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全球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65岁!日本公务员法定退休年龄向企业看齐,高龄就业者福利成关注

第一财经 2021-06-06 17:15:25

责编:冯迪凡

日本已开始向“70岁退休”时代摸索。

日本,在延迟退休方面再迈近一步。

4日,日本参议院通过了《国家公务员法修正案》,决定将国家公务员的法定退休年龄,从目前的60岁延长到65岁。

这是全球老龄化最严重的日本近年来在退休制度方面的又一重大举措。在日本公务员退休年龄调高之前,日本企业的退休年龄早在多年前已调整至65岁。

此外,自今年的4月1日起,日本政府已通过实施《改正高年龄者雇佣安定法》,正式开始向“70岁退休”时代摸索。

如何用好高龄就业者?

根据此次通过的《国家公务员修正案》,从2023年开始,日本公务员的退休年龄延长一年,为61岁退休;此后每隔2年延长一年,至2031年时,完全实现65岁退休制度。

同时,修正案还新设了“官员定年制度”,即作为国家公务员,年龄到60岁后,原则上不再担任干部职务。同时,工资也参考企业的做法,减少到原来工资标准的70%。

在此次修正案之前,日本公务员的退休年龄虽然是60岁,但是要从65岁开始才能领取养老金,意味着实际工作中还需要通过返聘的形式,再“发光发热”5年。

对于日本企业而言,自2012年修订退休制度后,将退休年龄调高至65岁后,在实际操作中,日本企业有3种退休方案选择:第1种是把退休的年龄直接延迟到65岁;第2种是建立返聘制度,要保障有意愿的那些员工能够一直工作到65岁;第3种是把退休制度给废除。大部分日本企业都选择了第2种相对温和且具有弹性的方案。

一直以来,何时退休,在日本社会是个不断被热议的话题。今年4月开始实行的《改正高年龄者雇佣安定法》又给予了企业在“70岁退休”方面更多的探索权限。根据这部法律,那些年满65岁的日本企业员工可以自愿选择到其他公司再干5年,也可以选择继续被原来的公司返聘,直至70岁后退休。虽然这部法律尚不具有强制效应,但鉴于此前日本退休制度的改革进程,日媒普遍认为,在日本,70岁退休的义务化,只是时间问题。

也有日本企业走在法律之前,采取了更为“激进”的延迟退休政策。去年7月底,日本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家电零售集团之一野岛公司(Nojima)已率先宣布,将雇员的退休年龄从65岁上调到80岁。根据这一“激进”的退休改革政策,到65岁的法定退休年龄后,如果公司对员工健康状况和业务能力认可,将会再次雇用该名员工,雇佣合同每年一签,工作年龄的上限可达80岁。这也是迄今为止,日本企业在鼓励延迟退休方面最大的动作。

对此,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副会长、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日本经济中心主任陈子雷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日本社会上调退休年龄后,后续更要关注这些高龄就业人员的就业环境是否有保障、老年群体与年轻群体的福利待遇会不会相差很多,“从今后来看,一旦措施不到位,都会带来问题。”

疫情影响刚开始

不可否认,在日本不断上调退休年龄的背后,是日趋严重的高龄少子化问题。而4日当天,日本厚生劳动省发布的人口动态数据更是展现了这一严峻的现状。

上述最新统计数据,2020年日本新生儿数量为84.83万,较上一年减少2.44万,是日本自1899年有统计以来出生人口最少的一年。

2021年1至3月,日本新生儿数量较上年同期减少9.2%。日媒预计,按照这一速度推算,今年日本新生儿数量很可能跌至70万。

同时,2020年的日本每位女性一生中平均生育子女人数指标,即合计特殊出生率,降至1.34,较上一年减少0.02,连续5年呈下降趋势。

2020年日本新生儿数量及女性总和生育率 来源:日本厚生劳动省网站

伴随新生儿数量下降的还有日本的结婚登记数量。上述数据显示,2020年日本办理结婚登记的有52.55万对,较上一年减少73517对,创下二战以来结婚数量的最低纪录。

在老年人口数量方面,日本总务省在去年敬老节(9月2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境内65岁以上老年人人数及其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均创历史新高。截至2020年9月15日,日本65岁以上老年人约有3617万人,比去年增加30万人;65岁以上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高达28.7%,比去年同期上升0.3个百分点,在全球高居榜首。

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IPSS)的模型预计,如果日本65岁以上老年人口增幅按此速度继续上升的话,到204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将会从目前的28.7%提升至35.3%。

日媒分析认为,2020年的新冠疫情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而2020年新生儿人口减少仅是疫情影响的开始,2021年这一影响预计更加明显。日媒指出,“在老年人口增幅显著、新生人口数量不断下滑的背后,日本社会的劳动力结构改革迫在眉睫。”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