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科技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研发投资创数十年新低 美参议院提议补贴科技行业引发激辩

第一财经 2021-04-15 16:50:33

作者:钱童心    责编:刘佳

维克尔表示, 如果通过政府补贴的形式来获得资金,但资金的获得者缺乏开展实际有用的研发活动的能力,那么这最终将不利于研发和创新。

美国参议院商务委员会主席玛丽亚·坎特韦尔(Maria Cantwell)周三在一场听证会上提议,对科技业进行补贴,以帮助美国更好地参与全球竞争。

坎特韦尔指出,如果按GDP占比来衡量,美国联邦政府在研发方面的投资创下了45年以来的新低。她表示,拟议的《无尽边界法》( “Endless Frontier Act”)将成为美国竞争力的重要驱动力。

《无尽边界法》的千亿美元投资计划

“国际竞争正在加剧,其他国家也在积极进行创新,这会挑战美国的创新领导地位。”坎特韦尔说。

美国共和党参议员罗杰·维克尔(Roger Wicker)表示,《无尽边界法》的推出是为了帮助美国更好地参与全球竞争,但美国不应采用“自上而下的计划”,通过政府补贴来促进研究和投资。

“对技术和供应链进行战略性投资很重要,但我们不能仅仅通过简单地投入资金来解决问题。”维克尔表示, “如果通过政府补贴的形式来获得资金,但资金的获得者缺乏开展实际有用的研发活动的能力,那么这最终将不利于研发和创新。”

由参议院民主党领袖查克·舒默(Chuck Schumer)和共和党参议员托德·扬(Todd Young)共同发起的2020年首次提出的《无尽边界法》,其提议重新命名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为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基金会(NSTF),并在之中设立类似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的新技术局,在未来五年内向十大科技领域投资1100亿美元,这些领域覆盖量子信息科学、人工智能、超级计算、网络安全和先进制造等。

作为《无尽边界法》的一部分,3月26日,美国众议院提出《授权2022-2026财年用于国家科学基金会及其他目的的拨款》,计划把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整体预算从目前的85亿美元提高到2026年的183亿美元,增加了一倍以上,以加快基础研究的步伐,研究新技术和新产品。

众议院科学、空间和技术委员会主席艾迪 · 伯尼斯 · 约翰逊(Eddie Bernice Johnson)表示:“美国的经济和国家安全取决于其在科学和技术上的领导地位,新法案将会激励科研领域的研究者和学生。”

美国总统拜登在上任后的记者发布会上就曾强调对科学和技术领域加大投资。“未来在于谁可以拥有真正前沿的技术,包括量子计算、医疗领域等大范围的事物。我将确保我们在科研方面的投入占GDP比重接近2%。”拜登表示。

据统计,美国2019财年联邦科学研发支出不到GDP的0.7%。全球正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巨大影响中,中国等国家也在加大对科研领域的投入。

实现创新的可持续性

政府如何对科技行业进行合理的补贴,在激励创新的同时又能最大程度利用资源?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关于这个问题我考虑了很久,以色列的模式值得借鉴。国家可以通过基金会、科技部等提供研发资金,但是我认为当科研成果转化之后,研究者应该把原始的基金返还给资助的组织,以便激发未来更多新的项目,从而实现创新的可持续性。”

葛均波院士在最近一次公开演讲中以临床研究为例称,从入组到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到成果的发布,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他呼吁更加高效地进行科学研究。

上海一家从事神经药物研发的生物制药企业创始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政府补贴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能吸引最好的人才,人才是创新的核心,哪个国家能吸引核心的人才,就会有核心竞争力。”

除了《无尽边界法》,舒默还提议通过立法来提高美国半导体产量。拜登政府已经提出了一项庞大的基础设施投资计划,为半导体提供资金。《芯片法案》和《无尽边界法》这两项提议的投资总额可能达到2000亿美元。

美国几大科技行业组织周三致信国会和白宫官员,敦促他们在《芯片法案》中不要为传统的芯片预留新的半导体制造能力,这一提议旨在增强美国半导体供应链的能力。传统的芯片包括用于汽车领域的芯片,该提议让科技公司与传统汽车制造商的矛盾更加突出。

科技公司认为,为汽车制造商预留传统芯片产能可能会扭曲市场。包括美国信息技术行业委员会在内的技术游说者表示:“为汽车行业分配芯片产能,会加深汽车与其他消费电子行业芯片的竞争,从而人为地收紧芯片的供应,这最终将转化为更高的成本。”

除了芯片技术,美国专家小组还提出了5G等新兴技术以及社交媒体平台带来的网络安全的挑战。技术委员会表示,希望制定新的国际规范,禁止某些类型的黑客攻击,并对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平台进行监管。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