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张本波:解除生育的后顾之忧,是提升生育意愿的根本之策

第一财经 2021-07-20 19:08:02

作者:马晓华    责编:胥会云

生育观念的转变,绝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需要从每个人入手、从生活的点滴入手。

为更好构建生育友好社会,使三孩政策落地有声,7月20日,我国发布《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决定》(下称《决定》),出台了一揽子详尽的配套支持政策。

为何我国如此重视三孩政策,它对中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有什么意义?对此,第一财经专访了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所研究员张本波。

第一财经:我国为什么要实施三孩生育政策?

张本波:作为从事社会政策研究的科研人员,对生育政策的调整向来比较关注。我个人的理解,我国历次生育政策的调整优化,都是基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和人口发展的形势变化做出的。当前我国正处于两个百年目标的交汇期,人口发展也处于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机遇期,并出现一些新的趋势性特征。如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人口数量压力得到有效缓解;人口素质不断提升,人均预期寿命接近78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超过50%;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国民收入超过1万美元。整体来看,我国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是相适应的。

但我们也要看到,我国人口发展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面临生育率继续走低、人口老龄化加快、家庭规模减小(上世纪80年代,我们家庭平均规模是4.4人,到2020年下降到2.62人)、家庭功能弱化等一系列风险和挑战。同时经济的平稳增长和国内市场的形成,也需要一个变动相对平稳、规模相对适度的人口支持。

在新形势下,中央提出实施三孩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是顺应人口发展规律、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大决策,对于回应社会关切、改善民生福祉,对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都有积极作用。

第一财经:实施三孩生育政策会对中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发挥什么作用?

张本波:如果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的实施效果能够得到发挥,将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促进。

一是有利于缓解生育率下降趋势,提升生育水平。我国的生育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而且随着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城镇化的进一步提高,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已经成为多数人的选择,生育率存在进一步走低的风险。

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一方面从思想观念的转变入手,在尊重人们多元化选择的前提下,引导年轻人形成更加积极的婚嫁观念和生育观念,可以提升更多年轻人的生育意愿;另一方面,尽可能地减轻生育对年轻人带来的经济负担、子女照料、职业发展等方面的消极影响,让有生育意愿的年轻人少些后顾之忧,最终营造一个生育友好、家庭友好的和谐社会。

7月9日,在全椒县人民医院孕妇学校,医生指导“准妈妈”学习孕妇瑜伽。新华社图。

二是有利于改善人口结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我国目前已经是典型的老龄化社会,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2.6亿,占总人口的18.8%。而0-14岁的少儿人口仅有2.5亿,仅占总人口的18.0%。我国的老龄化仍处在加速阶段,预计到2035年,每3个人中就有一个60岁以上的老年人。

老龄化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但同时也对经济社会带来重大挑战,如劳动力供给减缓,劳动生产率下降风险,养老服务需求和社会保障支出压力增加等。

通过实施三孩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增加更多出生人口,减轻家庭负担,可以从根本上减缓老龄化进程,促进代际和谐。有研究显示,我国总和生育率每提高0.1,可以把达到老龄化高峰期时的老年人口比重降低1.5个百分点,这个效果还是比较显著的。

三是有利于综合国力的提升,为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供助力。人口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因素,事关国家兴衰和民众福祉。通过实施三孩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可以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提供相对充分的劳动力供给,有助于形成庞大的国内消费市场,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的人口支撑。同时,通过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等配套措施,也有利于全面提升人口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

四是有利于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仍然处于紧平衡状态,脱贫地区以及一些生态脆弱、资源匮乏地区人口与发展矛盾依然突出。通过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有利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引导人口区域合理分布,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一财经:三孩生育政策实施面临哪些难题?

张本波:优化生育政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规划,加强政策协调和工作落实,动员全社会参与。对于实施中的困难也要有充分的认识。

首先面临难题就是观念转变。根据我的理解,实施三孩政策,是为了满足群众多元化的生育需求,并不是要求大家都去生育三孩。我们刚才也提到,少生优生理念已经被多数人所接受,甚至很多年轻人选择不生、不婚。对于这些人应该充分尊重他们的选择。但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生育观念、家庭观念的宣传倡导。生育观念的转变,绝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需要从每个人入手、从生活的点滴入手。同时,尽力为每个家庭提供生育、养育和教育支持,解除生育的后顾之忧,才是提升生育意愿的根本之策。

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另一个难题在于如何有效落实,形成政策合力。

中央《决定》只是提出了政策方向和任务目标,具体的政策措施,还需要专门的实施方案来落实。目前来看,很多问题如住房、教育等,都是多年存在的改革难点,能否借这次改革的东风有所突破,我还是比较期待的。相关部门已经开始行动,如家长一直抱怨的小学放学时间问题、课后托管问题,已经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第一财经:将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配套三孩生育政策的实施?

张本波:为配套生育政策的实施,这次提出了覆盖生育、养育、教育全周期的全面支持措施。主要包括:

一是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

着眼于保障孕产妇和儿童健康,补齐生育相关的公共服务短板,综合防治出生缺陷,加强婚前、孕前、产前健康检查等;规范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等,为有需求的年轻人解决不能生的问题。

二是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让更多婴幼儿家庭不仅“养得起”而且“养得好”。

照料难是很多年轻人不愿生育的重要原因。根据调查,约35%的婴幼儿家庭有入托意愿,但目前入托率仅为5.5%左右,供需之间存在较大缺口。特别是广大群众期盼的质量有保障、价格可接受、方便可及的普惠服务尤为短缺。为此,中央决定把“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作为重要的配套支持措施,要求发挥重要投资的引导和撬动作用,发展多种形式的普惠服务。提出了完善“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4.5个,相当于能满足18%左右的婴幼儿家庭的入托需求。实现这个目标有难度,但更有希望。

三是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有效消除生育对经济负担、子女养育、职业发展的不利影响。

完善生育休假制度和生育保险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父母育儿假试点。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还有公租房、租赁、购房优惠政策。

教育公平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择校热难题、课后托管、放学时间与父母下班时间衔接,校内教学质量评价,规范校外培训等。

保障女性就业合法权益,消除就业歧视,为生育中断就业的女性提供再就业培训公共服务,灵活休假和弹性工作方式。

第一财经:此次出台的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有哪些新亮点?

张本波:一是更加强调积极导向。

决策积极:是积极顺应发展大局做出的重大决策。

目标积极:有助于形成积极的婚育观念、家庭观念,有助于形成生育友好、家庭友好的和谐社会,有助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措施积极:配套实施积极生育支持措施,注重正向调节,依法取消社会抚养费等处罚规定。

二是更加重视配套支持。

《决定》可以概况为两句话:一是实施三孩生育政策,二是配套实施积极生育支持政策措施。这说明,配套支持措施是优化生育政策的有机内容,甚至可以说,三孩生育政策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配套支持措施的有效性。

三是更加关注民生需求。

一方面,从需求侧入手,对社会关切的相关问题,如托育、不孕不育、休假、住房、课外班问题,都做出了回应。另一方面,从供给侧入手,推动思想观念、政策法规、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改革,满足群众多元化生育需求。

第一财经:为何要一揽子实施“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

张本波:养老、抚幼面临的困境,是家庭功能弱化的集中体现。解决之策,一是增强家庭养老抚幼功能,二是为家庭提供社会化养老和托育服务。

中央高度重视“一老一小”问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十四五”规划纲要也要求,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中央政治局5月31日召开会议,就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做出重大部署。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国家卫健委联合印发《“十四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和托育建设实施方案》,对养老和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给予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

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到2025年,进一步改善养老、托育服务基础设施条件,推动设施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增强兜底保障能力,增加普惠性服务,提升养老、托育服务水平,逐步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发展和完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在养老方面,一是建设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连锁化、标准化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提供失去能照护及助餐、助浴、助医、助行等服务。二是新建或改建公办养老服务机构,提升公办养老机构护理能力和消防安全能力,强化对失能失智特困老年人的兜底保障。三是扩大普惠性养老服务供给,支持培训疗养机构转型发展养老,支持医疗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

在托育方面,一是建设托育服务体系:建设一批公办托育服务机构,支持承担指导功能的示范性综合型托育服务中心项目建设。二是扩大扩大普惠性托育服务供给,探索发展家庭育儿共享平台、家庭托育点等新模式新业态。

目前,养老托育服务已经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政府投入不断加大,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我们也希望在社会各方共同参与下,加快实现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目标。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