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郑州千年一遇暴雨已致12人死亡,国家防总应急响应提升至Ⅱ级

第一财经 2021-07-20 22:45:59

作者:一财资讯    责编:丁源

据郑州气象局统计数据分析,小时降水、单日降水均已突破自1951年郑州建站以来60年历史记录,17日-20日三天下了以往郑州一年的量。

应急管理部调派1800名消防指战员增援河南防汛抢险救灾

据应急管理部消息,针对河南省郑州市连降暴雨引发险情,应急管理部第一时间启动消防救援队伍跨区域增援预案,连夜调派河北、山西、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湖北7省消防救援水上救援专业队伍1800名指战员、250艘舟艇、7套“龙吸水”大功率排涝车、11套远程供水系统、1.85万余件(套)抗洪抢险救援装备紧急驰援河南防汛抢险救灾。

郑州遭遇有记录以来最强降雨 洪灾已造成郑州市区12人死亡

央视新闻报道,由于遭遇罕见持续强降雨,郑州市常庄水库、郭家咀水库及贾鲁河等多处工程出现险情,郑州市区出现严重内涝,造成郑州市铁路、公路及民航交通受到严重影响。目前,已转移避险约10万人,洪灾已造成郑州市区12人死亡。

国家防总将防汛Ⅲ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Ⅱ级

7月20日,河南省遭遇极端强降雨,郑州市多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日降雨量突破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极值。受强降雨影响,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郭家咀水库水位快速上涨,7月21日1时30分溃坝。当地已提前转移水库下游群众。根据《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有关规定,国家防总决定于7月21日3时将防汛Ⅲ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Ⅱ级。

河南防汛应急响应提升至Ⅰ级

人民日报记者从河南省防办获悉,鉴于河南省暴雨持续,郑州市城区严重内涝,铁路公路民航运输受到严重影响,郑州市二七区郭家咀水库发生溃坝,贾鲁河、伊河等发生险情,防汛形势异常严峻。根据《河南省防汛应急预案》有关规定,经会商研判并报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长批准,省防指决定于7月21日凌晨3时将防汛应急响应级别由Ⅱ级提升为Ⅰ级。

河南降雨量实况最新通报

据中央气象台最新通报,20日14时至21时,河南中北部等地出现暴雨,其中郑州及新乡、焦作等地部分地区出现大暴雨,郑州中部局地特大暴雨(250~462毫米);上述部分地区最大小时降雨量50~100毫米,郑州市区局地小时雨量达100~201.9毫米(20日16-17时)。19日以来,河南郑州累计降雨量已超过600毫米,17日以来,郑州城区、荥阳、巩义、新密局地达700~830毫米。

图片来源:中央气象台

郑州三天下了一年的雨 降水突破建站60年记录

据郑州气象局统计数据分析,小时降水、单日降水均已突破自1951年郑州建站以来60年历史记录,17日-20日三天下了以往郑州一年的量,小时降水、日降水的概率,重现期都是超千年一遇的。

郑州20日16时~17时,一个小时的降雨量达到了201.9mm;19日20时到20日20时,单日降雨量552.5mm;17日20时到20日20时,三天的过程降雨量617.1mm。

其中小时降水,单日降水均已突破自1951年郑州建站以来60年的历史记录。

郑州常年平均全年降雨量为640.8mm,相当于这三天下了以往一年的量。

从气候学的角度来看,小时降水、日降水的概率,重现期通过分布曲线拟合来看,都是超千年一遇的。

这次暴雨为什么这么强?这么持久?

河南这次的降雨令人震撼,为什么雨势强、耐力久?大河网记者替大家问了下郑州市气象台首席,主要原因有三个。

①台风原因。台风“烟花”虽然距离我国还有小一千公里,却远程控制了河南暴雨。在“烟花”和副热带高压的气流引导下,大量的水汽通过偏东风源源不断从海上输送到陆地,在河南集结成雨。

②地形原因。偏东气流在河南遇到太行山和伏牛山后,在山前出现辐合抬升,地形导致降雨范围集中,雨势更强。

③大气环流形势稳定,导致降雨持续时间长。目前只有等台风“烟花”更靠近我国后,环流形势出现调整,截断水汽来源,河南的雨才能停。

国家防总启动防汛Ⅲ级应急响应

7月17日以来,河南省遭遇极端强降雨,中西部、西北部地区出现成片大暴雨,部分地区特大暴雨。20日8时至17时,部分地区强降雨天气仍在持续,其中中部和西北部出现大到暴雨,郑州、焦作、新乡、洛阳、许昌、平顶山等地的部分地区出现大暴雨,郑州中西部局地特大暴雨。根据《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有关规定,国家防总决定于7月20日20时启动防汛Ⅲ级应急响应。

接报后,应急管理部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部领导立即赶到指挥中心,与河南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视频会商,连线水利部、气象局和河南省防办、应急厅、消防救援总队负责同志,详细了解雨情、汛情、灾情,指导部署抢险救援处置工作。国家防总河南工作组已紧急赶赴现场协助开展抗洪抢险工作。

附:河南全省救援电话汇总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