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闻发酵仅一天,证监会19日晚间发文回应。
上周末,有消息称,监管层启动严查证监系统原官员、前发审委员“关联”入股IPO项目,涉及公司或叫停受理和暂缓审核。
第一财经记者19日上午通过邮件方式向证监会有关部门核实上述消息是否属实。
当天晚间,证监会发文表示,“对于涉及系统离职人员投资入股的IPO申请,证监会均正常受理,并严格依法推进审核复核程序”。
与此同时,证监会称,正在研究制定禁止系统离职人员不当入股拟上市企业的制度规定,有针对性采取加固措施,扎紧扎牢制度笼子。
具体措施包括:明确不当入股情形,重点盯防利用原公权力谋取投资机会、入股过程存在利益输送等行为;人员离职前进行专门谈话提醒,要求做出不得违规入股的书面承诺,研究离职人员入股禁止期要求等。
证监会表示,坚持从防范违法违规“造富”、维护市场“三公”秩序、加强监管队伍廉政建设的高度出发,坚持问题导向、举一反三,全面排查在审企业,对存在系统离职人员入股情形的,加强核查披露,从严审核把关,同时正抓紧补齐制度短板,系统规范离职人员入股行为。
“一直以来,证监会始终注重加强对突击入股、利益输送、‘影子股东’、违规代持等行为的监管规范。”其表示。
证监会同时表示,当前,按照依法行政、强化监督的原则,正在研究制定禁止系统离职人员不当入股拟上市企业的制度规定,有针对性采取加固措施,扎紧扎牢制度笼子。
具体举措有四项:
一是明确不当入股情形,重点盯防利用原公权力谋取投资机会、入股过程存在利益输送等行为;
二是人员离职前进行专门谈话提醒,要求做出不得违规入股的书面承诺,研究离职人员入股禁止期要求;
三是制定专门审核指引,强化发行审核中对系统离职人员不当入股的靶向监管,发现涉嫌违法违纪的,及时移送、从严处理;
四是完善内审监督复核程序,严格执行公务回避、与监管对象交往报告等制度规定。
今年2月,证监会发布实施申请首发上市企业股东信息披露指引,进一步压实中介机构责任,加强股东穿透核查披露,强化临近上市入股行为监管,从严惩治违法违规行为。在制度执行过程中,证监会坚持刀刃向内,多措并举,突出强化系统离职人员不当入股行为监管。
一是在股东信息披露核查过程中,要求发行人和中介机构专项报告证监会系统离职人员入股情况;二是对存在此类情形的,组织相关证监局开展廉政核查,发现违法违纪行为的严肃处理;三是加强审核注册人员的廉政监督,严格落实不当说情报备等制度,重点关注系统离职人员;四是建立内审复核机制,对相关企业的审核工作强化内审监督,确保审核过程公平公正、依法合规。
允许合格境外投资者参与在国务院或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的交易场所上市交易的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期权(ETF期权)交易。
设置科创板科创成长层,在科创成长层的定位、企业入层和调出条件、强化信息披露和风险揭示、增加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等方面明确具体要求。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支持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更多前沿科技领域企业适用。
信息安全与数据保护一直是软件行业面临的挑战之一。
违反上市公司再融资分类审核机制适用规定、履职不到位,多家券商因投行业务违规遭交易所警示
作出处罚决定592件、处罚责任主体1327人/家次、市场禁入118人、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和线索178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