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5日发布数据显示,6月份中国大宗商品指数(CBMI)为99.7%,较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分析认为,近期大宗商品价格涨势有所收敛,各品种出现振荡分化。在国内政策利好提振等背景下,预计国内大宗商品市场供需产业结构向好不改。
调查显示,6月份中国大宗商品指数(CBMI)为99.7%,较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指数连续两个月下跌,行业景气度明显下降。各分项指数中,供应指数仍处上涨通道,为101%,较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显示国内大宗商品整体供应量仍在增长,库存指数止跌反弹。
6月份,大宗商品销售指数为98.5%。销售量在连续三个月呈现增长态势以后,本月出现回落,说明本月市场需求减弱,特别是随着商品价格出现震荡回调,成交明显减弱,商品生产供应企业订单组织压力加大。各主要商品中,煤炭和成品油销售量继续增加,有色金属和化工销售量均时隔十五个月后再现下降格局,钢铁、铁矿石和汽车销售量则继续下挫。
分析称,从本月指数的变化情况来看,6月份,国内大宗商品市场淡季特征显现,特别是受天气等因素影响市场终端需求转弱,前期市场刚刚建立的供需相对均衡的局面再度被打破,导致商品库存压力进一步加大。
分析认为,近期大宗商品价格涨势有所收敛,各品种出现振荡分化,究其原因在于受制于国际宏观政策调整预期、国内大宗商品调控强化及产业季节性淡季的多重压制,然而中长期结构性支撑依然较强。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复苏、国内政策利好提振等背景下,预计国内大宗商品市场供需产业结构向好不改。
一德期货首席分析师王伟伟强调,精炼铜进口关税前景并未完全消失,美国未来铜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依然较高。
对于这轮行情的上涨逻辑,多位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人士认为,最大的驱动因素源于供给侧,“反内卷”预期推升价格上涨,同时煤炭价格的上涨使下游电力成本提高,可能导致下游收缩供给,也带来了价格上涨的预期;需求侧,市场预计下半年财政政策发力,加上城市更新、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建设等,又带来改善预期。与此同时,在全球宏观环境复杂多变下,大宗商品关键战略原材料正面临定价重估。
7月以来,多晶硅期货累计涨幅已超50%,月涨幅大幅领跑焦煤、玻璃、焦炭等其他大宗商品期货。
“强预期”遭“弱现实”
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2.9%;将对53个非洲建交国实施零关税;中美双方团队正在加紧落实伦敦框架有关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