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区域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他在京广北路隧道口救了5个人:水涨得很快,一小时就满了

第一财经 2021-07-23 17:52:27

作者:胥会云    责编:刘展超

7月20日下午,坐标:京广北路隧道口

7月20日下午,坐标:京广北路隧道口

7月20日下午4:05,杨俊魁开着网约车,穿过京广北路隧道回家。出了隧道口由北往南到保全街的时候,他发现路上已经堵死了。当时是4:10。

“这时候开始下大雨了,一直下。我估摸着当时堵着的有200辆车,前面已经出了隧道的有150辆左右,后面隧道里有50辆左右。”杨俊魁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45岁的杨俊魁,是周口西华县红花镇人,1998年从济南军区一个特种部队退伍。后来到郑州工作,2年多前开始开曹操出行的网约车。

雨越下越大,也开始向隧道里灌水。4:30,杨俊魁已经感觉到水流打得车不停地响,不停地摇动。大家都坐在车里,没有打算弃车。但又过了10分钟,4:40,水位就快到车门了。

杨俊魁决定下车,他和周围的其他司机一起,互相敲车窗,喊大家赶紧下车。“前前后后能通知的都通知了,大家都下车了。”

杨俊魁和30多人一起,顺着隧道旁边的台阶,手拉手往外走。大概4:50,水位又上涨了,水冲进隧道,也把已经开出隧道停在路上的车冲回了隧道。“我们看着自己的车往隧道里漂,我的车往里漂了十几米。”

隧道旁边的台阶很窄,大家走得很慢,一点点地走。杨俊魁看到有辆车从上面滑下来,稍微缓冲着停下来的时候,看到里面有一对50多岁的夫妇,摆着手在求救。

“我说赶紧回去救人,有2个难友和我一起。”杨俊魁并不认识这两个人,但因为这段共同的经历,他们称彼此为“难友”。

2个难友水性不好,不过当时水位不深,大家的脚还能接地。三个人一起把这对夫妇从车窗里拽出来,继续往上走。

水越来越深,杨俊魁一转头,又看到深水处一辆车顶上站了5个人,2男3女。2个男的大约水性不是很好,但可以自救。3个女的不会游泳,车在往下沉,她们在求救。

水性不好的两个“难友”拉着刚救出来的夫妇俩继续往上走,杨俊魁把自己的包和手机转手交给旁边一个女孩。自己就直接跳进水里,游过去了。

一辆车上站着一个身穿黑衣服的母亲和她20多岁的女儿。杨俊魁先拽着女儿让她拉住车子,然后把母亲往车顶推,希望她能站在车顶上。这时候,他又发现右边一辆黑车旁边,一个女性也在挣扎。“我如果不过去,大概十几秒她就要沉下去。”

杨俊魁游过去,让她抓住车门,浮在水面上。“最起码车不沉的时候,她可以稳住。”

杨俊魁跳下去救人的时候,他说什么都没想,也没害怕,也没担心。“我只是觉得自己能做到,部队有训练,自己水性还可以,也知道救人的要领。”

但他也知道,在隧道里自己不可能把这三个人都救到岸上。“单靠一个人肯定救不过来的,两面都是高墙,根本游不出去,我只能让她们拽住什么东西,起码半分钟、一分钟不会沉底,一会儿肯定会有人跳下来救人。”

救人那会儿,杨俊魁说,水涨的特别快。“水位从15公分到20公分、30公分......我都看到了,水一直流得很急,到50公分的时候车已经离地了。”

杨俊魁说,自己刚开车进隧道的时候,隧道里并没有水,但是到了5:10,一个小时左右,隧道里水已经满了。

不断上升的水位,让救人也变得非常危险且复杂。杨俊魁再一回头,看到黑色衣服的母亲又在挣扎,车已经要沉了。他赶紧游回来,拽着她往外拖,把她拉到旁边,抓住了一个不知道水管还是其他什么东西。

这一番下来,杨俊魁已经体力不支了,他也抓住一个东西自己休息了一会儿。之前被困在水里的2个男性在短暂游出去之后,也回来救人了。还有人从上面扔下来一个救生圈,一个小伙子也跳下来了。

看到有人就接力,考虑到自己体力已经跟不上了,杨俊魁就没有再下水。他被其他人拽到了高处,趴在那里看着水里的人被彻底救上来。

杨俊魁打算走了,他又看到了当时几个“难友”。大家会合后一起在旁边的酒店里睡了一夜,之后互相加了微信。

7月21日中午12:30,杨俊魁才回到家。因为断网断电,家人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妻子看到他腿上有伤,问是怎么回事,他说自己车被淹了,又在水里不知道碰到了什么地方。然后说,我饿,已经三顿饭没吃了。妻子给他下了面条。

下午全家到附近的一家酒店充电蹭网,儿子刷抖音的时候看到了他救人的视频,问是不是他,杨俊魁才把当时的情况告诉了妻子和孩子。

对于有人称他英雄,杨俊魁说自己很内疚,不应该这么叫。“我也不是什么英雄,其实都只是本能,就是平平常常的事情,自己赶上了。我就是想着,今天我救了别人,别人也会救我家的人。”

这两天,杨俊魁在家休息,车还留在京广北路隧道,已经不能用了。曹操出行答应奖励他一辆新能源车。“在郑州跑新能源车,收入还可以,比较稳定,以后就还是继续干网约车。”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