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变种病毒传播、集会活动的影响,“一度缓和”的印度疫情陡然升级,4月中旬以后,印度每日新增病例均在30万以上,超过了美国单日新增病例的最高纪录,成为全球新冠疫情的“风暴中心”。
印度疫情失控的真相
印度疫情为何从看似平稳到突然失控?主流观点是,随着2021年2月英国和南非变异毒株的流行,印度的防疫措施的放松,叠加各类“集会”吸引数百万人群聚集,导致印度国内新冠病毒快速传播,目前累计确诊病例数量仅次于美国。
而笔者通过搜集大量的当地调研报告,发现印度疫情数据的爆发,实际是由于筛查导向有了变化,各邦开始投入资源去筛查,数据上才出现了病例数量激增的现象。究其根源,在于印度政府面对疫情,一开始就无所作为和刻意淡化,政策上也是一片混乱。最早是想全国封城,一次性解决问题,后来由于管控失利,逐渐开始顺其自然,想搏一个“弃防疫保经济”,最后疫情和经济双双失守。
印度新冠疫情的防控,并不像国内公众熟知的那样,某个地区发现本土确诊病例之后,立刻开展“地毯式”排查或者全民核酸检测。印度的防疫措施相对被动,通常是患者感觉自己像感染了,有点严重了,患者再自己去检测。在医疗资源紧缺的情况下,确诊之后要居家隔离,其实是印度政府一直倡导的做法。
医院没有收治,政府也不安排集中隔离,回家之后一周感觉没有症状,又可以去正常上班,叠加各地定期会举办各种传统文化集会,也没有人戴口罩,所有人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所以疫情爆发只是个时间问题,印度的防控措施一直就存在很大的隐患。
随着疫苗的问世,作为全球最大的“疫苗代工厂”,印度一度想大举仿制,搞“疫苗外交”。结果上游的原料卡在美国人手里,在美国禁止疫苗生产原材料出口后,印度疫苗产能立刻受限。由于自身供应开始紧张,接踵而来的是存量疫苗的分配问题,印度政府意图先从最严重的地方的分配,这时各邦开始着急了,紧急深入一线村落实施大面积检测,于是印度的疫情数据就像脱缰的野马,刷新了大家的想象力。
虽然网上很多专家把疫情数据的飙升归于恒河的聚集,甚至判断这次疫情爆发具有反季节性的特征,而实际关键的问题不在于一次聚集,印度人每天都有集会,关键是筛查。如果不筛查,感染人数永远都在低位。正是由于筛查政策导向有了变化,数据上才会有如此惊人的变化。
疫情对产业结构性的影响
由于印度整体经济体量在全球经济影响有限,此次疫情失控不容易阻碍全球的复苏进程。但印度的人口很庞大,其低效的管控措施,使得印度正成为病毒变异、融合、传播的风险场所。这些新的变异毒株若被传播到世界各地,造成新的疫情爆发,会对全球经济复苏构成潜在威胁。
原油
除此之外,疫情反复将会放影响全球的石油需求。印度是全球第三大原油消费国,交通出行受管控将进一步削弱原油需求。
粮食
此外印度也是全球范围内糖米生产大国,疫情复发可能会局部推升粮食的价格,扰乱全球通胀逐渐回归稳定的整体节奏。受此影响,国内的刺激政策的退出速度可能会放缓,使长期国债利率易下难上,而流动性宽松的环境则有利于市场走出局部反弹。
医药
中印同为原料药供应大国,中国原料药供给占全球的9%,印度为12%。产品结构上,印度原料药品类主要为抗感染、心血管、中枢神经、呼吸领域,其中抗感染和心血管占比超过50%。而在这两个领域国内也具备一定的积累,产能也较为充足,在印度原料药产能受到抑制的情况下,预计将会有更多订单向国内相关原料药企业转移。
纺织
另外印度又是全球最大的纺织大国,其中家纺产品及纱线领域在全球占有重要地位。受疫情不断失控影响,印度纺织业停工停产将不可避免。据市场消息,近日因印度受疫情影响无法保证正常交货,国内已有企业接到部分海外回流订单。受此影响,国内棉纱及短线等期货价格已出现明显上涨,部分货源紧俏。根据去年海外订单回流情况,家纺产品需求望继续增长,预计5-6月国内纺织订单会出现进一步回升。
目前全球已有12个国家和地区限制来自印度的航班,包括英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
随着越来越多国家开始对印度的出入境进行限制,停止与印度的往来,那些印度占比较高的行业,比如原料药、仿制药、农业农药、纺织服装等领域会受到影响,短期甚至存在国际订单转移,国内替代进口的可能。
(作者赵烁,为中泰证券投顾)
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实际控制线一带连续交火。
巴基斯坦国家安全委员会批准,将对印度在袭击事件后对巴基斯坦的指责及报复措施予以有力回应。
印度外交部发表声明称,将进一步加大应对力度,撤销向巴基斯坦公民签发的所有签证,并暂停了对巴基斯坦人的签证服务。
美国市场上的进口仿制药很多来自印度。
“印度制造”面临出口成本上升和产业竞争力下降的严峻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