先在全球复工复产,对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保障防疫物资供应起到了重要作用。加大供应链本土化也将带动中国一些原材料生产企业迅速成长为具有国际供货能力的优质供应商,并具备向欧美等发达市场供货的资质和能力。

开发适应不同标准的核心技术。统一的技术标准对现代科技发展十分重要。互联网科技、数字科技通常具有很强的网络性,使用统一的标准会带来很大的外部性,提升科技的经济和社会价值。著名的梅特卡夫定律显示网络的价值和使用该网络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但是在地缘政治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影响下,企业也不得不考虑加强技术的灵活性、适应性。在研发中,企业可能需要采取“双架构”的方式,开发基于不同标准的产品以适应不同的市场环境、监管要求、安全规范等。

总之,尽管新冠肺炎疫情给企业经营带来了巨大冲击,但伴随着中国经济稳步复苏,德国企业在华业务不断改善,并对未来经营前景积极乐观。中国扩大开放的措施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外资进入中国的限制大幅减少,这将有利于中国进一步加大对外资的吸引力。同时,地缘政治带来的不确定性可能会提高企业的成本,使得一些企业需要开发不同的技术标准以降低风险,但也应看到脱钩的风险反而加速了很多外资企业在华的本土化进程。

(作者为毕马威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共同作者Andreas Feege

【一财号】是什么?——实践第一财经内容平台化战略,开放旗下全媒体平台的资源,依托多年来在财经领域积累的专家资源,与专业意见领袖共同致力打造一个财经领域高质量的思想交流、价值传播、能力成长的生态。

第一财经一财号获作者授权首发

版权及入驻合作请联系张老师13818218481或邮件1000V@yicai.com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