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三孩生育配套政策落地,推动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第一财经 2021-07-20 23:05:19 听新闻

作者:马晓华    责编:计亚

三孩政策及配套措施的出台,为实现“保持适度生育水平”走出了第一步。

三孩政策配套措施来了!7月2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下称《决定》)公布,出台了一揽子详尽的配套支持政策。

《决定》包括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取消社会抚养费等制约措施、清理和废止相关处罚规定等方面内容。《决定》还详细规划了相关配套支持措施,包括加强税收、住房等支持政策,将入户、入学、入职等与个人生育情况全面脱钩,取消社会抚养费等,每条配套措施都关乎生育友好型社会的构建。

《决定》提出,到2025年,积极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基本建立,服务管理制度基本完备,优生优育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加快建设,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显著降低,生育水平适当提高,出生人口性别比趋于正常,人口结构逐步优化,人口素质进一步提升。到2035年,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更加完善,服务管理机制运转高效,生育水平更加适度,人口结构进一步改善。

那么,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应该怎么做?对此,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原新对第一财经解释称:“达到并长期保持适度生育率水平,是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基本前提条件。”

在这个过程中,三孩政策及配套措施的出台,为实现“保持适度生育水平”走出了第一步。谈及三孩生育政策从何时开始实施,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日就相关问题答问时表示,在5月3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中央《决定》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后作出的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施行前生育三孩的,可按修改后的法律认定。

三孩配套政策有望提高生育水平

《决定》的出台,为三孩政策量身打造了一套配套支持政策,有望改变当前的生育环境,促进三孩政策落地。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学系主任杨凡认为,这套配合措施从完善生育休假制度、加强税收住房支持、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保障妇女的合法就业权益入手,着力于降低家庭的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着力于解决孩子的照料问题,提高服务水平着力于满足家庭优生优育的需求。

“这一系列措施从各个方面入手解决影响家庭生育意愿的关键性问题,有利于人们生育意愿的提升,有利于生育潜力的释放,有利于推动实现适度的生育水平和人口均衡发展。”杨凡表示。

这套政策作为一套“组合拳”,是一个包含了生育、教育、社会保障、财政税收、住房等内容的综合政策体系,涉及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光是卫生健康部门的工作,更需要发展改革、教育、民政、人社等多部门参与。杨凡认为,这将涉及政策之间的协调和部门之间的配合问题。这次提出的许多政策是在着力去解决老百姓生活中长期以来存在的痛点难点问题,需要很大的投入。比如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由于原有基础较弱,不仅需要一个较长期的建设过程,更需要巨大的资源投入,单纯依靠政府的力量估计远远不够。

杨凡认为,要使得这套组合拳扎实落地,一方面是要加强党的领导,从国家战略的角度认识人口均衡发展问题,各个部门之间要通力合作,共同推动积极生育支持政策的建设。另一方面,也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发挥企业、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在政策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其实,《决定》专门提到了对方案实施工作的监督,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实施方案、落实任务、解决问题。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坚持和完善目标责任制,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落实到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每年还要向党中央和国务院进行报告,中央也会开展督查。这些监督政策的力度都是比较大的。

适度生育水平是目标的前提条件

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是我国的人口发展目标,也是中国的长期愿景。

原新认为,《决定》提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有利于改善我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同时,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显然,达到并长期保持适度生育率水平,是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基本前提条件。

那么,我国的适度生育率水平是多少?

2006年发布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报告》提出“全国总和生育率在未来30年应保持在1.8左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2016年发布的《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明确指出,2020年、2030年我国的适度生育率水平为1.8左右。理论上,实现静止人口的生育率水平是长期保持更替水平2.1上下,结合人口发展内在规律和我国的实际,满足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适度生育率水平,下限保持在1.8左右和上限维持在更替水平2.1左右为宜。

“如果我国的生育率能够达到1.8~2.1的适度生育水平并且长期保持下去,在消除以往的人口波动的惯性之后,中国人口终究会走向一个均衡的发展状态。”原新表示。

不过,原新同时认为,如何实现适度生育率水平——这关系到优化生育政策及相关配套政策落地。

这意味着,生育率是关乎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李月认为,需要积极应对低生育水平带来的挑战,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需要多措并举,综合施策。

这包括了:一是要实施更加积极的生育支持措施。随着我国生育政策逐步调整,原有生育政策对生育水平的影响已经十分微弱,生育、养育、教育等配套措施成为影响人们婚育行为和生育水平的重要因素。未来应着力加强配套措施,切实解决群众生育养育的后顾之忧。二是要鼓励适龄婚育。当前,我国处于第一次人口转变和第二次人口转变相叠加的时期,婚育行为和观念正在发生一系列新变化,晚婚晚育普遍。应加强宣传倡导,缓解群众的生育养育压力,鼓励适龄婚育,促进家庭发展,提升生育意愿。

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特点

人口长期均衡时代的特征,会带来什么样的问题?“关键还要看其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其他要素相匹配和相协调的程度。”原新认为。

在长期适度生育率水平持续作用下人口规模的负增长,必然带来年龄结构、人口素质、区域分布的联动改变,这些变化是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的结果;反过来人口发展也会反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

在原新看来,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将呈现以下特点:

首先是人口负增长是长期后果。2020年,我国人口总量14.1亿人,总和生育率水平为1.3(相当于每个妇女平均生育孩子数),出生人口为1200万人,若不改革生育相关政策,预计将在2025年之前达到人口峰值14.3亿人左右,然后转为人口负增长,成为继日本之后,人口过亿的大国中第二个步入人口负增长的国家。

事实上,我国生育率在1991年就达到更替水平2.09,之后就再也没有回到更替水平之上,已经孕育了30年的人口负增长能量,即便是生育率能够回升至适度水平,依然低于更替水平,人口会继续保持恒减状态。据原新测算,如果生育率很快升至2.08的更替水平并维持下去,2100年之后,我国总人口将保持在14亿~15亿人的静止状态。当然,生育率越低,维持的时间越长,总人口就减少得越快。

其次,人口老龄化是常态现象。人口负增长与人口老龄化相伴生是人口规律使然。2020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数量为1.9亿人,老龄化水平为13.5%,若长期保持1.8生育率水平,实现长期均衡的人口年龄结构将稳定在0~14岁少儿人口、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分别为15%、55%、30%。生育率越低,人口的老龄化程度越高,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得越快。

另外一个特点是,人口素质改善是必然结果。2020年,中国受过大专、本科、硕士和博士等高等教育的人口累计已达2.2亿人,占总人口的15.5%;20~29岁的年轻人口中已有1/3以上接受过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54.4%,步入了普通高等教育普及阶段,在科教兴国和教育质量提升的双重战略之下,未来的人口受教育状况持续改善是必然的预期结果。同时,伴随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人口的健康状况和寿命都会继续改善。

原新认为,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本大国转化的步伐正在加快,依靠高劳动参与率保障经济快速增长的劳动密集型经济结构,必然要向依靠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发展的道路转变,“中国创造”必然替代“中国制造”。

最后一个特点是人口城镇化是基本趋势。中国社会正在从“乡村社会”快步走向“城市社会”。2020年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为63.9%,按照人口发展规划目标,2030年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2050年升至75%~80%。在城镇化快速挺进的过程中,尽管全国人口即将开始负增长,但是城镇人口还将持续扩大,预计到本世纪中叶,城镇人口还将净增加1亿~1.5亿人,农村人口将净减少2.5亿~3.0亿人,这种趋势伴随未来城镇化水平继续提升的过程还将延续。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