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倒量虚假交易为冲排名?三机构被交易商协会处分

第一财经 2021-07-05 21:51:03 听新闻

作者:徐燕燕    责编:石尚惠

机构基于年中考核排名的需要,经常采用对倒做量的方式来虚增交易。

7月5日,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了3条自律处分信息,主要是针对民生银行、国信证券以及南粤银行在开展做市业务时的倒量等虚假交易行为。

根据处分信息,上述三家机构在2020年四季度多个交易日内,作为债券的最初卖出方和最终买入方,主导并开展了多组当日较短时间内卖出后买入、价量相同的闭环交易。相关交易并未影响该机构的持仓,并未反映合理经济目的,实质上是倒量的虚假交易。

倒量交易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操作?

中信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明明告诉第一财经,倒量交易主要表现为金融机构间互相进行价格相似、数额相当的交易,使得整体市场出现价格波动不大而交易额放量的特征。倒量交易并非真实的交易量,是一种虚假的流动性,不仅未增加市场深度,反而扰乱了市场正常秩序。

那么,做市商为什么要进行倒量交易?

明明对第一财经表示,由于考核指标“重量轻质”,交易量考核指标权重过大,部分金融机构倒量交易动机强烈。机构基于年中考核排名的需要,经常采用对倒做量的方式来虚增交易。

“主要是为了增加业务量,类似股票的对敲。各种原因都有,有的为了冲排名、为了交易量好看,有的为了掩饰其他一些交易行为。在债券市场,这种行为一直以来都存在,但并不是普遍行为。”一位参与债券市场交易的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

但是,这种虚假交易并未向市场提供真实的流动性,反而扰乱了市场正常交易秩序,增加了监管的难度,此外,由于做市商本身需要持仓,有一定持仓风险。

前述市场人士表示,这种行为不道德,但是却并未触及相关法律,因此很难杜绝。

明明认为,导致这种违规行为存在的原因,在于机构间交易市场行为规则不够健全,成交量考核指标僵化,过于强调量而忽视质。

第一财经了解到,这种操作一直以来都存在,尤其是在2012年债市稽查风暴之前,更为严重。近年来,随着债市监管更加严格和规范化,这种情况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控制。

今年1月,交易商协会修订并发布《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做市业务自律指引》(下称《自律指引》)以及《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做市业务评价指标》。其中,《自律指引》要求,做市商应结合本机构做市能力,尽可能提高对于做市券种、只数和期限的覆盖度,不应在无合理经济目的的情况下,通过以下行为虚增交易:

一是与其他市场机构联合,针对一只或多只债券进行成交量、价格相同或相近,但交易双方或各方做市报价成交中无任何损益或极小损益的倒量交易;二是在货币经纪成交或双边询价后再通过请求报价方式执行交易;三是故意拆分做市报价成交,以虚增交易笔数;四是其他虚增交易的行为。

此次根据银行间债券市场相关自律规定,交易商协会也对民生银行、国信证券以及南粤银行予以通报批评,责令针对本次事件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整改。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