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此刻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能穿越周期的新机会在哪里?丨投资人说

第一财经 2021-06-05 11:12:27

作者:薛一婧    责编:罗懿

韩彦表示,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是一个巨大的、刚刚开始的赛道,是未来中国10到20年甚至更长时间内,推动中国经济不可或缺的一个支柱。
能穿越周期的新机会在哪里?丨投资人说

嘉宾简介:

韩彦,光速中国创业投资基金创始合伙人

主要投资项目包括小鹏汽车(NYSE:XPEV)、满帮集团、信也科技(NYSE:FINV)、途家斯维登、房多多(NASDAQ:DUO)、企鹅杏仁(杏仁医生)、商米科技、蓝箭航天、樊登读书等。

加入光速美国之前,韩彦任职于麦肯锡咨询上海办公室,为高科技、电信、媒体、汽车以及能源行业等领域的客户提供咨询服务,与多家财富500强企业和国内客户的董事成员紧密合作,此外,他还参与了多个国内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项目。

观点集锦:

新能源车是一个巨大的、刚刚开始的赛道

不同车企基因不同,更看好有互联网思维的“新势力”

华为有能力成为平台型公司,赋能整个行业

电池技术持续迭代,最成熟的技术造就最大的市场

“内核式创新”的本质是要有不可逾越的壁垒

新消费赛道的创业者要有全新的基因

在“第零天”的时候投资,在“不确定性”中跳舞

要从初期不成熟的产品,看出潜在产品力

企业服务赛道是线性发展,好公司贵在稀缺性

新能源车是一个巨大的、刚刚开始的赛道

第一财经一婧:韩总好,欢迎做客《投资人说》。2021年,我们看到商业的创新从未停止。疫情之后技术进步和行业需求的双向驱动更加明显,其中涌现出非常多投资机会。想请教您的第一个问题是,接下来五到十年,能穿越周期的新机会在哪里?

光速中国彦:互联网在早期的时候,它更多的创新是把信息互通这件事做到极致,所以出现了非常多以信息平台为首的大平台公司。这两年你会发现,很多公司的内核变得越来越实在。比如新能源领域,有非常多新型电动车的创新。一是大家对车的需求非常大;另外,一批新的更有能力的创业者,他们有互联网思维,也有制造汽车的思维,把技术带到车里,把互联网的交互带到车里。所以你会发现,他创造出新的创新,也满足了原来对车的需求,但是这种创新是非常实在、非常有突破力的。

第一财经一婧:所以您觉得,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的赛道是未来一个非常大的投资机会?

光速中国彦:对,我觉得这是一个巨大的、刚刚开始的赛道,是未来中国10到20年甚至更长时间内,推动中国经济不可或缺的一个支柱。

不同车企基因不同 更看好有互联网思维的“新势力”

第一财经一婧:这个赛道的确定性很大,但是智能汽车赛道中,现在有科技公司、造车新势力、传统车企,还有跨界的房企和家电企业,整个行业会怎么样被颠覆?现在投汽车的投资逻辑是什么?

光速中国彦: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确实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你会发现所有类型的企业都纷纷跳到这个赛道,已经很明确,这是一个巨大的海洋,但不同的人的基因是不同的。

很多朋友在讨论车是什么?车是一个手机吗?其实不是。我个人觉得车更像一个“包”,它代表了一个人的诉求,一个人的情感需要,其次才是它代步的功能。不同的车其实代表了不同人的品位和不同人感情上的需求,所以不同基因的团队做出来的东西很不一样。

第一财经一婧:您更看好谁?

光速中国彦:传统造车厂更有可能沿袭原来的思路,在原来的优势上进行突破。新兴的造车势力,很有机会颠覆自己的思维,把互联网、体验、科技带进去。我更看好具有互联网思维、抛弃原来传统车厂思维的新势力,我觉得它们没有包袱,可以把车完全颠覆,做出一款你从来没有想过的“包”出来。

华为有能力成为平台型公司 赋能整个行业

第一财经一婧:华为未来会在汽车产业中扮演什么角色?

光速中国彦:华为是一家底蕴非常深厚的公司,理解华为一定要深入理解这个公司的组织架构和文化,这么多人才带来的扎实的技术基础。所以,我觉得华为造车只是它显现在外面的一件事情。它所谓的“不造车”,我理解的是,过去一百年造车,造车的核心是被二级供应商这些技术掌握方所控制。过去的几十年,这些都掌握在西方的技术整合商手里。华为完全有机会在这些点突破,把一些核心部件、核心功能、核心软件,包括硬件一起用中国特色的方式,用中国的技术做到最佳,然后赋能中国的传统和造车新势力。所以它可能不造出一辆车,但所有的车背后都可能有华为的身影。

第一财经一婧:它未来会不会是产业的核心?

光速中国彦:你说的非常对。我觉得华为有能力成为一个平台型公司,把擅长的技术模块能力赋能给整个行业,它更像是个平台的技术提供方。

电池技术持续迭代 最成熟的技术造就最大的市场

第一财经一婧:我们看新能源车的电池,未来锂电池是否是动力电池的终极形态,电池后续的技术路径会怎么演变?

光速中国彦:在中国过去的二三十年,电池技术在不断迭代,它的优势也在不断显现。但中国已经在电池产业,无论在技术还是生产方面,站在了世界的最高峰,所以我相信技术一定会持续迭代。当年的磷酸铁锂还是三元锂,还是以后的固态电池,我觉得周期迭代不会那么快。

第一财经一婧:现在还出现钠电池。

光速中国彦:其实电池在各种新材料上都有不断的突破,但大家要给它足够的耐心。因为从研发出来到真正大规模让消费者使用,是有周期的。我相信技术会不断迭代,朝着更安全里程、更多能量密度、更高的趋势走,这一定是一个10年、20年、30年的趋势,而不是一蹴而就的。我的结论是,很难讲今天的技术就是未来的终极,但一定是今天的技术里最成熟的造就最大的市场。

行业处于红海初期战斗更加激烈

第一财经一婧:现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算是蓝海还是红海?

光速中国彦:现在红海的雏形出来了,是红海的初期,战斗会更加的激烈。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空间非常大,市场也足够大,可以预想的技术迭代也足够多,所以我觉得里面的泡沫是可以被消灭掉的。

“内核式创新”的本质是要有不可逾越的壁垒

第一财经一婧:我们再来看一下互联网行业。您曾经说过,过去10年互联网的内核是量,未来10年互联网的内核是内核本身,怎么理解这句话?怎么定义“内核式的创新”?

光速中国彦:20年前,很多人只要勇敢地做一个网站,在一个门类里做到第一名,它就是一个山头。所以在当年能成为一个山头的目标,就是有足够的量,足够的用户。

第一财经一婧:“量”是人口红利带来的投资机会。

光速中国彦:人口红利、信息红利、从无到有的红利。这两年所有的田地都被开垦过,你要重新在田地里开出自己的山头,占领自己的高峰,必须是有两把刷子。比如在消费领域,你的产品力是不是赢过别人,因为在量上通过投放、通过金钱,可以放大自己;但是你对这个领域人群的理解,对这个品类的理解,造就你的产品力是不是足够强大。即使你还很小,但产品力足够强的话,这也是你的内核。围绕这些壁垒去做的创业就是内核式创业。所谓“内核式创新”,这是我自己通过感受自创的。在商业模式背后,你有一个别人不能轻易逾越的壁垒,这就是你的内核和护城河。

新消费赛道的创业者要有全新的基因

第一财经一婧:消费赛道近期有很多国潮品牌和国民品牌崛起,整个大消费市场,还有哪些细分领域的投资机会?

光速中国彦:这两年我觉得这个领域的产生主要得益于人才的进入——原来做消费的人就是消费行业本身的人,但今天做消费的人更年轻、更多为、更敢拼,更没有思维定势。

另外一个原因来自于消费者对新服务、新产品的呼唤。第三,过去几十年中国以出口推动的产业的积淀的力量在发挥出来。原来是Copy from US(复制美国),今天是Made from China(中国制造),未来是Go from China to Global(从中国走向世界),这件事情一定会在未来10至20年里被看到。今天你看到的是供应链沉淀的能量,赋能出来的新品牌,中国供应链走出中国,然后中国品牌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再往后就是中国的文化、中国的认知来赋能全世界的供应链,做全世界的商品。

举个例子,我们最近在看有些消费频次比较高的行业,比如说茶饮、比如说咖啡,很有意思。我们看到在这个领域里,创业者都非常年轻,没有思维惯性,非常了解现在的用户,做出来的产品我觉得就是未来的产品。

第一财经一婧:但是在茶饮和咖啡这样的新赛道中,已经涌现出了非常多优秀的创业者和创业团队,有些都已经上市了。这种情况下,你们怎么样挑公司呢?

光速中国彦:还是挑人,挑全新基因的人,没有思维惯性的人,理解未来新人类的人,我们发现这些创业者做出的产品服务是可以鹤立鸡群、可以突破的。我们有几个公司都在推进,共性是创业者都非常年轻,共性是他们的成长都非常快,共性是你看到的产品都会非常非常打动你。

中国消费品未来10年将诞生世界级公司

第一财经一婧:消费互联网还有没有机会?

光速中国彦:在消费互联网里,大家原来觉得在过去几年有太多的模式创新,现在又看到了很多新品牌的产生。但我觉得再耐心等一两年,你会发现消费互联网里的新平台又产生了新的流量规则,又产生了科技赋能的新的消费产品的体验。我相信,未来10年是中国出现世界级CEO、世界级格局、世界级规模公司的10年,所以消费走向世界,一定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

在“第零天”的时候投资 在“不确定性”中跳舞

第一财经一婧:你们是怎么样给好的新消费公司估值?有没有一些关键的技术指标?

光速中国彦:我们光速中国投的大部分案子,大部分的公司都是在它“第零天”的时候。什么叫“第零天”?就是有一个想法,但没有任何验证,甚至团队完全不完整,只有一个人、两个人的时候。

第一财经一婧:这算不算PPT融资?

光速中国彦:你可以这么理解,因为他的想法还没有完全验证。如果这公司已经起来,有了收入利润,你当然可以按PE估值、按PS估值,但我们2/3以上的公司没有收入,没有利润,所以是很难用一个公式描述它。可能更恰当地是用一个天平,天平的左边是风险,天平的右边是可能带来的影响力和机会,中间是一个不确定性。在这样一个不确定的天平上跳舞,只要这是平的,就是值得你跳的。

要从初期不成熟的产品看出潜在产品力

第一财经一婧:好,怎么样保持天平的平衡?因为行业的风口没有到来,公司的产品也还没有成型。

光速中国彦:不同的行业其实是不一样的。比如消费,你如果等这个产品已经卖到一定量了,说明已经被大众所接受了。你进去的时候没有悬念,也一定是所有的资本都向它涌进。我觉得最核心的是在它产品的初期,甚至idea阶段,甚至只有一个小样的时候,你能不能体会出创始人对行业不同的认知,对用户的认知和他的思路。

另外一方面,从初期非常不成熟的产品,是不是能看出这个人潜在的产品力,我觉得这是最核心的。如果你对这个人的基因、思维、潜力,他积累的爆发力是认可的,以及对他初期产品的产品力是认可的,不缺的是资源,不缺的是放大,这些都不是问题。

第一财经一婧:有没有看错、投错的时候?

光速中国彦:一定的,能退出当然好,能收回当然好。但风险投资的魅力永远在不确定里。我们有很多的法律条款能够尽量保护我们,但是风险投资投进去的当下你要做好准备,支持创业者,敢于挑战不确定性。

第一财经一婧:你们的投资风格更偏向宁可投错也不能错过,对不对?

光速中国彦:你说的非常对。我们更要想的是怎么开源,怎么抓到一个不能丢失的机会。错不是大的问题,但你不能错失时代的大机会。

企业服务赛道线性发展 要在大池塘徜徉

第一财经一婧:除了消费赛道,光速中国也投出了非常多在企业服务领域的优秀公司,企业服务领域有哪些潜在的机会?

光速中国彦:企业服务领域天生有它的特点,它是销售型企业——你要买单,你要为我提供给你的工具服务买单,有这样一个买卖的关系。第二,你的发展是伴随着服务的客户的发展而发展的。所以企业服务赛道天生是有一定的规律,有一定线性的发展,往往它是一个慢慢沉淀、后面翘起来的发展曲线。

所以现在最好的企业服务公司,比如说SaaS公司,它的规律是“33222”——第一年收入,第二年三倍增长,再三倍增长,再两倍增长、两倍增长、两倍增长。通过五年,从0做到一亿美金或者大几亿人民币规模。这样的企业服务公司已经是全世界企业服务公司里面前5%的成绩了。现在有一些中国最先跑出的SaaS公司在港股上市,但是我觉得中国企业服务的森林刚刚开始,它长的速度特别快,而且具有中国特色。

第一财经一婧:怎么样判断企业服务项目的门槛?换句话说,一个优秀的企业服务创始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质?

光速中国彦:很好的问题。我觉得两点,第一,你要选择你想参与的企业服务的池塘,不是所有池塘都应该跳进去。有的池塘特别小,可能这不是你的重点。你要在大池塘里去徜徉,大池塘往往是给你服务的企业增收的,其次才是降本。

第二是人。很多企业服务公司的失败在于闭门造车,没有先去认知需求,自己先造了一个火箭,造了一个航空母舰出来,最后发现需求和我的航空母舰不能匹配。所以往往你在中国看到的好的企业服务的CEO,先是一个好的销售,他能跟客户交流起来,能够明白客户真正要什么。其次才是把客户的需求理解好,转化成可以标准化的产品。

公司贵在稀缺性

第一财经一婧:现在二级市场的一些企业服务公司,很多投资人都觉得估值太贵了,从一级的角度您怎么看?

光速中国彦:确实是在一个高点。现在二级市场往往都在小几十倍到大几十倍的估值,甚至一级市场现在大几十倍都能看到。为什么它们这么贵?原因是资产的稀缺性。因为在中国市场,企业服务发展初期的增速非常快,但真正能跳进去徜徉的团队没有那么多,所以很多资本看到了,好不容易看到一个优质的团队,看到它的增长就愿意为它付溢价,愿意超前两年、三年甚至四年付溢价。还是那句话,如果它能持续增长,不贵;就怕它持续不了,或者没有达到你的预期,那一定是贵的。

第一财经一婧:怎么样判断增长的可持续性?到底能不能像您说的,用不断的增长来消化估值?

光速中国彦:第一、池塘要足够大,因为要有足够多的年数。第二、它的一些细分指标是不是足够优秀,比如说它的留存率,比如它续费的增长,比如获客的成本的优越性等等。

一二级市场互补联动二级的热门风向标影响一级定价

第一财经一婧:我们在聊一级市场的很多领域,同时也聊到了二级市场,一二级市场的联动近几年也在不断加强。现在二级市场这些热门的赛道和估值,对你们投资项目的判断会造成什么影响?

光速中国彦:二级市场我们也在学习,我觉得这两个市场虽然截然不同,但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举个例子,二级市场里特别热门、特别稀缺、特别被看好的资产,它的估值自然上去,这个风向标自然影响一级市场的定价。因为大家看到上升空间这么大,我无需那么谨慎。

这两年看到非常多的赛道都出了千亿甚至万亿公司,这也是为什么相对应的一级市场,大家都非常敢投,原因是空间大。同时,一级市场有时也是二级市场的指导,因为一级市场看团队、看模式、看非常多细的维度是二级市场不那么关注的,因为二级的流动性变化太快了,两边我觉得是互补联动的。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