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此刻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增收不增利,工业富联这次押注新能源汽车能否“有戏”?丨解财报

第一财经 2021-04-02 17:04:33

作者:李蓓蓓 ▪ 诸维娜 ▪ 李燕华    责编:赵伟

工业富联于3月29日披露的2020年年报显示,去年实现营收4317.86亿元,同比增长5.6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4亿元,同比下降6.32%。
增收不增利,工业富联这次押注新能源汽车能否“有戏”?丨解财报

4月2日,工业富联(601138.SH)跌1.87%,收报14.15元,总市值2812亿元。

工业富联于3月29日披露的2020年年报显示,去年实现营收4317.86亿元,同比增长5.6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4亿元,同比下降6.32%。同时,工业富联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5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总额为49.67亿元。

对利润同比下降,工业富联表示,这是由于新冠疫情导致的一次性防疫成本和年底汇率波动带来了损失影响。

此外,最令人关注的是,工业富联还在年报中披露了新能源汽车的相关计划,并将其列为公司的重要战略方向。

苹果业务还靠得住吗?

据年报,工业富联的主营业务云计算、通信及移动网路设备和工业互联网在去年都呈现增长。

但受疫情等因素影响,通信和移动网络设备业务去年营收为2540.02亿元,同比微增3.87%。其中,高精密机构件业务收入由于受到客户新产品推出滞后影响,电信设备及企业终端设备订单延后,整体收入受到影响。

而同为苹果产业链的歌尔股份2020年营收同比增长64.2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22.41%;立讯精密2020年营收同比增长46.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53.44%。

益研究高级研究员林一鸣对第一财经表示,工业富联在2020年2月后的变现一直不理想,这主要是因为市场担忧其竞争格局恶化。工业富联的精密零部件主要供应给苹果公司,但出于保密机制,公司并没有详细披露手机相关业务的数据。根据公司前期公布的数据推测,当前智能手机相关的精密结构件业务,对公司利润的贡献应该在50%左右。所以手机依然是公司当前的重点,市场传出了立讯精密要进入苹果手机组装代工,并要抢夺富士康份额的消息,这可能会影响到工业富联的市场份额。

云计算、工业互联网发力

工业富联2020年云计算业务营收同比增长7.6%至1753.06亿元,占营收比重40.7%,毛利率持续提升;工业互联网业务营收增长130.85%至14.4亿元。

林一鸣表示,在云计算服务器等领域,工业富联生产云计算服务器,也生产普通服务器。虽然云服务供应商的成长确实迅速,来自这部分客户的收入同比增长70%,但云计算服务器业务整体增速只有7.6%,这说明服务器行业此消彼长,云计算厂商用的服务器多了,普通企业用的就少了。至于工业互联网业务同比增长130%,增速很高,但体量尚小,仅占收入的0.33%,对整体业绩的影响很有限。

华西证券则表示,考虑到云服务及服务器市场在未来几年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预计工业富联相关业务也将有望继续实现快速增长。根据IDC报告显示,2019年到2024年全球云服务市场产值将从3363亿美元增长至1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5.7%,市场需求及成长性持续强劲。此外,根据报告,工业互联网市场未来三年将以14.4%的年复合增长率稳定增长,到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9146.5亿元。目前,工业富联的工业互联网业务已步入落地期。面对巨大的市场,公司该业务具备较大成长空间。

押注新能源汽车业务

近年来,跨界汽车成为了热点。工业富联董事长李军旗在致股东信中指出,2021年,公司将新能源汽车列入公司重要战略方向。

在业绩沟通会上,工业富联首席执行官郑弘孟表示,工业富联过去和诸多知名车厂已有合作,比如4G模块等通讯相关产品,以及车联网相关产品。公司将从三个方向切入新能源汽车:一是汽车精密零部件的生产;二是汽车通讯模块的生产,以物联网和车载系统切入车联网;三是对汽车厂的灯塔工厂赋能,对合作汽车工厂进行自动化改造,参与新建厂区设计等。

林一鸣指出,其实工业富联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早有蛛丝马迹。工业富联母公司富士康近期频繁与汽车相关公司达成合作,发布了电动汽车底盘和软件平台“MIH EV”电动汽车开放平台,并计划在2025年至2027年间为全球10%的电动车供应零部件或提供服务。而工业富联作为子公司顺理成章会为其生产汽车相关的精密零部件,富士康的代工组装业务虽然收入体量大,但利润微薄而其精密结构件业务的利润率却非常高。若能为汽车提供零部件,未来的利润增量将很可观。在当前新能源汽车持续走强的背景下,公司未来发展的机遇要大于风险,在当前低估值的状态下,值得密切关注。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