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一流厂商忙扩产 碳化硅芯片有望逐步放量
意法半导体今日宣布制造出首批200mm(8英寸)碳化硅(SiC)晶圆片,标志着意法半导体面向汽车和工业客户的扩产计划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功。
机构预计,2025年全球碳化硅功率器件市场规模将增长至25.62亿美元,年化复合增速约30%。
相关个股:海特高新、三安光电、云南锗业
②供给受限下、涨价不断 车载MCU或加速国产化
台湾盛群半导体7月26日在法说会上,预计8月产品价格将调涨10-15%。产能方面,今年接单全满,明年产能将较今年微幅增加,累计至上个月为止,已有60-70%产能被预订。
券商认为,全球MCU中汽车占比35%左右,国内不太一样,占比16%。汽车MCU导入壁垒最高,通常验证周期长、供应商导入节奏极慢。但因缺货,一些国内厂商的车规级MCU被下游客户加速验证,未来业绩增长确定性较强。
相关个股:兆易创新、芯海科技、比亚迪
③射频龙头加速崛起 有望改变竞争格局
根据Yole预测,2020年滤波器市场规模达到66.25亿美元,预计2025年达到95.46亿美元,CAGR达到7.6%,为市场规模最大的器件,射频前端市场规模占比从2020年的46%降低到2025年42%。
中金认为,随着5G带来射频器件用量提升、工艺材料不断演进,叠加模块化趋势显著,射频前端行业存在结构性增长机会。尽管海外射频龙头仍占据主导地位,但国内厂商凭借设计能力的不断提升,有望通过自建关键产线、和代工厂紧密合作等方式,加速国产化。
相关个股:华兴源创、晶方科技、国民技术、和而泰
英伟达的供应链遍布全球,在中国台湾,墨西哥、越南等多个国家及地区都有生产基地及市场。为了与中国市场保持紧密联系,黄仁勋今年两次到访中国大陆。
从3万亿美元市值增至4万亿美元市值,英伟达用了13个月。今年年初,英伟达股价曾一度遭遇DeepSeek“黑天鹅”的冲击。
任正非日前表示,芯片问题其实没必要担心。
2025财年,英飞凌AI相关业务的营收预计将达到6亿欧元;2026财年,这一数字预计将达到10亿欧元。
十年间,电动方程式赛事和汽车产业一样,经历了激烈的变动。