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成为浙江省人口最多的县市,义乌是如何做到的?

第一财经 2021-05-21 15:14:40

作者:李可    责编:郁赟

“从开模到拿到样品,最快的时候只要半个小时,没有任何地方的效率有义乌那么高。义乌仓库的运营成本,是我们原先仓库所在城市的六分之一。我们的4000多家供应商里,70%都在义乌。”

优阖(义乌)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吴斌的几句话,道出义乌对于外贸企业实实在在的吸引力。

事实上,不只外贸,这座“全球小商品之都”在过去10年里坚持“市场+制造”,通过产业转型的持续推进,快速吸引着各类从业人员的集聚,也让它跃升为浙江省人口最多的县市。

义乌闪耀世界

“过去10年是义乌人口增长最快的10年,也是义乌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10年,更是义乌城乡面貌发生华丽蝶变的10年。”

义乌市委相关负责人在5月19日举行的“从人口变化看义乌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总结称,纵观10年来义乌的人口变化,主要呈现出5个方面特点。

首先,常住人口快速增长。2020年义乌市常住人口185.94万人,比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的123.4万人多出62.54万人,增长50.68%,年均增长4.18%,两项增幅分别高出全省32个和2.4个百分点,高出全国45.3个和3.6个百分点。

第二,人口结构不断优化。常住人口中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增加45.15万人,占全省增量的10.8%;劳动年龄人口中,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占比39.94%,比2010年提高14.97个百分点。

第三,集聚效应明显增强。常住人口中外省流入义乌的人口有88.02万人,占比达47.34%;人户分离占66.84%,明显高于全省46.6%、全国35%的水平。

第四,城镇化率持续提高。城镇常住人口增加60.2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9.67%,高于全省72.17%、全国63.89%的水平,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第五,农村人口同步增长。全市农村人口增加2.29万人,增长6.45%,与全国、全省农村人口减少态势形成鲜明对比。

事实上,早在一周前浙江省第七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布时,尚未亮出上述成绩单的义乌就已“无法低调”——按常住人口总量,浙江省城市人口排名最大的变化之一,即金华人口以超过705万的数量替代台州排在第四位,而义乌被公认为这一“逆袭”背后的大功臣。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卓勇良表示,金华人口的快速增长,隶属于金华地区的义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官方数据显示,2021年义乌常住人口数185.94万人,占金华26.37%。

杭州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汤海孺也提出,金华快速增长主要动力就是义乌。义乌原来就是小商品之都,现在也在积极向电商转型,快递数量、电商直播都很突出。

卓勇良认为,义乌在过去十多年的发展,扮演着金华市辖经济增长重要引擎的角色,也诠释了双循环的动力。当地投资、消费和出口的比重都较高,也让义乌位居全国经济强县之列。城区人口数量则随着当地快速的城市化建设而不断突破。

10年间,义乌建成区面积增加近20平方公里,户口迁入义乌人数从2017年开始年均增幅超过10%,大量省外流动人口成为新义乌人。

在过去的10年里,义乌城市竞争力、吸引力、承载力和凝聚力的持续增强有目共睹。

官方数据显示,义乌地区生产总值从2010年614亿元增长到2020年1485.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2倍,增幅高出浙江省近20个百分点、高出全国近30个百分点;2020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129.5亿元,是2010的14.8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10年42.8亿元到2020年106亿元,增长147%;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超过8万元和4.2万元,较2010年增长127%和185%。

今年1月27日,国家统计局义乌调查队发布数据称,2020年义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1210元,首次突破7万元大关并继续领跑全省。其中,迈上8万元新台阶的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连续14年领跑全国县级市。

目前,义乌的全体居民收入数据,已经超过了北京、深圳、广州三个一线城市,仅次于上海。

从“小池塘”到“大江湖”

义乌人口发展背后的逻辑,是这座城市经济和产业的转型,是城市综合承载力的提升,是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是民生事业的不断改善。

其中,坚持“市场+制造”不断推进的产业转型,为人才集聚于此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义乌人口发展的最大因素,是原来的小池塘变成了一个大的江湖,水的深度足够让企业在这里游泳。”浙江省义乌市委改革办主任徐剑这样比喻。他提出,义乌为大大小小的企业营造了得以孕生和不断壮大发展的生态圈。

通过与企业的密切接触和调研走访后,徐剑他们发现,大量企业依托义乌市场这样的环境收获了快速的成长。“有些专业做物流仓储的,专门为当地的非标准化日用消费品提供仓储服务,迅速收获了强大的生命力。”他举例说,有家企业去年8月在义乌注册,真正运营就3个多月,但资本市场募集资金已经完成,不断有资本对这家企业抛来橄榄枝。

与此同时,大量企业利用义乌市场商品品类众多、更新快等优势,迅速形成了“一条龙”服务。徐剑强调,这都是民营企业凭借嗅觉自发完成的,基础就是义乌已突破3000亿的贸易体量,以及良好的生态所催生出的越来越多的商机。

吴斌所在的公司,是美国一家贸易公司在义乌设立的子公司。他把“来到义乌”视为公司起飞的起点——2020年初,公司只有40人,到2020年底,扩招到80多人,再到2021年5月,已有120人,相当于是一年多前的3倍;2020年,公司营业额约为1.5亿美元,同比2019年增加了50%,预计2021年还将继续增加近70%至2.5亿美元。其中,70%的供货商是义乌企业。

2020年,在美国的母公司也正式把在义乌的分公司升级为了子公司,并成为国内唯一的仓库所在地。

“目前公司在义乌的仓库面积达6000平方米,下个月将会扩大一倍。”吴斌坦言,最开始美国的投资者只知道中国的一线城市,并不认识义乌,当他们真正了解了义乌的国际化和便利化,才开始心动,而疫情之下的发展更加验证了来到义乌的这一步是正确的。

官方数据显示,义乌市场关联着全国200万家中小微企业、2000万产业工人,与全国287个主要市场、全球233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近两年在册流动人口均超过150万人。

近年来,义乌大力培育电商产业,电商主体从2010年的1373户猛增到2020年的28万户,内外贸网商密度分列全国第一、第二。伴随电商产业的兴起,快递物流业蓬勃发展,快递量从2016年的6.3亿件全国第8、占全国3%,提升至超70亿件全国第2、占全国8.5%,今年1~4月快递业务量跃居全国第一。同时,直播电商的异军突起催生出江北下朱等特色村,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聚集在义乌、创业在义乌、成就在义乌。

义乌的发展常被外界用两个词评价——“无中生有”、“点石成金”。

在巩固针织袜业、流行饰品、无缝织造、化妆品、玩具等20多个优势行业的基础上,义乌近5年来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70个,并“无中生有”地打造了信息光电和汽车制造两大千亿级现代制造业集群。2020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位居全省17强县(市、区)第一。

华灿光电是“无中生有”的参与者和贡献者。2016年,总投资60亿元的华灿光电LED外延、芯片和蓝宝石加工项目落地义乌。2018年,华灿光电再投资108亿元建设先进半导体等器件项目。如今,华灿光电义乌厂区已是亚洲单产最大的LED芯片生产厂区。

华灿光电浙江有限公司行政总监胡健勇表示,当年选择投资义乌是公司的一个转折点,加上自身的研发能力、LED市场的复苏,巩固了公司在全球第二的市场地位。在团队管理效率快速提升的基础上,公司的人数规模“2020年稳定在1800人左右,现在约有2200人,预计今年会再扩张500人至2700人”。

在华灿光电的带动下,瑞丰光电、木林森、东方日升等LED龙头企业相继入驻义乌市信息光电高新区,义乌也由此构建了国内首条LED全产业链。

作为义乌市工业经济的主战场,经开区方面统计称,无中生有打造的光源科技小镇,仅在2021年就创建了2万多个就业岗位,其中专科以上60%左右。

第一是如何做到的

几乎所有来到义乌的企业和生意人,都会感叹当地的营商环境。

胡健勇的公司在不少城市设立了公司,根据他的感受,义乌政府对于企业的扶持和帮助,还有工作人员的作风和其他地方相比非常不一样,这里的营商环境对企业来说颇具吸引力。

“虽然是县级市,但义乌政府的办事魄力很大,比如对于人才的各种补贴,兑现都很及时,各方面的基础设施也比较完善。”胡健勇认为,这些都让义乌释放出了对于企业和人才的强大吸引力。

凭借创新的人才住房政策,以及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浙大“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复旦大学义乌研究院等高校院所的陆续落地,过去10年间,义乌人才数量从20.4万增至34.5万,专业技术人才从5.8万增至10.6万。

晶澳科技和爱旭科技等重点项目,则提供了“当年签约、当年落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高效样本。其中,晶科能源项目一期3月开工、5月投产,开工到投产只用了不到90天时间;晶澳科技项目5月开工,10月25日实现一期项目正式投产,仅用142天就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光伏智能单体车间。

作为2020年疫情背景下第一批复工复产的企业,胡健勇表示,华灿光电也是当地政府高效服务的受益者。

义乌经开区的相关负责人提出,企业落地了,部分却找不到一线产业工人,特别是去年疫情期间企业更是出现“招工难、用工荒”,因此他们顺应疫情防控形势变化,科学研判、提前谋划,先人一步部署企业复工复产工作,在2月中旬即组建3个招工组赴外招工,并率先开通企业员工返岗包车,帮助企业抢回一线员工5000多人,实现核心区企业在2月23日前全面复工。

在疫情防控转为常态化后,他们也继续多措并举精准化解企业难题,有力有序推动复工复产提速扩面,其中爱旭太阳能、东方日升一直保持满产满工运营,带动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快速增长。

在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道路上,改革无疑是“关键的一招”,也让义乌在2020年浙江省营商环境评价中排名县(市、区)位列第一。

“义乌是吃改革饭长大的。”

徐剑表示,近年来,义乌通过“制度重塑+数字赋能”放大改革叠加效应,率先建成“无证明城市”,率先开展“互联网+监管”改革、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行政复议体制改革等试点,创业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口、人才向义乌集聚。

10年来,义乌先后承担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国家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30多项“国字号”改革和40项省级改革试点。率先打造的“无证明城市”,让行政服务中心从3层变1层,办事窗口从324个减到33个,网上办件量达到93%。随着商事制度改革的深化,义乌的市场主体总数突破73万,每10个人里至少有3个老板,商标有效注册量年均增长18%,总量位居全国县级市第一。

在企业的减费降负上,当地政府更是下了大力气:全面清理涉企收费,取消市级交易平台3000万元以下工程建设项目、政府采购项目等投标保证金。新开办企业首套印章刻制费用实现政府买单,企业获得用电、获得用水、获得气实现“零收费”。

同时,建设“一网通服”涉企政策服务平台,实现涉企政策精准推送,2019年以来累计兑现16.6亿元;建成银行“无费城市”,2020年3月实施以来,推出16项银行“无费清单”,惠及企业1318家,实现费用减免、汇率优惠总额1.18亿元。

“下一步,义乌还要从江湖变成大海。”徐剑说得很坚定。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