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一财号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碳中和背景下商业银行的挑战与应对

2021-05-20 10:33:45

作者:王军    责编:张健

2020年底,中国形成八个地区(广东、湖北、天津、北京、上海、深圳、福建、重庆),以发电、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和国内民用航空等八大高耗能行业为主,商业银行、企业、第三方碳排放资产管理机构、碳排放交易所共同参与的碳排放交易体系。商业银行在中国绿色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信贷支持方向的选择,考验银行的业务发展能力。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中国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将促进经济社会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在碳排放自主贡献目标下,中国需要逐步压缩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行业占经济的比重,推动经济、产业、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加强绿色技术创新,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还需要商业银行在帮助企业进行节能减排的产线改造、支持绿色低碳项目、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碳达峰碳中和的意义

2020年9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讲话,宣布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碳排放峰值,并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成为人类史上三个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法律文本,形成2020年后的全球气候治理格局。中国主动融入全球绿色低碳发展趋势,提出用时最短的自主贡献目标,向国际和国内社会释放了清晰、明确的政策信号,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有重要意义。

第一,气候治理能力成为全球影响力竞争的新标杆。在一定时期内将CO2浓度控制在合理区间已成为全球共识,低碳经济的国际竞争秩序正在形成,绿色经济标准的制定和共识,将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博弈的焦点。碳中和战略合作、绿色国际标准谈判、低碳经济下贸易竞争等问题,哪个国家领先一步,就会有更大的国际话语权。

第二,中国碳中和目标彰显大国担当。全球气候变暖威胁人类可持续发展,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承诺与行动,展现积极应对全人类共同面临困难问题的决心,提升了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树立了负责任大国形象。

第三,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在碳排放自主贡献目标下,中国需要逐步压缩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行业占经济的比重,加强绿色技术创新,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动经济、能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碳达峰碳中和为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是电力、工业、建筑和交通领域。据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的测算,中国若要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需要推进工业、交通、建筑、电力等领域去碳化,那么核能的装机容量需是现在的5倍,风电的装机容量需是现在的12倍,太阳能装机容量需是现在的70倍。实现碳中和目标会产生大规模的绿色投资需求,将为有准备的商业银行提供绿色金融业务快速增长的机会。

1.巨大的宏观投资机会

商业银行应当把握住碳中和里的“金山银山”机遇。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估算,实现碳中和需要累计新增投资约138万亿元人民币,超过每年GDP的2.5%。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发布《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研究报告(2020)》,指出2019年新增绿色资金缺口0.62万亿元,绿色投融资需求仍以年新增1万亿元的规模增长。面对百万亿级的绿色投资资金缺口,需要商业银行积极参与,做好气候环境风险管理,提升绿色金融业务占比,树立负责任商业银行的形象。

2021年4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召开“绿色金融和气候政策”高级别研讨会,易纲行长指出,央行将致力于构建强有力的政策体系,发展丰富多元的市场体系,以及加强国际协调,为实现碳中和发挥积极作用。基础政策框架方面,2016年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大力发展绿色信贷。2018年7月,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开展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业绩评价的通知》,将绿色贷款余额占比、绿色贷款余额份额占比、绿色贷款增量占比、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速、绿色贷款不良率等指标纳入宏观审慎(PMA)考核。2020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印发〈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绩评价方案〉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确定纳入评价范围的绿色金融业务包括绿色贷款和绿色债券,绿色金融业绩评价结果纳入央行金融机构评级;初步形成以国有行、股份行为主导,城商行为辅助,形成助力低碳经济发展的绿色金融格局。2021年4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证监会印发《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进一步缩小同国际同行标准间的差距。

监管部门政策的支持与引导将壮大绿色金融市场

金融监管机构的政策支持,将催生百万亿级的绿色金融市场,为商业银行提供巨大发展机遇。预计2030年前,中国碳减排需每年投入2.2万亿元;2030-2060年,需每年投入3.9万亿元,要实现这些投入,单靠政府资金是远远不够的,需引导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中国对绿色金融的支持,提升了国际机构对中国绿色金融市场发展的信心,根据德意志银行的预测,中国绿色金融市场规模或将在2060年增至100万亿元人民币。

碳交易市场发展带来全新的中收机会

2020年底,中国形成八个地区(广东、湖北、天津、北京、上海、深圳、福建、重庆),以发电、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和国内民用航空等八大高耗能行业为主,商业银行、企业、第三方碳排放资产管理机构、碳排放交易所共同参与的碳排放交易体系。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开展碳金融服务可以发挥三种重要作用:第一,提供碳交易过程中交易结算、资金清算和托管等业务;第二,为节能减排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增加碳交易市场的流动性;第三,帮助市场形成对碳信用资产的中长期价格预期。商业银行通过积极参与中国碳市场的建设,增强碳市场的金融属性,促进形成全国统一、反映碳资产真实价值的价格发现机制,具有碳交易结算业务的商业银行扩展了存款来源,扩大中间业务。

三、碳达峰碳中和为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

1.经济增长范式的改变

中国承诺在30年的时间内完成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这是欧洲主要国家碳中和时间的一半,任务紧迫,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促进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倒逼中国企业寻求高质量发展之路,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能力提出新的挑战。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还没有完成,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经济社会将迎来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推动中国企业寻求高质量发展之路。2021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商业银行在中国绿色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信贷支持方向的选择,考验银行的业务发展能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中国将进入以绿色可再生能源为主要能源结构的新型经济发展方式,低效高耗能行业或企业将面临更多限制,倒逼高耗能行业或企业技术进步,科研能力的强弱将决定企业迎来机遇还是面临淘汰。

2.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风险

在绿色转型过程中,区域经济面临新的发展不平衡风险。高碳企业较多的区域或省份,将面临更大的经济增长压力,这些地区的资源型企业将越来越难以获得政策和金融支持。山东、江苏、河北、内蒙古和河南的碳排放总量位列全国前五名,这些碳排放高的省份将面临更大的碳减排和绿色转型压力。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发展落后于东部的中西部地区,将面临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下降、资源型企业竞争力不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匮乏、高科技人才短缺、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不够健全等诸多挑战。

中国分省份的二氧排放情况

 

根据中国碳核算数据库(China Emission Accounts and Datasets,CEADs),不同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数据最新到2017年。

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欧盟将用时70年,美国是43年,中国只有不到30年的时间,并且处在发展中阶段,时间短、曲线陡,中国金融机构信贷资源多数配置在碳密集行业,面临的风险突出,银行业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需要重视评估和管理其环境和气候风险。

3.绿色转型带来银行资产价值变化的风险

在全球主要国家纷纷宣布碳中和目标、加大落实《巴黎协定》力度的背景下,由于应对气候变化而带来的转型风险,对许多产业和有气候风险敞口的商业银行来说会越来越凸显。清华大学绿色金融发展研究中心进行的转型风险分析显示,如果银行继续向煤电提供贷款,不良率或违约概率会从现在的3%左右上升到10年后的20%以上,其他高碳行业的贷款违约率也可能大幅上升。气候转型所带来的金融风险增加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来源,但是中国的多数商业银行尚未充分理解气候转型的相关风险,普遍缺乏对气候转型风险的前瞻性判断和风险防范机制。

四、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策略

发展碳中和业务是商业银行面对机遇和应对挑战的必答题,是履行社会责任、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监管要求、防控环境与社会风险的迫切需要,更是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提升综合竞争力、推动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战略愿景

为更好地适应碳中和趋势,商业银行应长期、全面、深入地贯彻碳中和战略,强化绿色金融布局,打造国际一流的碳中和金融机构。一方面,加大对绿色环保产业的支持,实现客户和业务的碳中和;另一方面,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手段管理碳足迹,将对企业的信贷资源和利率与企业的碳足迹挂钩,同时减少自身业务经营的能源使用和碳排放。

商业银行实施碳中和战略的步骤,既要与中国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全面绿色转型相协调,也要与自身业务发展进程保持一致。可考虑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21~2025年)。该阶段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实施时期。本阶段需要确立银行的碳中和战略、绿色金融理念、价值观和文化,从组织架构、政策标准、流程管理、风险管理、能力建设、信息披露等方面,搭建商业银行碳中和战略体系并深入推进实施。

第二阶段(2026~2030年)。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碳达峰。在这一阶段,银行的碳中和战略体系日臻成熟,绿色低碳金融理念逐步深入整个银行的运营过程,绿色金融的组织体系不断完善,针对环境和资源的风险识别体系和金融定价机制成熟且高效,能针对客户需求提供有效的绿色金融综合服务方案。银行的业务发展不仅对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形成有效的金融支撑,还将在全球绿色金融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阶段(2031~2060年)。本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并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信贷中心和最大的碳交易中心,中国银行业的碳中和体系与标准可以引领世界潮流,商业银行研发出适用于自身业务运营的评估环境风险的数据分析体系和方法论,并实现碳中和数字化。

2运营体系

为适应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部署要求,基于监管部门政策支持与引导,在借鉴国际先进银行碳中和发展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商业银行应从组织架构、政策制度、流程管理、风险管理、能力建设、信息披露等六大方面入手,构建碳中和战略体系,全方位打造碳中和运营体系。

1)组织架构建立双碳战略委员会—碳中和管理办公室—碳中和专业团队三级碳中和组织架构。由双碳战略委员会负责确定碳达峰碳中和银行业务发展战略,碳中和管理办公室统筹管理和推动全行碳中和金融业务发展,碳中和业务团队制定碳中和融资政策标准、进行环境与社会风险的审核和风险督察、推动碳中和金融产品的设计等。

2)政策体系依托行业信贷政策平台,提炼和细化重点行业环境与社会关键风险指标,将“绿色”和“棕色”的资产加以区分,建成组织体系完备、政策支持有力、产品服务丰富、改革创新活跃的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发展体系。控制“棕色”资产增长,完善重点领域绿色信贷专项信贷政策,指导银行在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上做好金融服务工作。

3)流程管理建立健全差别化的绿色授信管理机制,完善客户信用评级体系,从尽职调查、合规审查、授信审批、合同管理、资金拨付管理、贷后管理等方面,实现对绿色金融业务和风险的全流程管理。碳排放不达标项目采用“一票否决制”,在合同中应当要求客户提交环境和社会风险报告,增加相应的保证条款、承诺条款和救济条款,对有潜在重大环境和社会风险的客户应加强动态分析,并在资产风险分类、准备计提、损失核销等方面及时做出调整。

4)风险管理完善银行的绿色信贷分类,将碳排放水平纳入分类标准;明晰风险监测报告内容、报告路线和具体措施,并将其纳入监测系统管理,对国家重点调控的限制类以及有重大环境和社会风险的行业应制定专门的授信指引,实行有差别、动态的投融资政策,实施风险敞口管理制度。要前瞻性地做好信贷压缩、退出和资产保全工作。除了针对高碳项目进行收贷、压贷,还应提出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及时纠正、改善和提升环境风险管理能力,促进客户绿色低碳升级改造。建立绿色信贷风险监测机制,密切监测绿色金融项目的杠杆率和偿付能力等关键指标变化,控制融资杠杆率水平,确保绿色信贷不良率不高于各项贷款不良率平均水平。

5)能力建设加强商业银行碳中和能力建设,建立客户信息档案形成与企业碳排放水平相关的碳中和产品目录,对低碳环保改造领先的企业纳入营销白名单,营销团队对白名单客户的金融需求快速响应。同时,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指标,推动碳中和业务发展。加强银行数字化能力支持碳中和建设,积极运用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手段,建立覆盖全流程的ESG信贷管理体系,在绿色金融领域的贷前、贷中、贷后等环节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绿色金融管理水平。

6)信息披露加强银行气候相关信息和棕色资产占比披露。考虑以《可持续发展报告》来替代《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从国际实践看,因《可持续发展报告》覆盖企业的三重底线(Triple Bottom Line),即经济、环境、社会责任绩效,较现有的《社会责任报告》披露内容更广泛,且可比性更强,影响力更大。积极利用国际国内各类学术交流、研讨、论坛等场合,大力推广碳中和金融理念,宣传银行开展碳中和的路径及成效,打造银行自身的碳中和品牌。

3.产品体系

碳中和金融产品是商业银行支持双碳目标的重要工具,拓展了商业银行业务范围,为银行业金融创新和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

1)零售类碳中和产品零售领域的产品和服务包括贷款和抵押、借记卡和信用卡服务、旅行支票、汇票、透支保护、现金管理服务及保险等。支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绿色建筑、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品、设施等产品消费。探索将个人的绿色农产品和生态旅游消费、助力垃圾分类、低碳出行等活动纳入个人信用档案、与信用卡额度挂钩或形成可兑换的绿色积分。

2)公司类碳中和金融产品商业银行公司类碳中和业务通常为大型企业、机构和政府部门提供碳中和金融服务,包括碳中和项目融资、信贷担保、证券化、技术租赁、碳商品和产品服务、碳交易、风险资本和私募股权以及各类指数。有针对性地开展排污权、碳排放权、用能权、节能环保项目特许经营权、合同能源管理未来收益权抵(质)押融资等新型业务。

3)资产管理类碳中和产品资产管理部门提供的碳中和产品包括投资基金、碳基金和巨灾债券基金等,以基金的形式为主。碳中和基金和债券以政府为主导,通过各类银行为企业、个人提供绿色信贷和理财产品。

[1]根据中国碳核算数据库(China Emission Accounts and Datasets,CEADs),不同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数据最新到2017年。

作者:王军、陈冲

(王军为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