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产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服务生物安全庞大市场需求,海尔生物底气何在?

第一财经 2021-04-02 22:48:28

作者:邹臻杰    责编:黄鑫

“您好,请下一位。”随着响亮的播报,上海闵行浦江镇临港园区里,白领依次走上一辆名为“国家免疫规划智慧移动平台”的接种车进行新冠疫苗接种,单人的接种过程一般不到2分钟。

近日,这辆服务于生物安全庞大市场需求的“网红”海乐苗移动预防接种车,被央视等主流媒体报道、转载,逐渐为人所熟悉。

(图为海乐苗移动预防接种车在上海闵行浦江镇临港园区提供上门接种服务)

这辆海乐苗移动预防接种车,来自物联网生物安全科技生态品牌海尔生物,是全球首辆移动疫苗接种车。在接种过程中,不仅能全流程记录追溯,其接种数据还能与疾控系统实时交互,可全方位保障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时性,为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提供安全有效的路径。

“移动预防接种车要遵循一定标准,需要把疫苗接种的规范流程从医疗机构搬到车上来进行。”海乐苗移动预防接种车的主要设计与运营方、海尔生物疫苗网事业部副总经理李宗雨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这些环节包括环境消毒、接种保障、信息传输等。”

移动疫苗接种,是海尔生物在生物安全综合解决方案中的应用场景之一。作为国内领先的生物安全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从应用场景看,海尔生物的方案包括样本安全、疫苗安全、血液安全、药品及试剂安全等生物安全多场景。

从场景用户需求切入,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及生物安全技术,海尔生物不断创新生物安全场景解决方案。

首部国家《生物安全法》将于4月15日施行,国家对于生物安全领域的一系列政策部署正在加快落地。服务于国家生物安全背景下的庞大需求,海尔生物显然做好了充分准备。

应用场景不断延伸

在上海嘉定的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一个占地规模约27平方米的“海乐苗新冠疫苗智慧接种方舱”已经搭建完成,并于3月29日投入使用,“移动式设计可以针对人员集中的高校、园区等单位。”海尔生物华东区域负责人李宝表示,“让疫苗主动跑起来。”

(图为海乐苗新冠疫苗智慧接种方舱在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提供上门接种服务)

李宗雨告诉记者,在接种车的核心接种环节,医生会先用PDA(智能手持终端设备)扫描并核对接种者信息,随后从智慧疫苗冷藏柜中取出匹配疫苗,最后进行接种。这一流程都在现场设置的5G物联网疫苗接种系统下完成,速度快、效率高。

怎样保障接种者安全?记者发现,海乐苗移动预防接种车上的智慧疫苗冷藏柜来自于海尔生物自主研发,其除了拥有接种者及疫苗信息验证、预警、报错等功能,还进一步减少疫苗在2~8摄氏度以外环境曝露的时间。

事实上,早在2020年,上述由海尔生物设计、研发、打造的“海乐苗移动预防接种车”就远赴河南、陕西、宁夏、甘肃、新疆等地,为当地人民提供疫苗接种服务;而在更早的2019年,海尔生物中标深圳“智慧城市疫苗网”项目。

市场对于海尔生物可持续发展模式的一致认可,也直观地反映在最近披露的年报之中。

记者在海尔生物(688139.SH)3月25日发布的2020年年报中看到:其2020年实现营收14.02亿元,同比增长38.47%,实现归母净利润3.81亿元,同比增长达到了109.24%。

海尔生物的生物安全四大业务业绩都亮点突出,均实现业绩增长,2020年分别实现了超过八成和五成以上的增长。其中业绩增幅最大的当属疫苗安全场景。公司疫苗安全产品及解决方案销售规模超2.48亿元,同比增长81.04%。

记者分析发现,在上述接种车、方舱所构建的“疫苗安全场景”中,场景的应用对象是疫苗,涉及机构是疫苗生产、流通企业、终端接种单位;而场景所提供的服务则是搭载了医用冷藏箱、自动化冷库的VIMS疫苗接种管理系统。

对于场景构建,海尔生物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

以浦江镇临港园区为例,其合作模式以“政府+企业”的共创为主,“为了让园区员工尽早接种,先不着急商务落地,可以试用一段时期根据需求再调整、再定夺。”海尔生物疫苗网项目经理张铭扬表示。

拥有了设备、技术、场景等关键因素筑底,海尔生物的样本安全场景、疫苗安全场景、药品及试剂安全场景和血液安全场景也得以共融共生。

技术创新呈常态化

物联网时代,海尔全球首创的“人单合一”模式给了海尔生物启发——海尔生物可以用物联网技术的手段,来解决用户和行业的痛点。

当然,模式创新的背后需要持续的投入。

为应对上述多个场景的持续落地,海尔生物在2020年的研发投入持续加大,并有望成为常态化。

记者看到,报告期内,海尔生物的研发费用为1.51亿元,同比增长了24.19%。截至2020年底,海尔生物研发人员400人,占总人数的比例达到28%,而其中,有两成以上的研发人员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

作为海尔生物的无形资产,研发投入的成果直接体现在了各项技术专利上。

截至2020年底,海尔生物共拥有361项专利,共16项219个产品获得CFDA认证,并取得26项软件著作权。

其中,核心产品上,“低温冰箱系列化产品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因在低温制冷系统、混合制冷剂配比、大温差箱体结构、冷链监控和样本信息管理平台等4个核心领域进行了创新,建立了完整的技术体系,打破了国外垄断,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而在新冠疫情期间,公司仅用了13天,就研发出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以及国内IATA标准的A类高危标本转运箱,21天通过中国包装科研测试中心检验并取得有效报告,全力保障抗疫防疫工作。

目前,海尔生物累计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励10余项,有20余项技术成果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牵头或参与起草10项国家、行业标准,并有29款产品成功入选世界卫生组织PQS全球采购目录。

研发投入的增加,意味着更多新兴生物技术得以迅速面世;对应地,海尔生物在实验室设备、生物样本、试剂耗材等领域均有不同程度的突破。

(图为海尔生物生物样本库场景)

以生物样本为例,估算我国目前总生物样本量不超过 5000 万份,人均样本数不足 0.04 份,距离发达国家人均超过1份的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为此,海尔生物提供样本安全领域的“自动化解决方案”,其自主研发-80℃大容积自动化库以及-190℃自动化液氮罐等一系列拳头产品,可以迭代出全温域、全场景、全容积段“睿至”物联网自动化生物样本库场景方案,解决样本库人工存取“费时、费力、易出错”等问题。

再以试剂耗材为例,海尔生推出实验室智慧试剂“无人仓”管理方案:在一只机械臂的运作下,就能让试剂耗材实现从出入库,到出入库流程记录的全过程,减少遗漏、多拿、错拿等情况。

瞄准产业链生态整合

前瞻生物安全趋势,越来越多的用户将由“单一产品需求”向“场景综合方案”的体验需求过渡升级。

在此背景下,作为最早踏足并深耕生物安全领域的行业龙头,海尔生物正在不断整合其上下游各利益相关方的诉求,并带动生态圈企业进行模式创新,而这恰恰也是其具有社会责任的体现。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公司的国内经销网络超200家,海外经销网络超400家,与超400个售后服务商合作。

这也助力海尔生物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建立了长期持续的合作关系,并将产品、解决方案推及到了全球120余个国家和地区。

为了丰富产业链形态,海尔生物将投入5亿元来牵头创建“海尔生物安全科创产业园”。

未来,这一该产业园未来将成为生物低温存储、生物培养、生物离心制备、样本自动化、生物低温转运等产品的生产基地,以及相关实验室、数据中心等。“该产业园的投建将成为海尔生物未来几年业务增长的新亮点。”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正是围绕着物联网科技生态战略,海尔生物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行业融合,开创性地推出物联网场景综合解决方案,并坚持以用户最佳体验为中心,通过快速复制,最终造福民生,服务于生物安全的庞大市场需求。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