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海外市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鹰派”美联储表态后,再通胀交易还有戏吗?

第一财经 2021-06-21 12:13:27 听新闻

作者:后歆桐    责编:盛媛

受到美联储表态变化的影响,大多数遵循“不与美联储对赌”投资原则的分析师和市场人士都开始清算再通胀交易。

美联储上周议息会议中释放鹰派信号后,从去年以来持续火热了一段时间的再通胀交易受到重击。上周四以来,大宗商品、美股价值股和小盘股价格下跌,长期美国国债、高评价企业债、美股大型科技股、美元上涨。

尽管如此,一些分析师和市场人士仍对再通胀交易抱有信心。BlueBay资产管理公司的首席投资官道丁(Mark Dowding)表示,过去两个月以来,美联储仅仅是对强于预期的通胀数据作出反应,但并未对其货币政策做出根本性改变。

再通胀交易遭美联储打击

上周四,美联储点阵图给出了2023年加息两次的预期,比市场此前预期更为鹰派。在新闻发布会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又表示,美联储将从下个月的会议开始评估经济是否已经朝着其2%通胀及充分就业的目标取得足够进展,从而为削减购债提供理据。18日,圣路易斯联储主席布拉德(James Bullard)更表示,近期通胀势头超出预期,美联储可能在2022年就开始加息。

受到美联储表态变化的影响,大多数遵循“不与美联储对赌”投资原则的分析师和市场人士都开始清算从去年开始布局的再通胀交易,令再通胀交易从上周后半周开始遭到重击。

其中,大宗商品遭受的打击最大。彭博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上周四大跌3.6%,创下近14个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WTI原油期货下跌1.5%,金价上周四跌至两个月低点1773美元/盎司,上周五略有回升,大豆和铂金更是将年内涨幅全部抹去。

美股价值股上周四延续了16日美联储宣布利率决议当天的初始跌幅,再度下跌1.3%。MSCI全球价值股指数17日也下跌1.2%。价值股通常对经济增长速度更为敏感。主要包含美股小盘股的罗素2000指数17日单日跌幅也达1.1%,为一个多月来的最大幅度的逆转。

而长期美国国债、高评级企业债、美元和许多大型美股科技股等会受益于通胀受到抑制的资产则出现反弹。30年期美债收益率18日跌至2.07%的2月以来最低水平,美联储会议前为2.21%。美元指数上周累计上涨1.4%。

Evercore ISI的副主席古哈(Krishna Guha)称,全球最大规模的债券市场的这种转变表明,投资者开始质疑美联储会继续遵循此前设置的更灵活的通胀目标。自去年以来,美联储一直表示,将容忍通胀率高于2%的目标,以平衡低通胀时期。

然而,在美联储最新会议后,反映市场对未来10年通胀预期的重要指标10年期美国盈亏平衡指数(break-even)18日从2.39%跌至2.29%。

古哈表示,上周各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是由于一些投资者在市场突然逆转时被迫平仓此前布局的再通胀交易。

巴克莱的全球通胀研究主管庞德(Michael Pond)指出:“从上周会议来看,如果美联储闻到一丝通胀的味道,他们就会出面干预,把通胀打压回去。在此情况下,投资者有何理由担心长期通胀过高呢?美联储越是担心通胀过高,市场就越不应该担心通胀上升前景。”

再通胀交易还有机会?

尽管如此,BlueBay资产管理公司的首席投资官道丁(Mark Dowding)表示,美联储计划缩减资产购买规模的计划最终还是会打压债券价格,并推高债券收益率。“美国的强劲经济增长确实在持续,但美联储此前制定的新的平均通胀目标也依然被完好地实施着。作为投资者,目前是我们需要坚持己见(继续采取再通胀交易)的时刻之一。”他称。

与其持类似态度的还有高盛。高盛分析师在18日的报告中表示,美联储前瞻指引的变化不会影响大宗商品的长期看涨逻辑,当前的下跌对投资者来说是一个买入良机。

高盛的报告称:“大宗商品并不仅仅受到通胀预期影响。看涨大宗商品既与通胀风险无关,也与美联储政策前瞻无关,而是与稀缺性和对商品的强劲需求有关。”

基于此逻辑,在各项大宗商品中,高盛最为看好原油。高盛认为,需求增长强劲和供应缺乏造成的供不应求局面可能推动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在今年第三季升至平均80美元/桶,并有可能突破这一水平;同时,在今年余下时间和2022年,铜也仍将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因此,近期的下跌也应被视为较长期的买入机会。

此外,高盛还认为黄金的价格被低估了,报告称:“事实上,黄金目前的价格体现的是在‘金发女孩’场景(经济强劲增长,通胀未大幅上升)下的黄金价格。在这一场景下,无论是作为防御性资产还是作为通胀对冲工具,市场对黄金的需求都有限。然而,美国近两个月的CPI等通胀相关数据都显示出美国通胀已经出现升温,这意味着黄金价格已经被低估。”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