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期的第一财经·中国经济论坛呈现的是“2021浦江创新论坛”的精彩内容。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 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院长吴凡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将深入探讨“疫苗与全球健康”。
人类战胜新冠病毒,疫苗到底能起到什么作用?
新冠病毒能否突破疫苗防护?
如何精准应对处于散发状态的新冠疫情?
目前我国新冠疫苗的技术路线共有几种?
没有现代公共卫生策略和疫苗普遍接种,实现群体免疫要多久?
各国在选择疫苗技术路线的主要考量点有哪些?
全球疫苗研发进入“卡脑子”阶段,如何实现有效突破?
公共卫生体系在上游的“筑坝”功能,体现在哪里?
面对突发事件,公共卫生体系如何快速响应?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怎样影响着全球健康的发展?
未来应如何推进全球健康事业的发展?
包括新冠疫苗在内的全球疫苗接种,面临怎样的前景和挑战?
本期嘉宾主要观点:
高福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1.新冠病毒是第7个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目前还没有找到源头和中间宿主
2.冠状病毒最大的特点是发生重组,它已经很适应人类了
3.出现新冠病毒感染人不是“黑天鹅”,而是“灰犀牛”,在专业人士预测中
4.各国选择疫苗技术路线的主要考量点:因地制宜、技术瓶颈和民众接受度
5.疫苗是法宝、强心针和稳定剂,是战胜新冠疫情最经济最好的办法
6.如果世界不共享疫苗,病毒将“共享世界”
7.现有的新冠疫苗主要分七种:灭活疫苗、弱毒疫苗、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DNA疫苗、mRNA疫苗、纳米颗粒疫苗
8.全球疫苗研发已经进入“卡脑子”阶段,年轻人应远离过去的免疫学理论,思考做出更好的疫苗
9.尽管病毒在变异,但疫苗依旧能够提供最基础的免疫,可防重症、防死亡
10.目前我国新冠疫苗技术路线有五种:三种灭活苗、一种蛋白苗和腺病毒载体苗
11.病毒和人类的关系就像“猫鼠游戏”,正在研究多种病毒的通用疫苗
12.mRNA技术提供了无限的遐想空间
吴凡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
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院长
1.中国的疫情防控成功是综合施策的结果
2.疫情防控的上海经验可以用“早 快 准 全 暖”五个字总结
3.公共卫生本质是社会问题,需要通过公共政策和调用公共资源得以完成
4.各级政府是维系公共卫生体系良性运行的责任方,疾控中心发挥着核心作用
5.疾控中心的角色是社会健康卫生系统里的侦察兵、战斗队、消防队和参谋部
6.疾控中心在上游控增量,减轻下游临床医生的压力,让整个医疗卫生体系减负、提质、增效
7.事实证明疫苗有效,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加上疫苗接种可以使疫情得到控制
8.科技赋能疫情防控至关重要
9.面对疫情,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需团结应对、共建共享
张文宏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
1.很多传染病都会与人类共存,但一些致死率高或传播性强的疾病需要采取特殊的措施加以应对
2.新冠病毒传播性接近流感,但病死率是流感的20倍
3.充分的疫苗接种可以形成免疫屏障,大幅降低传播率
4.我们有足够的能力对付处于散发状态的新冠疫情
5.在无疫苗普遍接种、无强有力的公共卫生措施的情况下,形成群体免疫或需数十年时间
6.近十年因为疫苗的接种,全球避免了400万-500万死亡病例
7.全球常用的疫苗可以预防二十多种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为人类带来巨大益处
8.目前全球存在对接种疫苗的犹豫情况
9.应把人人享有免疫计划作为目标,使每个人可以全生命周期地接受疫苗保护
制片编导:
吴 磊
许姗姗
周宝平
项目制作人:
傅 娆
在全球健康融资艰难的背景下,全球疫苗免疫联盟日前成功筹集到超90亿美元的资金。
新发传染病和抗微生物药物耐药(AMR),已成为全球健康领域的主要威胁,二者均与人畜共患病密不可分,而要有效防控这类疾病需克服两个挑战,即跨部门协作不足和创新成果推广难。
赛诺菲四价流感疫苗恢复在华销售
卢里表示,小罗伯特·肯尼迪用来证明委员会存在利益冲突的数据“已过时”。
美国疾控中心的免疫实践咨询委员会负责审查疫苗数据并提出建议,以确定哪些人有资格接种疫苗,以及保险公司是否应该承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